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6日(信阳)第二次“意象对话”地面课上,在刘萍老师的带领下,我的意象中出现的动物是“蝙蝠”,很想记录下整个带导交流的过程,也让自己在学习“意象对话”的路上“踏石有印,抓铁留痕”吧!
刘老师:慢慢地放松你的身体,让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放松下来!感受自己的身体,慢慢地进入状态,你看到了什么?或是感受到了什么?
我:看不到。没有“画面感”的东西出来。
刘老师:你感受到什么了吗?
我:我能感受到耳朵有种热热的感觉。
刘老师:很好!任由这种感觉在那里,你能听到什么吗?
我:能。
刘老师:你听到了什么?是什么声音呢?是空气的声音?风吹过树林的声音?或是其他的什么声音吗?
我:应该是空气的声音吧。
刘老师:能感受到这个声音从哪里传过来吗?
我:应该是从右耳传过来的,右耳热热的感觉一直都在。现在后背也觉得热热的。
刘老师:能感受到你在什么地方吗?是站着还是坐着?
我:应该是坐着的。
刘老师:能感受到你是坐在哪里吗?
我:应该是山上吧!
刘老师:是坐在山顶上呢?还是在半山腰呢?
我:应该是坐在山顶上的。
刘老师:仔细感受一下是坐在最高的山顶上呢?还是连绵起伏的山峦中的一座山顶上?
我:应该不是最高的山顶,是坐在山峦中的一座山顶上吧。
刘老师:这座山上没有树吗?是一座光秃秃的山吗?
我:山上是有树的吧。
刘老师:能看到是什么树吗?树叶是针状的?还是片状的呢?
我:看不到。
刘老师:可以用手去摸一摸它,感受一下树叶是什么样子的?
我:应该是片状的吧。
刘老师:带着这种感觉在树林里走一走,看看有什么动物吗?
我:看不到。
刘老师:树林里一个小动物都没有吗?试着摸一摸地上,或者感受一下树林里有没有动物?
我:树林里应该是有动物的,我能感受到它,只是我看不到它。
刘老师:“你看不到它”是因为它不想让你看见呢?还是害怕呢?或者深藏不露?
我:应该是“深藏不露”吧!感觉它不是因为“害怕”才不让我看见的。
刘老师:很好!你能感受到它,那就试着感受一下它是什么动物呢?哺乳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或是别的什么?
我:我感觉它应该是“会飞”的动物。
刘老师:试着去感受一下,它是一个大动物还是小动物呢?试着用手去摸一摸它。
我:感觉好模糊,应该是会飞的小动物吧。
刘老师:你能感觉到它,那它是在哪里呢?是在地上呢?还是在哪儿?
我:应该是在树上的。
刘老师:它是在树上的。继续感受一下这课树是“四季常青”的?还是“随季节交替”树叶颜色有变化的呢?
我:应该是树叶颜色“随季节交替”的树。
刘老师:你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有什么话想要告诉它吗?如果有,就在心里默默地告诉它。
我:谢谢你让我感受到你的存在。我会经常来看你的。可以吗?
刘老师:当它听到你对它说的话时,它有什么回应吗?
我:我感受不到。
刘老师:让自己跟这种感觉待在一起久一点,慢慢地感受它,这个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我:蝙蝠。
刘老师:用自己的方式在心里跟它做个告别,然后我们回到当下吧。
我:谢谢你让我感受到具体是什么动物。我会经常来看你的,不会再让你感觉到陌生。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可以吗?
我:我能感受到它默许了。
之后我回到了当下。
刘老师:大家都了解“蝙蝠”的生活习性吗?
学员A:蝙蝠是夜间活动的动物。
学员B:蝙蝠是靠超声波回声定位确认障碍物或其它生物,来确定飞行方向的。
学员C:蝙蝠一般都是倒挂在阴暗潮湿的山洞里或崖壁上。
刘老师: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之前“耳朵听到空气的声音”、“深藏不露”、“会飞的动物”等,是不是很符合“蝙蝠的习性”呢?
我:是的。
刘老师:大家发表一下各自的意见,这个“意象”为什么不容易出来呢?
学员A:是不是它还没有准备好?
学员B:是不是“自律性太高”,潜意识的东西很难出来?
刘老师:你觉得自己像她们所说的哪一种呢?
我:我觉得都不像。感觉自己自律性不是特别高,也不觉得是因为“它没有准备好。”
刘老师:你觉得自己是“特令独行”的吗?
我:应该是的。
刘老师:回顾自己的经历,你觉得自己跟这个“蝙蝠”的意象有相似的地方吗?
我:有。我一向不怕黑,即使真的一个人在山洞里,我也不害怕。从十几岁开始我就很独立,就业、择偶等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做决定。在工作上,我也不计较干的多少,很少去比较,也很少有“从众心理”,在同事眼中我应该是有些“特令独行”的。
刘老师:能记住这种感觉吗?
我:能。
刘老师:很好!以后让它多出来几次,试着跟它对话,多来看看它。今天我们就先到这里,可以吗?
我:可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