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
沈肃的禅钟声与本来的寂静互相引接,引起一静一动的共鸣。和谐的交替,并未惊破黎明。从房间里,我听不到敲钟僧人的唱诵,但我几晚前曾经上钟楼听唱,拍下了 “寒山僧钟” 的偈词:洪钟初扣,宝偈高吟,上彻天堂,下通地府。。。。。干戈永息,甲马休征,阵败伤亡,具生净土。。。 唱诵毕,鼓楼会以震撼的“风雨雷电”鼓声回应。
是时候起床了。第一课静坐将于4:50开始。做瑜伽的会同时在瑜伽馆的垫子上参拜尚未露面的太阳。我赶紧把榻榻米旁的电话闹钟取消。虽然音量已调到最低,但在洞山的清晨,它的炸响仍然十分骇人。
今天下午要回家了。每离开一处地方,难免几分惆怅。我盘腿坐在榻榻米上,让这份感觉沉淀片刻。十六天的时光,犹如飞鸟投在地面的掠影,瞬间已逝,只留下影子的印象,慢慢与新旧妄想混淆,化作不肯定的回忆。
斋菜
我平常大约八成吃素,寺院斋菜本来不应是个问题。但斋不同素,连蒜头葱花也没有。虽然寺院自己种的辣椒鲜姜和厨房阿姨的农家烹饪技术为餸菜生色不少,但吃了一星期佛堂斋之后,习气攻心,口水开始清淡,连牙膏也觉得好味,心思思很想把在宿舍外面走地的土鸡吃掉。但两个多星期下来,已经觉得习惯,继续吃下去根本不是问题。现在要我大块吃肉,反而难以想象。
修道人过午不食。早粥虽然简单,也与十一点半的午饭一般正规,饭前要唱诵,供养各方诸佛菩萨。晚饭称为“药石”,只有需要“医肚”的师父才会出现饭堂。药石非正餐,没有唱诵,主要是早午餐的剩菜加一锅没有葱花调味的汤粉或面条。
饭堂止语,除了表情禅悦的香港同修间中忍不住笑,一般人都比较严格遵守堂规。一个坐满人却鸦雀无声的饭堂,有种超现实气氛。更难得是大家都不浪费食物,掉在饭桌的一粒米饭,都会捡来吃掉,就算是暂时行为,也值得赞扬鼓励。吃完饭各自洗碗。预约了车一点钟来接我去机场,我饭后还有时间围着荷花池散步几圈。
瑜伽
我来洞山的原本目的,是跟香港 “怀师小学堂” 的老师卓娜补习瑜伽。卓娜老师四月份毅然移居这里,不计个人成本,希望把洞山瑜伽搞起。想不到在短短几个月内已颇见成效,令人赞叹鼓舞。我来前未有时间研究普利寺的历史和禅修营的细节,知道每早五点开始练习的要求后,起初有些担心,谁知很快便习惯。听着寺内钟鼓齐鸣,是挺有感觉的起床方法。
瑜伽班除了星期六和初一十五休息,每天练习不断,跟足阿斯汤嘎派的传统。与一般的城市瑜伽室相比,这里没有半点商业味道,难能可贵。洞山的在家和出家同学练习日子虽浅,却已经蛮有功力和心得,令我大开眼界。只有一流老师尽心尽力,加上有天分的学生勤奋用功,才可能有这个成绩。
班上同学的背景也是洞山瑜伽一个迷人之处。在城市里,不容易见到农民阿姨,修道僧人,大学生,和退休商人一同练习。
收割
洞山有自己的稻田,僧人都参与收割。这里的米饭极香,外面的不能相比。两星期来我饭量大增,却稍微清减了,证明大家对米饭的流行顾忌不一定可靠。
回味
哈!禅修十六天不但未有顿悟,还添加了几分妄想杂念,这除了不够精进,也肯定欠缺福德。但这次禅修,却实在把一些琐碎习惯调整了一下。
对大部分的社媒群聊,去洞山前已开始觉得浪费时间。回来后,我对手机的家教加倍严厉,纪律大有进步。宝贵的时间多了,是最实际的延寿,何必等老了才干等长命百岁呢?经过卓娜老师几星期的集训,瑜伽的感受深了,自问有所进步。不过某些身体上的不足,必须再经轮回过程才可以完全解决,急不来。从前每周三至四天的练习,现在增加到六天,也不觉得太吃力,证明以前的体力有限,起码部分是由于自己的心态所成。
我近年来自然渐进的素食倾向被洞山的斋菜加速了。蒜子鸡还是会吃的,不过用小块鸡柳便足够了。看来大碗酒大块肉的人生阶段是越离越远。
对旅游的兴趣也似乎淡了很多。坐飞机东奔西跑,到头来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安排稍异,构图不同而已。各国佳肴的吸引力又明显减退了,何不坐在原地不动,双腿一盘,哇!大千妄想五花百门,源源不绝,试问有什么山水比这长期被忽略的人生幻象更精彩呢?
Om Shanti Shanti Shanti ...
譚炳昌 2017年11月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