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了18岁之后,每当提起青春时代都有一股温暖流上心头。不管这青葱岁月是不是充满了喜悦和欢愉。
一群“老阿姨”聚在一起谈自己的18岁,大部分是充满忧愁和哀伤的故事。比如:和父母之间的决裂,校园里同学的欺凌还有因为谈恋爱而被叫家长的窘迫。
似乎每个人的青春都是有残缺和遗憾的,如果说现在让你对18岁的自己说些什么,大部分人说的好像都是对自己的忠告。
——你要好好读书,不要去谈那些幼稚而无意义的恋爱。
——面对校园诋毁的时候,当初你应该更勇敢一些,而不是选择当逃兵以致留下永远的遗憾。
——你不应该在年纪十几的时候就想着兼职补贴家用,这样生机勃勃的时光应该好好看书,赚钱的机会以后多得是。
到处都是这样的遗憾。
当然快乐和笑容也是伴随青春的一支重要的旋律:
——女生手挽着手去上厕所所带来的安全感
——课堂上总有一个能惹得全班哈哈大笑的调皮鬼
——跟闺中好友分享某个自己中意的男生看了自己一眼的甜蜜感觉
——男孩子在篮球场上潇洒地运转篮球引得女生频频侧目的得意
好像我们的悲伤和欢乐都是那么简单,完全是由脑内荷尔蒙和感性支配所带来的不加思索的高潮。
而我们的伤痛和残缺却是确确实实的存在。
青春看似高兴,仿佛那是不要钱似的,高兴得毫不需要动机但是廉价。
青春真实的样子是充满各种慌乱和疑惑以及压抑,那是无法自己掌控自己,只能被人牵着鼻子走的苦闷。
对于我来说,没有一刻,我不渴望长大。渴望安排自己的一切,安排自己所处的时间和空间,和什么人交往,和什么人去玩,选择理或不理某个人。
这是对自己意志和喜恶的掌控。
如果你不喜欢周围的群体或者是环境,你并没有地方去诉说自己和这个地方是怎样的格格不入——我跟他们没有共同话题、我看的书他们都不看、他们总是在聊一些毫无意义的话题。
如果你告诉妈妈,跟她这么讲,妈妈会说:“要跟小伙伴好好相处,多跟他们一起出去玩。”
青春期的我们只能不情不愿地把不乐意和苦闷埋在心里,久了,就憋出了病了。
疼痛青春,或许也可以理解为这个道理吧——我们因为一种被支配感和无力感而有太多的伤痛。
所以啊,青春才会有叛逆期。叛逆期是自我意识的觉醒。
但是我们那还稚嫩未经打磨的萌芽的意识是多么地脆弱,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一触现实的壁垒就会瞬间崩塌。由此来讲,大人的引导又是不可不有的一种指示。
青春期的孩子能自由地发展他们的个性,才是最好的成长方式。多去尝试不同的事物,即使撞得头破血流,能尽早找到自己心中热爱的东西,这也值得了。这个给予的空间的适度与否就需要大人尽到自己的责任去认真衡量了。
那时候,忧伤而明媚的青春将不再那么令人疼痛。因为所有的疼痛都恰如其分,是命运本来就需要你去承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