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知不觉、半推半就、无可奈何间,竟然就在这世上活过五十整年了!
很多人在这个年纪早就功成名就,甚至已经永垂不朽。而我,还在庸庸碌碌、默默无闻地活着!
想想在这世上活了半个世纪,至今只是为自己的生存、为自己的小家奔走,却不曾为人类、为社会做出什么像样的成绩,甚是惭愧!
古人说,五十知天命。大致意思应该是,人生活到此时,回看走过的足迹,自己是个什么玩意儿,还能干些什么事,就一目了然了。
一、盲目自信与过度自卑,造成拧巴的人生
我的人生过得相当拧巴,似乎一直在梦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能中度过,有种一直在兜圈子的感觉。做了很多与理想无关的事,偏就是不曾直奔目标而去。
比方说,从少年时候起,我就对文学抱有深深的迷恋,至今犹然。但是,在人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却因为相信自己有过多的时间或者能力,不直接奔赴我的梦想。又比方说,在中学时候,不去学文科,偏偏学我的弱项理科;在后来自学考试期间,不去学文学,而是花了五年时间全力以赴学我后来并不曾有用的法学。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再比方说,从青年时起,我就对高校抱有期待。但当第二次从学校毕业后,没能去高校,而是去了媒体,便以为再也不能去高校,导致在媒体浪费了七年宝贵时光,纯是为稻梁谋。
谁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明明很多弯路可以不走的!
想起浪费了的很多人生时光就心痛。
王国维说,人生过后唯存悔。回首这五十年人生,可后悔的事情太多了,简直要写一部书都写不完。临近五十,仍然不时在梦中后悔而醒。呜呼!
为何我的人生总是在后悔?
人生不够精彩,最底层的原因应该是,出身阶层的低下、智商情商的匮乏,使自己没有眼界选择最佳的人生路径。这个是自己没有办法克服的。现在回头,可以指责那时的自己为什么不更勇敢一些、不更理智一些,只是当时已惘然。
但更直接的原因,一是年少轻狂,如上文所说兜圈子,总以为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二是胆怯自卑、缺少自信,不敢大胆、直接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敢为了理想而勇猛付出,总是不由自主或自主自愿地选择做最直接见效益的事,这是最致命的缺点。
回首平生,倘若有什么最深切地人生教训作为今后的镜鉴,那便是:
直奔目标,相信自己;大胆,再大胆一点前进!
二、天命在何处?手头做的便是
现在觉知的天命,其实就是目前正在做的事。
此前五年,一直在试水写作,也放弃了一些方向的努力,中间还经历了职业环境的转折。
现在可以说,已经适应环境,找到节奏,对自己的使命和未来方向有了更清楚的体认。侥幸的是,这转折和体认,不是在六十岁或七十岁才发生!
五十岁,仍少年!别人皆已老,而我犹出发!
往后余生,至少是未来十年,我的奋斗方向依然是:一手学术,一手小说。
量化指标就是:每年写一部学术专著、写一部长篇小说。
学术方面,已经选好发力点,已经略有积累,也有了可以跟踪比附的团队,只需持之以恒地向前钻。这个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人生的追求。
小说方面,已经找到了节奏,就是每年认真打磨一本小说。走不了也不必走网络小说的路线,而是要走精品路线。每部小说都认认真真写,写完了认真改,最终要向着出版方向去,直到真正出版。这是我人生更为持久和底层的理想。
其他的一些事也要做。比方说做一个旅游家,走长征路、走长江、走黄河、走很多地方、看很多博物馆;再比方说,还要新读和重读很多书,等等。但跟学者、作家的这两个目标相比,都是次要的了。
三、无为往事悔,热烈地做一个有烟火气的人
说完后悔,再说不悔。
人生也有几个大幸运的事:一是在步入中年的时候,努力考研考博走出县城;二是在媒体耗费7年时光后,做高校教师的机会送上门来,也抓住了;三是终于有时间和精力拿起笔来,为学术的、文学的梦想而奋斗。
而且,我从小就希望做一个旁学杂收、无所不知的人,活着就是为了多看一些、多了解一些。而今虽然离专家差得远,但可以说真的是一个知识丰富、博而不精的杂家了!求仁得仁,又何怨哉!
人生走过的那些弯路,在某种程度上,其实都是自己好奇所致。即使选错了,那也是根据后来的标准衡量,在当时可都是自己主动的选择。
可能,人生怎么做都会悔。做便做了,又何必后悔!
后悔其实是一种懒惰:它不过是希望目前该做的事以前早就做过、做好了而已,在本该挥汗奋斗的时候,希望自己坐享其成了而已。
进入生命的第51个年头,未来这十年,要做到两点:
一是从今天开始,再也不要回顾什么往事(除非化作小说情节),再也不为往事追悔;
二是不叫一日闲过,埋头努力向前冲,十年如一日,到六十岁时,看看有什么奇迹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