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李老师从一个事件开讲,疫情对很多人产生影响,艰难时刻不能失去信心。
抓住核心,增加自信,拥有积极理念,相信自己可以过的更好。
遇到困难,彼此温暖,共同前行;所有的困难都是让我们变好的机会。
李老师明年准备在他们学院开一门选修课“婚恋心理学”,话题一抛出很受欢迎,留言一条条的往上滚动,哈哈!
有家长问李老师对中学生谈恋爱怎么看?李老师说:一方面可能是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的爱不够,青春期荷尔蒙的影响;另一方面家长没有及时给予引导。
1、精修勤练,所有的练习都是培养能力,在某个具体技能上发力(或某个领域上)。
2、专注而持续努力,才能搭成知识网络,形成自己的思考。
学习上也需要刻意习,形成自己的解题思维。做完题后善于思考总结,把解题思路记住,做一题会三题。
连麦答疑
1、一位老师三个问题:1)明天给考生做分享,老师是否能给些正念减压方面好用的方法;2)自己现在的身份所限是否可以用亲戚的名义做推广;3)马上要给一对夫妻做辅导,妻子对老公打麻将喝酒很讨厌,对女儿30多岁不婚很焦虑,咨询师不能直接给来访建议,自己该怎么办?
李老师很快给了建议:1)资料私下发给你;2)先做个专家,给别人讲讲课也挺好;
3)妻子可能过去忽略了老公,导致老公向外找,先处理好夫妻关系,夫妻过得不幸福,孩子可能会恐婚,告诉妻子根源在她身上。
咨询师不能太教条,不给建议可以给予引导,咨询的目的是让来访者生活更美好,否则让来访自己悟到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又是一个没有清晰的分寸感的提问者,这应该是第三个了,哈哈!有些问题在直播间可以问,有些要换个场合提,自己什么身份自己最清楚,还来直播间公开提问,不担心有认识的人看直播吗?没有想过可能给李老师平台带来负面影响吗?服了,哈哈!

2、第二个连麦的妈妈不久前才连过一次,李老师帮她做了一个半小时处理,比平时晚了半个多小时才下播。今天的问题是孩子不上学一年半,在家迷上打游戏,她怎么办。
上次她只说了孩子8岁时老公病逝,因为学校老师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孩子休学在家,没有说孩子在家庭沉迷于游戏。这次把问题抛出来,实际是上次她提到的孩子问题的延续。
李老师建议: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处理好自己的哀伤情绪,让自己活出好的生命状态,再说孩子的问题。
她不正面回答老师问话,一副可怜相眼巴巴的看着老师,期待老师多说点、再多点,仿佛老师是她的救命稻草一般。
李老师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而且在她的“胁迫”下又做了更详细的解释,她仿佛没听见一样。李老师不得不一次次“棒喝”她,让她说下刚才讲了什么?她基本上能讲差不多,但讲完还是那副可怜相,还是期待的眼神。不得已李老师甚至有些不满的挂断了连麦,让她清醒一点。
挂断了又不忍心,又让她重新连进来,继续被她“操控”……这操作真是没谁了,不可思议,哈哈哈!
这个连麦看得有点好笑又好气,好笑是李老师非常清楚妈妈在用她的“模式”操控他,刚开始他不愿接受,一次次“棒喝”想让她清醒,甚至不惜挂断连麦。
好气的是挂断了又很快让她再连上来,主动再帮她做些处理,给她增加点力量。做完了又说起自己发过的“毒誓”,还一次次做同样的事,“小狗”都做了好多次了………哈哈哈!
应该说她很有心机,上次连麦尝到“甜头”,这次又来求助,抓住了李老师的“软肋”继续使出“可怜相”。
应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不仅让我看到了她的模式(自怜、也可能是为了求助而装的),也让我看到了老师的模式(心太软,灵活而不讲原则,自打脸、自嘲),也让我对自己的内在模式有所觉察(厌烦、耐心不够、气愤、不够接纳、清醒、觉察)。
看了这么久直播,从刚开始的迷糊不清到后来的一点点清晰,从看一个神一般存在的人到看见了他的软肋、局限,从看他人到看自己、看自己的局限……将近一年的时间,真快。
不知道经过这次连麦,她会有怎样的变化?李老师说私下里再联系她,但愿这样“有求必应”的帮助真的能让她清醒过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