![](https://img.haomeiwen.com/i10458672/ded2955a730df073.jpg)
1
我陷入了歌荒,因为完美主义。
无歌可听,恐怕是每个完美主义者的痼疾。比如一首流行歌曲,旋律要动听,歌词要深邃,编曲要有新意,嗓音要耐听,普通话粤语英语分别要标准,否则歌手突然蹦出的一个平舌翘舌不分的发音出现在我的耳朵里,如嚼凉拌秋葵,吐又吐不出,咽又咽不下。
除了歌曲本身的因素,很多老歌没法听,因为找不到好的音源。不少新歌听不下去,明明是靠MV里露肉的,却偏偏要将三流的歌曲捆绑销售,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我表示拒绝。
判断一首歌是不是出色,更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否打动我。有的歌旋律歌词编曲嗓音吐字,都很出色,我却偏偏不动心。好比佳人在前而不动心,既是对佳人的不敬,还会不断对自己进行怀疑,何必呢。于是弃之不听。契机问题。
逐渐地,歌单里只有几位歌手,再后来,只剩下两首歌,一首是王力宏的《星期六的深夜》,一首是Jason Chen的《Safe and Sound》。每天听音乐已成习惯,偶尔有天不听,生活寡淡到像煮菜不放盐。
可是也没法听别的音乐,于是,只好守着这两首听。不知谁说,好书不厌百回读,好歌不厌百回听,简直胡扯。山珍海味吃多了还不如小米汤诱人,同一个佳人摆在面前日子久了也会审美疲劳,而还有什么比循环播放一首歌还能让人迅速对歌产生厌倦之情呢?除了拿来当闹铃?
歌荒,对于喜欢音乐的人来说,是一个让人空虚寂寞冷的词语。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58672/185026c9790fd1da.jpg)
2
直到有天,一个朋友给我推荐了粤语歌。以前从来不听粤语歌的我,仿佛打开了新世界大门。原来粤语歌中有那么多经典和动人的歌曲呢,beyond梁汉文周柏豪许志安侧田李克勤林子祥张学友张国荣陈奕迅麦浚龙张敬轩张智霖王菀之杨千嬅林忆莲,天。
听完了最经典的粤语歌,不自觉地开始点开歌手页,把喜欢的歌手的冷门歌也听一听。
冷门歌之所以冷门,还是有原因的。有的是编曲太高冷离奇,大众欣赏不来,比如王菲的歌;有的是歌太耐听,要听好几遍才会慢慢喜欢上,虽然喜欢上就无可救药,比如麦浚龙的歌;有的歌是生不逢时,当时其他歌手太火,导致好歌被压着出不了头,比如周国贤的歌。也有的冷门歌是因为的确有缺陷,就好比《Let’s COART》,歌词过于幼稚,辜负了编曲。
不再抱着“下一首听到的歌曲可能是我难以忍受的啊”这样的想法去扩大听歌范围,果然收货了冷门歌曲中的一众好歌。至于很多歌在我眼中仍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没办法,只要喜欢听歌,很容易无时无刻不觉得自己陷于歌荒之中。歌曲有缺陷?那也只好听听看吧。
心态要放宽松,标准要放豁达。我不断告诉自己。这么一释然之后,听歌最抓耳朵的,便都是歌曲的优点了。
有意思了。什么歌曲都有好听的一面,就像周围的每个人都变得有可爱的一面。不,或许不是变美好,而是学会用这种眼光去赏乐,识人,看世界之后,它们原本未被挖掘的美好的一面就展现了出来。
好,那么就改变只守着单一类型,几个歌手的歌听的习惯。那么不同语种的歌都听听,俄语西班牙语瑞典语,每种语言的风貌或忧郁或活泼或嘚瑟,五光十色;新老歌手都听听,忽略了张学友那挠人的普通话之后,原来《吻别》一点也不土,反而很动人;不同音乐种类都听听,Trap原来也可以很有调,低沉黑炮在夜晚的热风中别有氛围。
天啊,每天过得太快,又太美好了吧,因为有无数喜欢的可以去欣赏,一点也不会觉得时光虚度。其实解决歌荒的方法很简单——
只要抛弃完美主义,对不同类型的歌都宽容点,善于发现美感,就是新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