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周小东随笔-2022年8月11日)精神科医生了解一点精神病学的

(周小东随笔-2022年8月11日)精神科医生了解一点精神病学的

作者: 971d5118a8f4 | 来源:发表于2022-08-12 14:42 被阅读0次

        了解一下精神病学的发展历史,捋捋这门学科波澜壮阔的成长历程,这对于判断未来学科发展的趋势,非常有益!俗话说,知过去,才能明未来!

        要说“精神病学”的成长史是不短的。有人类了,就必定会有人去探索适应环境的主观要素,如何有效去认知世界,反映世界,改造世界。这就是精神世界的运行规律问题,运行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如何克服?非主流或非普世方法,或许就是“精神病学”受到瞩目的原因,什么“魔鬼附体”;什么“神不守舍”;什么“灵魂出窍”;等等!

      也可以说“精神病学”的成长史是不长的。因为,从真正认识到精神世界的物质基础依赖于脑结构和脑功能的完整性,也就只有二百多年而已!这期间,还经历了融入主流医学,到险些游走于医学边缘的风险,再重新回归主流医学洪流的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

        二百多年前,欧洲大陆上的几个刚从文艺复兴时期吹过的“文明”之风而领略了一丝人文抚摸感的国家,也一并把注意力顺便一瞥路边的流浪汉、醉鬼、无家可归眼神迷茫的迁徙者、逃兵、躲避法律惩罚的罪犯、受迫害的异教徒、受追捕的政治犯……为清理社会街道,整理国家形象,树立君主或共和体制者文明之风的需要,建立收容院则是水到渠成的事。从纯收容性质的收容院,到具有“治疗”性质的收容院,可有百年的漫长岁月,到了18世纪末,都不存在精神病学的学科。看护的责任落在了收容院、救济院,甚至监狱。德国医生莱尔(JohannReil)在1800年描述他在收容院看到的情形是这样的:“一些白痴无缘无故地大笑,另一些白痴无缘无故地虐待自己。像对待罪犯一样,将这些不幸的人关进为疯子准备的笼子、废弃的监狱,或安置在城门上方荒凉的阁楼里——它临近猫头鹰栖息的巢穴,或是在监狱潮湿的地下室里,在那里,或许永远不会有人类同伴用同情的眼光注视他们:我们将他们遗弃在那里,用枷锁牢牢系缚,任凭他们在自己的污物中玷污自身。”这就是精神病学诞生前的土壤,直到“治疗性”收容院的出现,才预告了破土而出的精神病学学科之苗!18世纪晚期意大利的基亚鲁吉(VincenzioChiarugi)、法国的比奈尔(PhilippePinel)以及他的徒弟埃斯基罗尔(Jean-EtienneEsquirol),是这一时期响当当的人物。隔离、看护、泡澡、劳动是仅有的“治疗性”手段。“精神病学(1806年莱尔医生创立的单词是Psychiaterie,1816年他又改为Psychiatrie)”由此诞生。您也许不会相信,可事实就是不容辩驳!

        纵观精神病学的发展历史,颇为有趣,也值得探讨和深思。18世纪法国建立收容院,收容了处于上述社会边缘的人群,一定会夹杂有“精神病患者”于其中的!法国的比奈尔当属开拓者为世人所公认!他的收容院是不会有治疗内容的,有的只是取下了枷锁镣铐,给予了生存的食物而已!当然。隔离成为了“治疗”的基础性手段!

      19世纪,以日耳曼人民族为主的邦联制国家,在收容院基础上,投入了科学的眼光,借“神经性梅毒”,“科萨科夫脑病”,“遗传学肌萎缩”的病因明了机制,“错误”的引入了所有精神病病因皆为“器质性”所为的主张,反复欲想在脑“切片”中,显微镜镜头下探索出“可观察到的”病兆!这种科学态度影响了一代人之久,也就此诞生了精神病学历史上的“第一次生物精神病学”潮流!不容否认的事实,正是这股潮流所附带的产物:科学观察并归纳总结的精神,为德国的克雷佩林医生奠定了其在精神病学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的地位,他的《精神病学》和疾病的诊断和分类思想,至今仍然是值得看看的学术典著之一!19世纪末,也是精神分析学说酝酿和孵化的阶段。可以说,19世纪的精神病学是日耳曼民族贡献的世纪!

      精神病学研究中,承载着的“精神分析学说”,被部分人用于“民族改造”,“种族歧视”,简直是匪夷所思!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者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还有在19世纪用科学眼光观察精神异常现象的人,多为犹太人!这为20世纪初中阶段,精神病学研究走上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平台是在美国的现象提供了必然!因为,这是纳粹反犹的自然而然的结果:犹太科学家,其中不乏精神病学方面的研究人才,在二战前,中,后奔向了美国!

      20世纪的美国,在初露于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等欧洲国家将纯收容性质的收容院,逐步转型为具有“治疗性质的收容院”之际,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把精神分析学说熟练并豪放地作用于精神异常者中于治疗目的“功不可没”。尽管历史证明在改善精神病症状方面,疗效甚微!但是,这并不妨碍美国在20世纪中引领精神病学蓬勃发展的领袖地位!从1942年的《DSM-1》,1968年的《DSM-2》,1980年的《DSM-3》,1987年的《DSM-3-R》,1994年的《DSM-4》,2013年的《DSM-5》等就可以证明!(DSM: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进入21世纪,精神病学继续发展,得益于精神药理学的非凡贡献,构成了从19世纪中叶萌芽,20世纪发展,21世纪精神药理学界丰收势头的“第二次生物精神病学潮流”的绝对优势!近30年来,精神药理学的蓬勃发展及其地位,在医学领域里可以堪比青霉素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相同价值,甚至有过之也不足奇!

      在近一百年精神病学发展的轨迹中,我们看到了从对重型精神病采用隔离和自然康复疗法(放任),到药物(缓解症状)与个体化心理干预(解决问题)相结合的综合疗法的出现,其步履显示的是跌跌撞撞,即艰辛又不断获取进步的印迹。所形成的把疗效当成缓解症状和解决问题的客观标准的共识,也使精神病学再次融入了主体医学的洪流之中!之前的一段时间(精神分析学说),就差点把学科带到了玄学的泥坑!疗效和所承载治疗手段,才是精神病学学科的核心价值观!至少我是持这种观点的!            我捋了捋思路:精神病学发展的历程中,人为干预(治疗)的方法和手段,总是充满了不幸和运气,当然也不乏科学推理而成的自然结果!从梅林的药物深睡疗法(如巴比妥酸盐深睡疗法),扎克尔的药物昏迷疗法(如胰岛素昏迷疗法),舍里提和比利的休克疗法(如电休克疗法)等。这些疗法的出现改变了精神病患者的住院面貌和预后,带来的希望油然而生!偶然发现的碳酸锂控制兴奋躁动,氯丙嗪缓解幻觉妄想程度,丙米嗪提振情绪改善抑郁的药物治疗,则彻底地纠正了精神病不可治疗的悲观主义、虚无主义思想!也为精神病学未来的发展打开了一扇亮窗,近几十年的实践正逐步证明了生物精神病学再次获得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未来,精神病学学科发展如何定位呢?1、能不能将精神病学学科引领地位,由美国转到中国?这需要当代精神病学家不懈努力,孜孜不倦,努力奋斗!秉持科学的态度,着眼于精神现象的观察,研究,开发,核实………寻找原因,探索方法,不断改善!2、反复比较,取长补短现有的诊断方法,治疗手段。把握科学智慧的火花,尤其是闪光的一刹那间!这可能需要运气,也可能需要敏捷的捕猎眼光!3、创新精神病学思路!等等,难以说完!

          周小东2022年8月11日

相关文章

  • (周小东随笔-2022年8月11日)精神科医生了解一点精神病学的

    了解一下精神病学的发展历史,捋捋这门学科波澜壮阔的成长历程,这对于判断未来学科发展的趋势,非常有益!俗话说...

  • 《童话中的男性进化史》——读书笔记——概要摘录

    《童话中的男性进化史》 艾伦'知念 这本书是由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精神病学临床教授、精神科医生艾伦'知念博士创作于2...

  • 2021-10-11

    随笔短文 (随笔)我才知晓许多人倡议的“谈死亡教育”,实则是“论生”! 周小东(2021年10月1...

  • 少用“但是”

    9/20 ~《想得开》 不管怎样,只要行动就会得到某种结果,然后针对结果去想应对之策即可。 著名的精神科医生、随笔...

  • 偷记忆的人

    人物:爱德华:精神科医生 比尔:议员 欧文:律师 马克、病人、丽丝:精神科患者 (一)不断变小的房子 “医生,我最...

  • 医生的态度让我瞬间好转

    今天去看精神科了,医生问的话不多,都是我在诉说,我最后问医生,我到底怎么了?要怎样才能好起来?医生说,吃了一周的药...

  • 如何拯救抑郁之“抑郁症和抑郁情绪的应对之道”

    a.为什么要去看精神科医生 抑郁症能够被治疗; 精神科医生才能对抑郁症进行诊断; 医生能判断是否需要服用药物; 对...

  • 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

    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 在过去精神科医生同精神性疾病的病人一样,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而得了精神上疾病,却让人感觉...

  • 抑郁症患者心境记录5

    今天没有发生特别的事情,而我下午决定去看一下专业的精神科医生。 我想看完专业的精神科医生,询问基本的情况,让他给...

  • 一位精神科医生

    今天,小侄子结婚;也是我和一位精神科医生分手的日子。 精神科医生又在微信上撩,不痛不痒的对话,每天三四波;没有见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小东随笔-2022年8月11日)精神科医生了解一点精神病学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nx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