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老师说):学习后不断反复练习,不是很有快感吗?有同门的友人来拜访,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气愤,不也算是君子(的品行)吗?
《论语》开篇这一句,中国人太熟悉了,现在有8、9千万人每天一开手机APP就看到,习焉而不察。
古文中学、习二字有不同的意思,学是学习,习本意是雏鸟反复练习飞行,所以“习”字本身包含了“反复、多次”的意思,这个意思与“艾宾浩斯曲线”和“刻意练习”的原理是一致的,小时候最头疼的语文作业是“背诵全文”,现在想起来,那是一个很省力的做法,在日后可以不断地调用和延展。
朋,与现在说的朋友不同。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是有身份和品行的限定的,并不只是单纯说关系密切的意思。
君子,原意是说身份高贵的人,到孔子这里,礼坏乐崩,身份的界限逐渐被权势的力量打破,孔子转而将这个词用于指品行高尚的人。《论语》一书中,“君子”一词出现百余次,《论语》实际是“君子语”,儒学是“君子学”。
靳大成老师认为,这一句包含孔子关于教育的心态、手段和目的,是其教育思想的概括:教育,就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反复练习的方式,为社会培养品行高尚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