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是什么,清华·北大·复旦·浙大·交大····哪所拿出来都是令人惊叹的学府,这里的学生是怎样的,睡前刷抖音,刷微博,看泡沫剧?怎么可能?凌晨5点,晚上11点多,学校路上都是背着书包,忙碌于自习或回寝室的学生呢。
有句话说的很好,谁说高考太折磨人,谁说高考制度不是完善的一场考试,但它的确是穷人改变命运的一条能走,也最适合的一条路;它更是将全国自律的学霸集中到国内最高学府,让这样的一群自律的人儿凑到同一所校园中,显然,你能看到的名校内,凌晨或者晚上十一点多,依然是个令人感动的名场面。
如果,让你再重回一次高考,会不会遇上更好的学校。这个,不能确定,自律是努力的人里渗透到骨子里的自然,他们不需要刻意的告诫自己自律生活,特别强迫自己安排好生活中的每一分,水到渠成是多么令学渣羡慕呐!比如我,仰视这些名校学生着,一直以来,是这样的。
差距一向是有的。
你说:世上没有智商区别吗?我认为错。人与人之间智商差距是相当明显的,特别是名校与普通大学。
当然,名校生除了智商能胜一筹,自律更是决定自身高考后将去的学校。生活是独自一人,找一隅安静翻书,而不是喧哗声一片,吵闹中度过自己独处的时光,一天不能改变什么,一个月未必差距明显,若是一年·两年···四年呢?大学毕业后,自律的他或她轻松受到青睐,OFF拿到手软,而你只能被迫海投简历,四处奔波面试小公司。还因为专业能力有限,技能差距太大,选择从事非专业类工作,最终因不擅长,甚至是水平过低而羞愧感加剧,仓皇逃离现场。
算算自己,当年应聘过婚姻杂志编辑,面试主管劈头一句:为什么你今年毕业,年龄却多了一两岁?年龄差有问题?并出了一道题目,让我写文章。记得当年,我将大一记者团里编辑的稿件一起打印出来给面试者看,但我忽略了一点。
那是大一热血沸腾接触了新闻写稿,但彼时我已大四,大一后的几年,我并未碰新闻,平常也极少写文,因为后面的大学忙着消遣时光。
结果可想而知,不努力,怎可有好的结果呢?若有,岂非世上其他卖力生活的人,努力增值自己的人儿,不就将消失殆尽吗?
当然出丑的不止这场面试,还曾经在老家四五线小县城里,面试非专业的当年高中钟爱的的数学,面试者给我一道初中数学题,犹记得是十字相乘法类的几项式计算···然而多年未接触相关知识,已是遗忘,突然需要回忆出解题步骤,并当场讲解,那时的自己脑子一片空白,短路····
再着,当年自己曾经因教师招聘失利,当然这次的失败,我认为是必然的,除非,运气真是爆棚到无法被打击的地步。
事实是,华丽丽的必然的失败,意味着自己得重新找工作,养活毕业这年吧。当然考编失败的,不只我,但有能力的人还是难不倒人家,宿舍一个福州的,家里爸妈有门道,帮忙自己孩子获得面试考题,面试时这个这个同学充分展现,最后进入一所私立高中。
当然还有另一个自己早早到其他市私立高中面试教师,最后也凭着自己实力,获得工作,我怎么办呢?记得系里推荐了已毕业多年的师兄师姐们呆的公司工厂里,刚好是老家旁边小县城,我真的回家面试。可能是顾念着母校情分,猜的出这个主管也有留我工作的想法,但是实在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内心戏斗争剧烈,最后为整个公司利益所考虑,弃用我这个暂时不能为公司创造利润的人。当然一切是我为这个师兄脑补的内心独白。
人生是如此,努力本就是最为正确的活法,但是却是很艰难的。那不是一朝一夕可练就的,步步踏过来,直到最后到一个新生的自己重生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