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去老丈人家拜年,老婆让我帮小舅子介绍一份靠谱的工作。
小舅子的情况我之前也有大概的了解,普通本科大学毕业一年多,至今已经换了几次工作了,每次都是在工厂一线。工作内容单调不说,还看不到发展前景。
我问小舅子,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没有什么计划?
小舅子听了有些不以为然地说,计划赶不上变化!
当问到他职业愿景是什么的时候,他的眼里就只剩下茫然了。
小舅子的情况不是个例。在学历普遍提升的当今社会中,就业面无限扩展,反而让无数职场年轻人越来越迷茫,在职业规划方面几乎为零。毫无目标,不断在低廉的工作之间跳槽,职业生涯始终毫无起色,这种情况在职场青年身上越来越常见。这也是年轻人时常被老一辈诟病沉不下心来的原因之一。
什么是职业愿景?
连续五年获得“日本第一求职顾问”称号的渡边秀和认为,职业愿景是足以影响自己一生的职业生涯的长远目标,时间跨度至少在二十年以上。
比如二十年后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行业内举足轻重的大佬,还是某知名公司的高管?又或者是足以支配自己人生的自由职业者?
混职场的第一步,为什么是确定职业愿景?
调查显示,职场中有27%的人工作毫无目标,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还有近60%的人只有模糊的规划,这类人也仅仅只是处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的人里面,有10%的人会不断制定短期的目标并为之奋斗,他们是处在社会中上层的优秀人才;而剩下的3%就厉害了,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愿景有清晰的认知,会根据自己的职业愿景不断调整短中期的目标和规划,这些人无一不是各界顶尖的精英。
就像《猎场》里胡歌饰演的郑秋冬,即使因为犯错进过监狱,后来依然能够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了解人力资源的他能够精确找准自己的职业愿景。他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是什么,知道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也愿意为这个目标去付诸实践。
再比如马云、俞敏洪这样的全球精英,当他们还是默默无闻的教书匠时,就给自己定下了清晰而又长远的职业目标,以此为标杆,一步步走到如今让无数人仰望的位置。
那么普通人该如何找准自己的职业愿景呢?
渡边秀和在《职场自我成长》中提出由喜好定目标的说法。
怎么做呢?
就找工作而言,大多数人都倾向于选择当下流行的职业,比如2010年左右高考生填报志愿大多看好土木工程专业,因为土建行业比较挣钱。再比如近几年兴起的互联网行业,以及被人喻为铁饭碗的公务员。
追逐流行元素并没有错,毕竟谁都能看到这些热门行业令人羡慕的待遇,但就长远的职业发展来说,职业目标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定。
研究表明,一个人要在领域内达到世界顶尖的水平,至少要经过长达十年的刻意练习。比如莫扎特,世人都以为他是天赋使然,是音乐天才,其实莫扎特从三岁开始就在父亲的教导下练习,直到21岁闻名世界,期间经过了长达18年的刻意练习。
退一步讲,即使你只是想要在复杂领域内取得成绩,也至少需要上千个小时的练习。
而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人们更愿意主动去深耕,也更容易取得超越常人的成就。莫扎特之所以能在成名前默默坚持18年,并在成名后依然毫不松懈,就是因为对音乐浓厚的兴趣。
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什么行业,做到极致,成为行业内金字塔顶端的人,收入和地位都是惊人的。
再比如影响了一代人的青春的周杰伦,最初只是个声名不显的音乐青年,但因为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让吴宗宪发现并挖掘了他,同样是因为周杰伦对音乐的痴迷,积累之下,让他始终保持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所以,与其盲目追逐热门行业,不如静下心来想想,你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工作。
当然,有的人连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都不知道,该如何确定自己的目标呢?
我有个朋友老K,大四的时候大家都忙着找工作,他看着令人眼花缭的招聘信息一直无从下手,后来索性就不找了。
老K喜欢写作,大四这一年课余时间多,别人四处奔波、各种面试,他一个人窝在宿舍写稿子。
毕业两三年之后,大多数人还在削尖了脑袋往公司中层奋斗,老K已经经过无数次尝试,在新媒体行业站稳了脚跟,公众号每月广告收入抵得上别人一年的工资。
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换个角度想想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尝试也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如果你是在校生,可以先做一些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兼职,而不是盲目为了零花钱去兼职,切身体会一下相关行业的工作是否与自己的喜好相匹配。一方面,你可以借此积累一些宝贵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找准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即确定职业愿景。
如果你已经进入职场,不妨利用业余时间多了解一下自己感兴趣的行业,或者抽时间听一听相关行业的讲座,避免盲目的尝试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和金钱的浪费。
小米科技的创始人雷军雷布斯说: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做自己喜欢的事,又何尝不是在打造专属于自己的风口呢?
希望你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做自己喜欢的事,赢在职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