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在均田制和府兵制相结合的基础上强盛起来的隋王朝,其王权是高度集中的。这种高度集中的王权,在举办国内水利等公共事业和加强国防力量等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隋王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较大的发展。所以隋在短短二三十年中,成为当时的强盛国家。隋文帝筑大兴城,炀帝营建东都、开凿运河、筑驰道、修长城,都是这方面的具体表现。但另一方面,这种高度集中的封建王权,有时并不会给人民带来幸福,甚至可能会发展到滥用民力与穷兵黩武的地步。隋炀帝的“急徭卒赋”和进攻高句丽,就是这种封建王权高度集中的另一结果。
大规模的征发和严急的政令,给全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祸。贪官污吏还趁机大捞一把。在这样情势下,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了。进攻高句丽,就成为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导火线。
①至辽东城,唯二千七百人,资储器械巨万计,失亡荡尽。隋炀帝也不得不放弃了攻取辽东城的计划,率军退渡辽河,回到辽西。隋炀帝第一次进攻高句丽就这样失败了。
②隋炀帝得到杨玄感起兵的消息,就急忙退兵,第二次进攻高句丽的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人民为了逃避徭役,不惜残损自己的手足,称为“福手福足”,进行消极抵制;到后来实在活不下去,就揭竿而起,拿起锄头、铁耙来同统治阶级搏斗了。
隋炀帝三次进攻高句丽,兵役、徭役,急征暴敛,人民再也不能容忍下去。于是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反兵役、反徭役,成为这次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中心内容。
从整个阶级斗争形势看来,农民起义发动以后,不仅有反兵役、反徭役的均田农民参加,同时也必然会有反人身依附的私家部曲、客女、佃客、奴婢踊跃参加到农民起义军的队伍里去。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地主阶级来说,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他们是站在封建政权一边的。当隋末农民起义一发生,必然就会触及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那么他们除了躲进隋王朝有重兵驻防的大城市去,和隋官吏共同坚守城堡以外,就必然会武装宗族、乡里、部曲、佃客、奴婢,据郡县坞堡,以图与农民起义军对抗。
太原是唐高祖李渊起家之地,“强兵数万,食支数年”,也是唐的政治、军事重要据点。
看着看着,突然就觉得这知识量真大。
隋炀帝在对付高句丽的时候,进行了三次战争,严重地增强了农民的赋税,导致他们进行农民起义。以前在历史上看过农民起义,基本上有说农民起义是失败的,但有崛起才是进步的动力。
后来说起了太原,唐朝出现了,李渊,李世民等人对抗隋炀帝。
原文:瓦岗军瓦解之后,中原地区便形成三支大的武装力量相角逐的局面:其一是窦建德领导的高鸡泊农民起义军(国号夏),其二是以王世充为首的隋东都残余势力(国号郑),其三是以李渊为代表的关陇贵族地主统治集团的长安新政权(国号唐)。这三支力量在中原角逐,便是瓦岗军失败瓦解后出现的新形势。
唉,历史是真不好,一个朝代的崛起,往往有很多战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