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的微光3

作者: 王誉程 | 来源:发表于2019-05-26 17:11 被阅读0次

说一下佛教的中观

佛陀既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位教育家,说法五十年,核心的思想,一言以蔽之,就是“无我”两个字。既然是“无我”,那瞄准的对象就是“有我”。什么是“有我”?就是相信“我”,是永恒不变的,真实存在的。我们对现象世界的认知,是通过感觉器官收集,并通过一个个刹那的接续反应,而在大脑中形成认知的,这让我们误以为,世界的真实面貌,就是我们在大脑中的反应,其实并不是我们觉知了世界,只是觉知到了自我的意识所反映出来的结果。这样就不难理解了~

有我——即是认为世界就是在自我的感觉器官里真实存在的那个对象

无我——即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不恒定的,因缘而生的,我们意识中的那个世界,只是这刹那间的觉知投射。既非空虚,亦非实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无我”的“无”,不是“没有”或者“不存在”的意思,只是借用一个“无”,来对应“有我”的“有”,并不是“有”的对立面。如果一定要设立一个“有我”的对立面,那就是——“虚无”,即全盘否定自我的感觉器官对世界的认知,认为世界的一切,皆是欺骗眼睛的幻象。“无我”即是佛教的世界观——中观。

中观的态度是——万事万物皆彼此依存,因缘而生。无不处于“成,住,坏,空”的流动循环之中。如果将“有我”标记为A点,将“虚无”标记为B点,将A点与B点之间连线,那么“中观(无我)”的位置,就在两点的连线之间。即非“实用主义”,也非“虚无主义”。就像庄子的理论——“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打个比方,好像我们在看电影,如果我们当下相信电影中的灾难场景是现场真实发生的,那么必然会吓得情绪失控,转身就逃走。而如果我们一直不断提醒自己,不断念叨“全是假的,全是假的。。。。。”那么这部电影我们会觉得味同嚼蜡,完全失去看电影的乐趣。所以,我们在看电影时,不自觉地采取了中观,即相信情节不是真实发生,又在一定程度上代入了自我的觉知,引导自己暂且代入情节。如果将“绝对相信”设为A点,“绝对不相信”设为B点,那么我们此刻就在A点B点的连线之间。

如此说来,好像我们只有在看电影时,才更接近彻底的觉悟。世间亦有“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说法,于此相当的类似。可见“人人皆有佛性”。“理智”地与理智保持距离,“无意识”地意识到自己的无意识。

设想一下,电影院里,站在银幕前向观众席上看去——呀,不得了!满眼皆是肉身菩萨呀!

相关文章

  • 禅的微光3

    说一下佛教的中观 佛陀既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位教育家,说法五十年,核心的思想,一言以蔽之,就是“无我”两个字。既然...

  • 禅的微光10

    早晨跑步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爷子,微微的一点中风后遗症的样子,推着一辆空轮椅,在我的必经之路上来回地走...

  • 禅的微光1

    有僧人问马祖道一弟子齐安禅师: “如何是本身毗卢遮那佛?” 齐安禅师道:“替我将那净瓶取来。” 僧人应声将净瓶拿来...

  • 禅的微光6

    早晨出门,五月的阳光洒满庭院,也将小区中庭的一丛金丝桃照耀得格外明媚——一朵朵吐着长长花蕊的,金黄夺目的花儿,遍布...

  • 禅的微光7

    佛教典籍《楞严经》的开篇,是以这样一个故事开头的——说有一天,佛祖释迦牟尼应舍卫国波斯匿王的邀请,前去追悼王父的忌...

  • 禅的微光4

    有人问禅师:“没有开悟的时候,是怎样生活?” 禅师答:“吃饭睡觉。” “那如今开悟后呢?” 禅师答:“仍旧还是吃饭...

  • 禅的微光5

    有僧问洞山禅师:“如何是佛?” 洞山禅师此时正在库房称麻,便答:“麻三斤” 看完电影,伟明问小玉:“等下我们晚饭吃...

  • 禅的微光8

    幼儿园放学的时候,门口挤满了接孩子的人。一个个伸着脖子张望,好像一眨眼,孩子就会不见了似的。 致诚在毒辣的太阳下等...

  • 禅的微光9

    在抵御练习瑜伽时身体的疼痛时,我除了调整呼吸,便是在心里默念这一句——“长恨此身非我有”,这似乎就有了一些“旁观者...

  • 品微光(3)

    午后的时光 向阳的琴房里 即使 再厚重的窗帘 也不可能完全遮挡阳光 难免徒添几分烦躁 但 越是如此 越要平心静气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禅的微光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rf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