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语言到底是说出来的还是看出来的?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哲学问题.
大家都知道,所有人都会讲话,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却不代表每一个种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 严格来讲,这个世界上拥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并不多,而文字当中,中国确实是具有世界唯一的特性.
每一个人都有语言,但不代表每一个人都有文字,文字与哲学扮演了绝对的相关性,为什么?我们的 思想是透过文字来传递的.文字使得我们的思想能够被固定下来,能够传播下来,能够扩张出去,而这些关键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中文的文字.
比如,我们有很多的文字,很多的字词是不能做翻译的,比如孝顺, 想到孝顺的时候,就看到一个画面,就是"老来子事亲至孝",无论是黄香扇扇子,为父母把床扇凉了夏天好睡,冬天先把被子捂热了冬天好睡,你都可以看到我们所用的成语所表达的精神.
这当中,比如我们强调美的时候,中国人特别强调意境.比如你在故宫中看到了汝窑,它的意境特别深远,这种意境无法翻译给外国友人,源于文化的脉络,文化的差异. 为什么? 中文,尤其是中国的书写文字太特别了,中国的书写文字是全世界唯一的非拼音文字. 拼音文字,把字母拼在一起,从文盲变成懂得识字的人并不难,只要能说,就能够读.
在推广过程中,中文极难,比如福州人沈葆桢,与湖南人曾国藩,两种方言根本不通,他们能够沟通就提笔写字,言简意赅,沟通毫无障碍可言. 对于中国人来说,会写字不但代表了你的知识常识能力,也传递了生活中的意境,是用看的.
我们的文字,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不但字具有象形意义,我们字所形成的词也具有图片的意义.比如前面提到的汝窑. 宋徽宗讲汝窑好,我想要一种颜色,叫雨过天晴, 这是什么颜色? 把汝窑做出来,那种感觉又雅又美,这是中文中特别的一种表达方式.
另外,我们从小背诵古文,王勃写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家听了为之动颜,为什么?因为这个文字给你的图片,让你完全看到这个意境,大家都觉得宏伟,澎湃.这就是中文最伟大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我们的文字非常独特,产生了非常多的影响力.
首先,很多人不了解,认为中文太复杂了,太难了,所以导致我们整个文化传播的工作不容易做,有一次,中南美洲的一个用西班牙语的国家,他们要扫荡文盲的时候快得很,只要学会拼音,在配合上一讲话,一结合,那就把文盲给扫除了.
中文,坦白讲,中文之难,事实上大学教授还经常写错别字.我们平常使用电脑手机的关系,常常写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要了解,语言文字学起来非常困难,它说明了一个现象,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个文字的表现方式往往是用看的.
如果我坐在这里,后面有一把虎头椅,上面有一个义字,一看,不用问,是黑道老大坐的椅子.由于很多人在了解中文过程中忘记了这件事情,它是用一种图像所表达的,在这种情形下,你用图像表达,你需要的是生活中的经验,你感官上的知觉,整体而言,把生活经验与感官知觉结合起来是非常清晰的, 如果你的文字代表不同的图像,你在认知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实用的结果.
即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你能不能感觉得到,你能够摸得到,看得到它,听得到它,尝得到它,闻得到它,触觉嗅觉听觉视觉都是在感官能够察觉到的内容,这些察觉到的内容让你觉得生活中很实用,所以,我们自己也能够察觉到,为什么中华文化变得这么实际?为什么大家说不管白猫黑猫,能够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伟人的这一句话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大家就会发觉,我们在接受"不管白猫黑猫,能够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种实用思想,甚至在面对新冠疫情的实事求是的精神,那个实事求是的“实”就是实用的“实”,这也说明了一些只要有用,我们就能够做判断,没有用的时候我们就不做类似的判断,完全跟着经验走,经验是会变化的,感官知觉是会变化的,所以我们的语言已经在给我们提供各式各样的图像了。
这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它不但不抽象,而且不跟你只谈精神,它是在跟你讲实际上的用处,这种语言表现的精神上,所以有些人认为中文在表达能力不足的时候完全搞错了对象,因为实际上,如果你用拼音文字的话,大家要了解,拼音文字表达意义只有一种方法,就是一定要透过句子。比如说,我是台大教授,苑举正是台大教授,英文中一定要说“苑举正是台大教授”这个句子才完整,如果在英文中只说“苑举正”这个主语,毫无意义。别说“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话,就连”雨过天晴“这一句话都表达不清楚,因为如果你要通过一个句子表达,感觉是这个句子里面牵扯到了三个方面表达的问题。
首先,句子要有一个固定的结构,要有一个主词”苑举正“,还需要一个副词”台大教授“,中间还要一个系词,苑举正是台大教授,这样大家才会清楚。
其次,苑举正是台大教授。这句话讲完了,你听懂了,听懂之后,它与事实完全无关,它与事实无关。实际上,每个人都可以讲自己是台大教授,事实上要证明,举证,内容完全没有办法举出证据,来说明结果的确是真的,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更严重的问题,一连串的句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以后,完全没有证据。
在西方的哲学当中,尤其是希腊哲学,他们讲历史与讲故事,对于我们用中文来讲,我上课常告诉我的学生《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不一样 ,《三国志》是正史,《三国演义》是野史,对于所有的读者来说,他看了是不是都是两个不一样的故事,在一起都是故事,《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确实是用不同的视角讲故事,所有的西方文字,历史的文字就是故事,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你的语言中根本不需要证据,不需要事实。我自己到希腊的时候,问希腊人说,特洛伊战争发生的时候,这是历史还是神话?特洛伊当然是神话,里面这个雅典娜女神带着众神对抗这个对抗那个的,在我们中文当中,神话故事与历史事实差别太大了,你不能乱讲。
西方文化中没有这个东西,他们没有办法区分,如果你学英文够久,你写的小说当中,你只要能够讲得出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有变成真的可能,从某种发挥创意,发挥想象,发挥假设的角度来讲,这个也算是好事,自由发挥嘛。但是你在故事与事实当中完全没有区分的话,那你要知道这个结果是非常严重的,就是你没有办法区分真假,而哲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区分真假。思想的工具是文字,而文字却不能够帮你区分真假,那你可以了解这个问题有多严重,所以中文是唯一突破这个限制的语言。
为什么?我们的语言不但可以说,还可以看,这个能够看的语言,在做实事的时候不需要媒介,(拼音文字出现固定的句型才能够表达,表达的过程中是不讲求证据的,说了什么就算什么,然后最后整体构成了一个故事,它与历史事实在区分上没有什么不同),像我们中国人在看电影的时候,只要是你拍历史剧,大家就会问事实是什么,严格讲起来,我们所认知的事实,当然也是历史诠释下的结果,但是有一点很不一样,我们有极高的共识,非常高的共识,为什么,我们是看到这个事实以后,就会发觉我们在这个调配当中,这个配置当中,中文的书写文字的优越性就在这里,这个优越性是指,你不是单纯的说出来的,你是看出来的。
无论是刚才讲的汝窑的例子,文章一段很精彩的文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的诗,我们所展现的意境,通通是用看的,这个看到的意境,里面重要的一个精神,就是它在整个厘清的过程,比拼音文字要好太多了,因为拼音文字厘清的过程是不断的用语句加语句,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脉络,来让它的意思变得比较清楚,这个答案是根本不可能,因为一个没有证据的东西,透过无限多的语句的增加,不会让它变得比较清楚,大家也知道,假的假的,真不了。虽然真假是一个很难认知的过程,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一件事情,就是说当你看到东西,你不是单纯看到而已,你是用你的感官知觉来辨识,看到还不够,能够听到,尝到,闻到,摸到,这些感官知觉所得到的经验,是人与大自然最直接的接触方法。
中国的书写文字,是全世界唯一的不是拼音的文字,那你就要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中文非常困难,我的前邻居是一个韩国籍人,我问他,你们用中文好好的,为什么要废掉,改用拼音文字?你讲的道理我们不是不懂,可是你们的书写文字太难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了好久都没法摆脱文盲的命运,他认为我们中国人很幸运,从小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们认为中文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让我们与经验直接发生关系,跟经验发生关系时非常接近真实的。
你想想看也知道,我现在告诉你让你形容一个东西时冷的还是热的,你说你讲再多都没有用,还不如我摸一摸,活着说我看一看,而且我们还可以形容”冷若冰霜“,就是表示这个人非常没有热情可言。”热情如火“表示这个人非常热情。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你在形容上出现了书写文字更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在表达情感上非常丰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文的书写文字直接应用了我们的经验,不但使得我们的文化变成一个非常实用的文化,而且使得我们的文字非常丰富,所以中文里面最丰富的地方还不单纯时因为它表达了经验,而在于它能够用不同的经验来描述这个情况,而且在描述的过程中充满了非常多刚才所讲的意境,所以,当大家看到书法的行云流水的时候,发现它除了产生经验的感觉之外,它本身呈现出了一种真实的美感,这也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我们的书法,人人都认得的字,而且源远流长。
我们的文字,读过小学的人都能看懂孔子在两千五百年前讲的道理,这是何等的珍贵啊,你会发觉,两千五百年前的经验跟今天的经验,是同样的状态,我们都是透过这种用看的方式,来学习先圣先贤的道理,也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们整个在道德社会的组织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完全没有受到任何的阻挠,也事实上很难被取代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不单纯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是超越群伦的,我们是最好的,这种文字大家要珍惜,要知道它的妙用,也永远能够维持,保存下去,这个独一无二的传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