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究竟是种什么状态?怎么样才能体验幸福?如何才能有更多的幸福感?
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教授在《心流》这本书里,从精神熵的角度来解释幸福,告诉人们如何让幸福翻倍。
01精神熵
“熵”是热力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系统越混乱,熵值就会越高,反之,系统内部越有规律,熵值就会越低。
心理学家米哈里教授借鉴上述思想,在其著作《心流》这本书里,提出了“精神熵”的概念。
他认为,资讯对人们意识中的目标和结构的威胁,将导致内心失去秩序,这就是“精神熵”。
只有降低“精神熵”,创造出意识的新秩序,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幸福感。
社会在进步,我们比古人更长寿健康、生活条件更加优越,有手机可以上网接受丰富的资讯,有更多娱乐放松的方式。
按理说,人们应该觉得很幸福了吧?至少比前人幸福吧?但是事实却并不一定?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宇宙初创之时,并没有以人类的安逸舒适为念。自然选择出的生理机制只是服务于人类生存繁衍,没有增加幸福快乐的考虑。
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差别在于神经系统过于发达。感知和摄取更多的信息,无疑有利于人类生存。对外部情况不感知,当然更危险,但感知更多往往也更苦恼。常言说:无知无畏。反之,多知多畏,多知多忧。
人类比动物能感知更多的信息,感知的混乱度比动物大,精神熵值比动物高。
现代社会人们比古人能够接收更多的讯息,比如:现代人时常因为浏览手机而分心,不断点开一个又一个链接,不断接收一个又一个微信群里消息,正常的工作反而分心,外界干扰的不断地扰乱了人们内心的秩序。
精神分裂症患者会不由自主地注意到所有不相干的刺激,接收所有资讯。而很悲惨的是,他们并没有控制任何事物进出意识的能力。
多数人未因信息过多而致残,但未尝不是信息过多的困扰者,而如果人们没有掌握自由筛选分类信息的能力,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更加混乱,精神熵值比古人高。
随着财富的增长,人们的欲望往往会更多,追求的目标往往更多,并且欲望总是在膨胀,拥有一套房子之后往往还想拥有第二套、第三套......提高生活品质是永远没有尽头的苦差事。欲望多的人比欲望少的人,精力也就越分散,精神熵值也更高。
02中年危机
前段时间“葛优躺”、“啤酒加枸杞”、“中年保温杯”、“中年油腻”等等词汇流行于网上,无不反映出中年人的焦虑,中年人的精神熵熵增得厉害。
[if !supportLists]1. [endif]感受到老化的威胁,日子过一天少一天,既想如年轻那么放纵,又担心身体快速地退化。
[if !supportLists]2. [endif]社会变化太快,快到让人无法适从,担心被年轻人超越,担心自己被这个善变的社会淘汰。
3.房子超贵,但总要买。房价涨,为开发商打工一辈子;房价跌,给银行打工一辈子。
4.工作压力大,升职很难,被离职很容易。裁人时,先想到的是你,毕竟雇
你的成本可以雇好几个有活力的年轻人;再就业时的处境也十分尴尬,自己不愿意接受降职降薪,企业对40岁以上的应聘者格外挑剔……
[if !supportLists]5. [endif]家庭事务多,夹层难做。在家里,上有高堂,下有妻儿,既要担心父母
的身体,又要操心子女的教育,还要耐心处理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什么都要照顾到。如果四五十岁再生个二胎,重新开始带娃,生活又将更加鸡毛。
6.富豪很多,却不是我。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创业成功、迅速发财的故事,却没有一个主角是我。无论是与同龄人相比还是与年轻人相比,总会感觉自己是个穷者。
家庭压力、工作压力、经济压力、社会压力,所有的压力在中年时期暴发,
中年人面对的问题更多,更容易失眠、抑郁甚至轻生,精神状态更加混乱,精神熵比别的群体更高,更难以体验幸福。
03心流状态
人类的意识系统需要秩序,当意识系统无序的时候,精神熵值增加,人们会焦虑、烦躁、痛苦、悲哀,而当意识系统有序运转时,精神熵值减小,甚至为负值,你会体验到内心中平静,如同一股洪流在心中涌动,很强烈的自我满足感和喜悦,这就是幸福的真谛。
只有学会掌控心灵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品质,具备了这种能力,也就相当于接近幸福的境界了。
很多宗教信徒、瑜伽行者借由禅修冥想,控制自己的意志,达到内在平静无我的境地,从而获得巨大的幸福感。
这就是米哈里教授说的心流状态(英文是flow),也叫最优体验状态,也就是创造出意识中的新秩序,降低精神熵,提升幸福感。
比如:地铁上看一本好书,竟然坐过了许多站;
沉迷与解一道数学题,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和朋友在操场上打篮球,不知觉已经天黑;
认真地工作,一不小心加班到很晚;
坐在湖边安心地垂钓,还没感觉坐多久,就到天黑了......
这些都是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专注力高度集中,完全沉迷于所做的事,心无旁骛,感觉时间进行得很快,感觉心灵秩序是有序的不是混乱的,精神熵值是比较低的,往往能够容易获得内心的安定和宁静,体验到执迷的幸福。
一位攀岩选手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越来越完美的自我控制,产生一种痛快的感觉。
你不断逼身体发挥所有的极限,直到全身隐隐作痛;然后你会满怀敬畏地回顾自我,回顾你所做的一切,那种佩服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
它带给你一种狂喜,一种自我满足。只要在这种战役中战胜过自己,人生其他战场的挑战,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04心流出现需要哪些条件
清晰的目标、即时反馈、挑战与能力的配合创造了心流体验。
1.清晰的目标
当人们面对一个清晰的目标时,就会采取一些手段,来达成这个目标。
比如登山者,会给自己设置登顶的目标,这样他才会知道该组织什么装备、走哪条路线,为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准备。
这时候,人的内心就是明晰的。
在讨论心流与目标时,米哈里还提出了“自成目标”的概念,即目标是做你喜欢做的事情,而非做这件事情的报酬,尽管有时也存在报酬,有时也有社会效益。也就是为艺术而艺术,为科学而科学,为你喜欢的劳作而劳作。
米哈里说:“开始时靠目标证明努力的必要,到后来却变成靠努力证明目标的重要性。”“登上山顶之所以重要,只因它证明了我们爬过山,爬山的过程才是真正的目标。”
2.即时反馈
即时反馈,能够让你不至于浑浑噩噩,时刻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外科医疗的性质决定了它是最能集中注意力的。
很多外科医生表示给多少钱也不干医院其他科的工作。
他们认为:内科治疗常常看不清目标。神经科的目标更模糊,常常十年才能治好一个病人。除了目标清晰,外科的诊断与手术中会不断得到回馈,以评估进展。明确已获得的进展,与全神贯注地继续工作密切关联。
3.挑战的难度和能力的匹配
高能力做低挑战的事容易无聊,低能力做高挑战的事容易焦虑。而在焦虑和无聊之间,有一个神奇的空间,人在其中很容易进入专注状态,这就是心流通道。
我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要选择一份与你自己智商相匹配的工作。不要干了十年后发现你已经穷尽了这份工作中的全部奥秘,索然无味了。
中年后能否找到和重新学做一份挑战性的工作是存疑的。
借棋弈做比喻,智商高的不要选择跳棋,要选择围棋,它能长久地吸引你。智商低的就不要选择围棋,如果棋棋都输,没有成就,也不能长久地坚持下去。
在目标明确、能够得到即时反馈,并且挑战和能力相当的情况下,也就满足了创造心流的三个条件,人的注意力会开始聚集,逐渐进入心无旁骛的心流状态。
此时的你,已经达到了身心合一,丝毫容不下无关的念头和情绪,甚至连自我也消失不见,但感觉却比平时强烈,过去2小时就好像只过了2分钟,不论做什么事都会价值百倍,因为做事本身成了目的,这是一种极致的体验。
它就像一块磁铁,吸引你发挥高超的技巧,主动迎接挑战。
05产生心流的活动就有可能导致负面的效果--“瘾”
很多棋界天才,包括美国第一任棋王保罗·墨菲和最近一任棋王费舍在内,都因太习惯条理分明的棋局世界,毅然弃绝了现实世界的纷扰混乱……
任何有乐趣的活动几乎都会上瘾,变成不再是发乎意识的选择,而是会干扰其他活动……
当一个人沉溺于某种有乐趣的活动,不能再顾及其他事时,他就丧失了最终的控制权,亦即决定意识内涵的自由。
这么一来,产生心流的活动就有可能导致负面的效果:虽然它还能创造心灵的秩序,提升生活的品质,但由于上瘾,自我便沦为某种特定秩序的俘虏,不愿再去适应生活中的暧昧和模糊……
我们必须认清心流有使人上瘾的魔力;我们也应该承认‘世上没有绝对的好’这个事实……如果人类因为火会把东西烧光就禁止用火,我们可能就跟猴子相差无几。”
郑也夫,给《心流》写序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他比米哈里更为乐观地看待“瘾”。
在其著作《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中说过:“有了瘾就不会空虚了。没有上瘾,不仅仍然有可能陷落到空虚之中,甚至难于与一种行为模式系结到一起。
现代人大规模地、义无反顾地陷入‘瘾’当中,是有深刻的原因和功能的。我们实际上面临的很可能是三种选择:空虚无聊、寻找肤浅的刺激因而不能真正摆脱空虚,对某种活动上瘾。
或许瘾是帮助现代人解决这一尖端问题的归宿。如是,问题的关键就不是从一般的意义上将瘾看作病症,而是比较和区分各种可以上瘾的活动,择其善者而从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