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日葵
今天,你拖延症了吗提到拖延症,相信我们大家都不陌生。
总是拖延到困得睁不开眼睛,才愿意放下手机,爬上床去睡觉。
周末计划简单整理清洁下居住空间,看看电视,睡睡懒觉,拖延着假期就这么过去了。
工作计划报告想着有的是时间,拖延着,明天是最后提交时间了,今晚才熬夜通宵完成。
想法完美,不如执行到位。
拖延模式,容易耗费能量,蹉跎时间,影响做事的效率,降低自信心。
有人认为,拖延就是纯粹的懒惰行为,其实不尽然。
下面让我们来聊聊拖延症。
1.拖延症表现有哪几类?
▼
有明确时间期限性的拖延
这类事情和计划通常是有时间的限制,我们容易选择在截止日期前在才匆匆忙忙赶工,加班加点完成。
这样必然导致完工质量粗糙,效果不理想。
比如明天就要考试了,今晚才临时临急抱佛脚复习,这样考出来的结果大多难如意。
▼
无明确期限的拖延。
如健康运动计划,提升额外技能能力等等,这些都没有明确的时间期限的,靠的是个人的自觉。
我们总是觉得有的是时间,明天再开始,明天又拖到后天,日复一日,蹉跎了光阴,计划却依然在路上,能力也依然原地踏步。
▼
简单事情的拖延。
有些事情,非常非常简单的,常常就是顺便的事情,比如,去楼下取个快递,去淘宝定个手机壳等等。
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些事情,习惯性的拖延的人就会想着等等吧,再处理,不着急,往往是几分钟就能完成的事情,得拖上好几天。
虽然简单,但不完成,始终是耗着你的能量。
▼
复杂有挑战的计划和事务的拖延。
这类事务,可能做起来有一定的挑战,需要一定得能力和意志力去坚持和完成。
比如工作客户开发,产品内容设计等等。习惯性拖延的人就往往把容易做的事情,无关紧要的事情先做了,而把核心重要的计划放后面一拖再拖。
心力不足,执行不到位,势必影响工作事件的进展。
▼
在计划好做一个事情或者接到任务后,所有人都希望第一时间着手去做,发挥自己强大的执行力,有不少人还有详尽的个人计划。
但是真正去做的时候,却是进入拖延模式,直接阻碍执行进程。
无法按计划完成任务,对自信心是打击的,同时容易带来焦虑,恐慌,自责,羞愧心理。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感觉心有余力而不足,开启拖延的模式的呢?
2.拖延背后的心理原因?
▼
第一种心理,是不自信
不自信,质疑自己能力,并且质疑计划的可实施性,这种心理严重打击自己行动的积极性。自我评价低,动力不足,降低行动的有效性。
▼
第二种心理,内心是厌恶被计划,被安排的,是逃避的
当我们被吩咐或者被安排做一些事情时,但内心里其实是不满意不愿意的,又为了避免直接冲突,就往往呈现出拖延的状态和行为模式。
这样,实则是一种逃避的心理,固然也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会把事情变得更糟糕。
▼
第三种心理,就是追求完美心理
太过在乎外界的看法,想着等准备得更好,等一切条件具备,再行动,所以计划总是在路上。
其实,所谓完美,也不过是在不断尝试,不断矫正过程中,一步一步靠近的,拖延者若是能了解,就会明白,立刻行动是唯一的出路。
3.如何战胜拖延症呢?
▼
觉知自己
觉察到自己是在拖延了,首先是看到自己了。
愿意去进步,愿意去改变拖延的惯性。
▼
立马去行动
当知道留意到自己在拖延后,立刻去行动,凡是迈出第一步,后面就容易多了。
每一次的小小行动,每一次的践行,都是一个机会,提升自我价值感及认同感。
▼不断去调整
即使实在行动的过程中,拖延症也是容易反复的,需要不断去觉察,调整和保持自己的觉知和执行的状态。
在执行行动的过程里,需要不断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认知,保持警醒有正面的心念,持久而耐心的去行动和执行。
▼
接纳谅解自己
增长自我价值感,爱自己,接纳真实的自己。
觉察到拖延,接纳和谅解自己,不要自责,自责不会带来改变,自责只会降低自我认知感。
不要太在乎被人的想法,做得好与不好都是自己的事情,有空去琢磨别人的想法和看法,还不如花气力埋头执行。
结束语
告别无所事事,拖拖拉拉,浑浑噩噩的拖延,带着清醒的觉知,去面对拖延,积极行动,有效执行。
做好每一件小事,不断行动,不断累积正面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没有等出来的结局,唯有行动。告别拖延,莫让岁月蹉跎。
作者:向日葵,慧合文化原创作者,向阳而生,春暖花开
原创系列,原创作品
分享简单心理,与您共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