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好几位知识付费行业的朋友跟我说,觉得知识服务行业越来越难做了。同质化竞争严重,就算是同一个公司的产品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入场的人越来越多,前两年大部分是自媒体土著,后来是互联网相关行业的KOL,现在传统媒体、高校的老师、传统培训机构、职场精英纷纷进场,除此之外以前和教育完全不沾边的什么求职、资讯、社交软件都纷纷增加了知识付费的内容。
但是在我看来,知识服务领域还远远没有到下半场。主要有两个原因:
1、焦虑与机遇并存。
有一部分人是爱好学习,但是让大部分人学习,并且为学习付费的动机是因为焦虑。觉得自己不够好,知识不够用。社会发展,竞争加剧,导致人类的焦虑感越来越明显,这是不可逆的趋势。因此知识付费的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目前已有的知识付费内容还很初级。
只是把原来线下的课程、培训、学科知识用互联网的工具,用线上的平台展示出来。并没有什么太多颠覆性的产品,也没有解决用户在学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问题。
既然这个行业充满竞争也充满基于,那“知识付费”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哪呢?
一年前我曾经总结过几点,当时觉得还不成熟,过了一年的时间感觉这些趋势在日趋明显,稍微有点底气了,因此决定整理一下,和各位朋友交流讨论。
趋势一:从为知识本身付费到为学习效果付费
目前,知识付费产品在内容上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种是学科类的知识,一种是技能经验类的知识。
学科类的知识因为沉淀的时间久,知识体系完整,新知识更新的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只要找到在该领域头部的老师,且课程内容制作精良(课程逻辑清晰、表达生动、有魅力),那么销量大概率上还不错,也可以作为平台的长销产品。
也因为学科知识的发展和更新相对较慢,所以内容的同质化会比较严重。基本上买完一个产品的用户不太会考虑去购买其他同类产品了。所以在这个部分的竞争,比的主要是老师的优质程度和上线的速度。
这里需要提一点,一说到学科知识,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这些普遍认知度比较高的学科。那如果抢不到这些学科怎么办?除了换角度从新切入这些领域(比如说心理学有人讲了,那就切消费者心理学这个角度)。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在学科内容方面产出优质内容?当然有!
可以选择在国外已经很成熟,但是国内还没有普及推广的学科。比如说信息检索相关的学科,是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及操作方法的,并且也是面对庞杂信息时人们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没有抢到经典的学科,可以考虑从这类细分领域的学科入手。
除了学科知识以外,另一类占了知识付费内容半壁江山的是技能经验类的知识。像各种办公软件、效率软件的使用技巧,以及各类的学习经验、职场经验、两性情感。这些内容的切入角度比较灵活,有的甚至可以用“千奇百怪”来形容。
但是因为没有学科体系做基础,内容质量层次不齐,偏个人经验,“科学性”存疑。
以上这两类内容,看似很丰富。但是在买过很多课之后,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广告说的很好,但没什么疗效,生活和工作还是老样子,道理似乎知道了一些,但是真到用的时候还是觉得无能为力。
于是开始有更多的人注重学习效果,买产品的时候不光是看广告,也越来越在乎疗效。有一些平台和老师发现了这个趋势,所以有很多“训练营”出现,但是大部分的训练营属于“伪训练营”。
因为学完之后没有效果,或者是有效果也不能迁移,只是用了“练习”、“作业”这类的噱头。
面对这种趋势该如何应对?
如何让用户不只是听听,而是学完有效,这里的有效包括能学完、能记住、会发散、会应用、可迁移。这是对于知识付费行业的一个挑战。
想要做到这些需要更深入的研究用户的心理,以及学习动机、学习习惯。通过设计和改善学习的模式、方法,通过改进课程设计以及辅助工具,来帮助用户实现能学完、能记住、会发散、会应用、可迁移的学习目标。
趋势二:提供靠谱的搜索环境
现在的信息搜索很方便,可供搜索的信息量也很大。但是对于很多问题的答案,不是数量越多就越准确,也不是少数服从多数的逻辑。
如何能简单、快速的搜索到靠谱的答案,是很多人的诉求。知识付费领域具备解决这部分难题的优势,因为各行业专家、老师的汇聚,逐渐积累出一个相对准确、科学的知识库体系。
在时间和注意力资源越来越稀缺的趋势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得到专业靠谱的答案去选择付费的知识库。
我自己是通过购买各类自己筛选过的知识付费产品以及利用平常积累的印象笔记来建立自己知识库的。优点确实是显而易见的,搜索方便,内容靠谱,可用性极强。但是因为是自己个人的积累,内容量少、不够全面、代价也比较高。
知乎算是顺应这种趋势的一个产品,现在很多人在搜索什么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知乎。在行一点(原分答)中的问答也是其中的一种展现形式。但是这两个产品做的还不够彻底,它们已经帮用户缩小了搜索的范围,但对于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还是需要用户进一步的去做判断。
这两个产品的被广泛接受,也证实了用户对于靠谱搜索环境的需求。
面对这种趋势该如何应对?
有意识的去积累“专家”内容,进行关键词的优化和分类。让用户可以容易搜索,并且为做搜索相关的会员服务做架构上的准备。
趋势三:多元化跨界跨学科的知识融合
在查理·芒格看来,事间万物都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对这一整体研究的部分尝试,只有把这些知识结合起来,并贯穿在一个思想框架中,才能对正确的知识和决策起到帮助作用。这个观点也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跨界跨学科的竞争力。比如在互联网行业里遇到的问题,对于成熟的传统企业,可能就是小学水平,早就已经解决过了。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降维打击、升维打击的思路。所以说谁能提供跨界的方法和解决方案,就显得很有价值。
面对这种趋势该如何应对?
找到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用的重要学科的重要内容,帮助用户进行加工和整理,为用户呈现解决某个问题的一整套学习方案,而不是按照现有的学科进行分类。
趋势四: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在教育中的普及应用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就是把虚拟世界的东西呈现到你眼前,让你以为是真实的。
虚拟现实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很好理解。 比如带上头盔,就可以去身临其境的感受地理或者是历史中学到的场景和事件,这种沉浸感强的身临其境可比光背教科书有趣也有效的多。
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简称MR,相对于AR把虚拟的东西叠加到真实世界,混合现实则是把真实的东西叠加到虚拟世界里。
混合现实在教育领域的一大应用,就是可以把实体的培训虚拟化。
比如说现在各个学校都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想让学生组装一台利用最新科技制造的机器人,就需要采购大量的零件、原配件,采购复杂而且成本太高,是很难去普及实践的。
这个时候可以带上混合现实的眼镜,利用混合现实里提供的虚拟工具及配件,到实验室里进行组装。如果组装得好,机器人就可以正常工作,如果组装不好,就需要继续去调整。
再比如说,医学上的一些手术教学,特别是针对疑难杂症的教学,因为样本稀缺,如果可以运用混合现实的技术把样本虚拟化,让更多的医生或者是医学院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随着人们对于实践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种虚拟化的动手实验教育也会越来越被接受,并且成为主流。
面对这种趋势该如何应对?
时刻关注科技的发展动态,关注这些技术应用的成本。思考新技术如何在自己的产品中进行对接和应用,以及找到拥有相关专利的企业进行合作。
以上就是我对于“知识付费”领域发展趋势的一点思考,拖延了一年总算整理出来了。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欢迎各位朋友留言交流、批评指正。
原本写的是“知识服务”,但是感觉“知识付费”这个词形容的才更加准确,因此进行了替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