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必得,在这里指读书人一旦立下远大的志向,就会全力以赴,为之奋斗,最后时限自己的崇高理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读书治学十二环》之第九环:志在必得一、雄心壮志,事业之本
宋朝的皇帝赵恒有著名的《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这首诗是皇帝代表赵恒给立志读书的学子们展示出的美好前景和巨大的利益诱惑。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
另外,古今文人的读书联亦是他们立志读书治学成才的真实写照。如: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是一日曝十日寒;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二、读书治愚,增长才干
读书本身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之所以立志发奋读书,一是读书可以治愚,二是读书可以帮我们增长才干。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关于读书的作用,林语堂先生总结的好:开茅塞,除鄙见,增学问,广见识,养性灵。
《读书治学十二环》之第九环:志在必得志在必得,与狂妄自大、野心勃勃,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事情。有志者事竟成,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这其中“志”是前提,是纲领,是目标。没有志,一切都无从谈起。志当存高远,业应求精深。
苏东坡在他的文章《晁错论》中这样论及立志:“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旨在说明志向是成就伟大事业的必要条件,同时鼓励青年人抓住学习的黄金期,要勤奋学习,不断打磨自己的坚忍不拔之志。”
王阳明在其《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中指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
胸无大志,好逸恶劳,却想取得极大的成功,无疑是痴人说梦,想要实现,自古不曾有,现在不会有,将来也不可能有。立志、勤勉、得法、有恒,这四条是我们事业走向成功的基本条件,也是必要条件。我们既要极力避免志大才疏,也要防止妄自菲薄。
书籍凝结了人类的聪明智慧。“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萤囊夜读”等故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苦读例子。而对于读书的好处,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颜氏家训》中说:“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之于无学之富贵。”颜之推还说:“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提倡读书,是社会的进步;有机会读书,是人生的机遇;好读书,是智者的风度。当我们苦于现实的不公与残酷,困于人生之路的多遍与崎岖,当我们进退失据、孤立无援的时候,发奋读书可以自助。当我们常常被纷繁复杂的世像所迷惑,多读书可以神清气爽;当我们深感自己混沌无知、屡屡判断失误的时候,多读书可以发明开蒙,提升智慧;当我们自惭形秽、不敢为人先的时候,多读书可以充实内涵、增强底气。所谓登大雅之堂的大家风范,离开读书是不容易达到的。鲁迅说:“无聊才读书”,人在百无聊赖的时候,只有读书才是找到精神依托的好办法。
《读书治学十二环》之第九环:志在必得善读书可以医愚,当然也可以治穷。读书是艰辛的,而读书的快乐,是感悟和理解的享受带来的喜悦。这已是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