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后因为各种原因,睡觉时间竟然晚了,本来一天没啥事干的,反倒没有完成。实在有点不该。
1.今早5点,雄哥在工作室群发了几条微信,关于他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室的思考,实在佩服这种有毅力有想法有行动的人,一年10万字的读书摘录,让人顶礼膜拜。真是应了那句话,比你牛的人还比你努力,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奔跑?
2.昨天是七夕,本来与我无关的节日,却意外地收到了杨老师给我发的红包,感恩于这个小节日还能惦念着我。漫漫人生路,能有遇到一个有缘人与你同行一段路,那就好好珍惜吧。雪中送炭远比平步青云时的喝彩和挫败时的落井下石让人温暖。
3.昨天两位同事带着各自的宝宝过来宿舍玩,聊起A同事的大儿子,A便拿出手机翻看照片打算给我们看大儿子的照片,B的女儿便对手机好奇,凑上来看热闹,我们看完照片后,B女儿还走到同事A的身边,A立马意识到是想看手机,便说:“想看手机是吧,阿姨拿给你看哈。”于是同事A的手机就在B女儿手上乱按,当然孩子也还小,话都说不出几句,手机在她手上也折腾不出大事。只是看到此景,我联想的是郝老师在家庭教育课程中跟我们讲的“家族内部欲望管理”,应该尊重他人家庭管理的界限,避免干扰他人家庭的欲望管理。但中国人却极少形成这样的习惯,A同事在拿出手机给B女儿前,是否能先询问下B同事:“手机可以给她玩吗?”在中国人的意识当中,几乎是对别人家的小孩有求必应,因为这是大方、有面子的表现,却不知道有时候会给别人带来困扰。
4.暑假阅读了大概有七八本班主任书籍,确实越看越没头绪,因为大部分的书籍只是“蜻蜓点水”,只讲“术”,不讲“道”,道术合一,今天把钟杰的《教育让希重生》读完,有点相见恨晚。钟老师书里描写的“韵莲九班”和我带的12班班情差不多,傻呵傻呵的娃多,整不出大事,成绩却平平,但钟老师的做法却高明,作为一个班主任,首先应该弄清楚自己所谓何来,要把学生到哪里?自己心中有了方向和理念,所谓的“术”只不过是“雕虫小技”。距离开学也只有两个两个多星期,打算把时间花在阅读和研究钟杰老师的系列书和系列课程,先明确自己要把学生带向何方的问题。
5.七夕看了《哪吒》,好像没有影评说的那么好看,可能鸡汤于我已经免疫了。有些影评写得神乎其神,作为观众还是要辩证看待。能挖掘的点有,父母对孩子的接纳、信任;孩子对友谊、对同伴的渴望,这是最触动我的两点,其他的,真没什么感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