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之火——读《青春咖啡馆》有感

作者: 淮北师范大学王源梦 | 来源:发表于2017-12-19 01:53 被阅读43次

    本文为参加“闻书中百态,品各味人生”原创作品。

    “在真实生活之旅的中途,

    我们被一缕绵长的愁绪包围,

    在挥霍青春的咖啡馆里,

    愁绪从那么多戏谑的和伤感的话语中流露出来。”

    ——摘自《青春咖啡馆》

    夜之火——读《青春咖啡馆》有感

            为什么总要与忧愁打交道,我也并不懂。忧愁是一段棉芯,浸淫在油里,我等待它被点燃,引起的那股火苗。

    夜之火——读《青春咖啡馆》有感

            今晚,这股火苗蹿了上来,我压抑不住。

            在迷人的塞纳河边,涌动着两股河水,来自左岸,来自右岸。记得小学的时候读到冯至先生的《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时,很是心惊。一位雕塑家想要雕刻着天使的脸庞,留下超凡的微笑,在窗后见到了一位拥有宁静微笑的修女,他百般尝试,却始终失败。少女被带出修道院,自感失去了幸福,选择溺水身亡,而雕塑家在匆匆见到用少女脸庞做成的死面具后,落荒而逃。现实与文学的结合,让溺死水中的无名少女成为众多创作的主角,是左岸浓厚文化氛围的最好注脚。

    夜之火——读《青春咖啡馆》有感

          我说,右岸华丽精致,左岸自由奔放。右岸是史诗巨作,左岸是怡情小调。朱自清感叹秦淮河水由六朝金粉所凝,塞纳河水也沉淀过无数的故事。此时,我心中的火花闪烁,书中的故事才缓缓拉开帷幕。

          《青春咖啡馆》里描述了一间坐落在塞纳河左岸拉丁区的孔岱咖啡馆,吸引着“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放荡不羁”的年轻人,而在这些人里名为露姬的年轻女子尤为引人注目,她光彩照人,但人们却对她知之甚少,连露姬之名也不过是个代号。在书里,作者采用多个主人公叙述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她消失后人们所追寻到的真相,隐情,将一个女子的内心世界逐步剖开,展现在眼前,直至追寻到露姬跳窗自杀的那一刻。她对自己说:“都准备好了。你尽管去吧。”

    夜之火——读《青春咖啡馆》有感

            从小沉醉于逃跑的露姬在阅读和毒品里自我麻醉,找到一种幸福感,不得不说,这是作者莫迪亚诺的人生投影,他在自己创造的人物里揉进了自己的血肉。这篇小说篇幅不长,但随便翻翻,都能找到让人为之一动的语句和那种只在书中存活的气氛。罗兰对露姬一往情深,在她死后,他这么说:“有一刻我有一种幻觉,觉得在公墓的另一头可以再次见到你……”蓦地读来,还是令人动容。火光扑朔,光影迷离。

          在我读的版本里,译者的后记已经足够完整详实地叙述完这个故事,并且加入了极为深刻独到的的见解,但我还是想谈谈自己的感受。浪漫一直都是巴黎的代名词,巴黎人优雅,大方,游走在花丛与香水里。而这本书用极为平淡的语言让我们看到巴黎令人心碎的一面,看到在浮华表面之下已然溃烂结痂的疮疤。流浪往往意味着逃离,在此,却也意味着逃避。时代用它极为深沉的笔触,寥寥几笔,试图写尽常人所有的欢欣与苦痛。不论人性的复杂,有些情绪总归是需要释放的,总想找到自己的理想国,象牙塔,就像那些可能已经被世俗抛弃,却又始终聚在孔岱咖啡馆的人,在街头瞬息万变中找不到归宿,选择栖居暂留于此,谋求一段时间的心安。他们拥有青春,却也在青春里患得患失,正如与他们年纪相仿的我们,进入大学校园,也没有过上想要的生活,反而得过且过。

    夜之火——读《青春咖啡馆》有感

            当火光快要在黑夜里湮灭,当晓星快要重明之时,困意席卷而来。比起漫无目的的思索,我渴望拥有一个更加充实的明天,只在安然睡去之时与忧愁问好,来到我的孔岱咖啡馆,谈天说笑,给青春一个无懈可击的交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之火——读《青春咖啡馆》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gv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