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我觉得这句段写的非常精妙,我的中心图就是围绕这段话而画。大自然是最神奇的艺术家,它以制造骨架开始,却想办法把骨架隐藏起来。它犹如一个好作者一样创造每一件物品,例如不起眼的豆荚,他用艺术的手法把最核心最精华的豆子隐藏起来,用豆壳包裹着,等待人们去发现。而孩子是最有好奇心的,对自然的外物都充满好奇充满探究精神。写作就要像孩子一样保持好奇心,放大镜犹如透视眼一般让我们深入探究其内核,放大镜是一种工具,就像分析阅读的四个规则,在阅读复杂内容时,帮我们找到作者的骨架,找到核心。思维导图也是很好的工具,帮我们理清思路,找到框架和逻辑。读书要善用好工具,一旦用好,受益无穷。
一、分析阅读的三个规则
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规则二: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一本好书,就像一栋好房子,首先你要知道房子的用途,是办公用,还是住宅用,这犹如阅读的分类。房子是由砖头、水泥、钢筋等组成,有自己的架构,框架搭好后要添加血肉,如装修等。如果房子组成的各个部分之间没有有机的关联,一定不会组成一个整体。一栋好房子,每个部分都要很有序的排列起来。每个重要部分都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就像我们看到的,每个单一部分有自己的室内架构。但是一定要跟其他部分连接起来,否则这个部分便无法对整体的架构作出任何贡献了。
二、结构与规划:叙述整本书的大意
书中列举了很多外文书,这些都对规则二,说出整本书的大意,举例说明,也许我们很多人都无这样的专业背景和相关知识,很难看懂,这部分略读就可以了。
书中提醒我们两件事:
1、好作者会经常想要帮助我们整理书中的重点。尽管如此,当我们要说出一本书的重点时,还是会一脸茫然。原因是很多人不会用简明的语言表达自己。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多数人没有遵守规则一,不注意作者的前言、书名等。
2、不要把作者提供的书的重点摘要,当作是绝对唯一的说明。因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本书的整体精神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诠释,没有哪一种一定对。但是也不是说可以爱怎么说就怎么说。书还是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检验其正确与真实性。
三、驾驭复杂的内容:为一本书拟大纲的技巧
规则二: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两个规则的关系:方便,用两个步骤来掌握一个复杂又未划分的架构,要比一个步骤容易多了。第二规则知道你注意一本书的整体性,第三规则告诉你一本书的复杂度。
规则三,将内容大纲排列如下:(看文字版的后再看思维导图版的,会发现思维导图一目了然)
1、作者将全书分为五个部分,1)是什么 2)是什么 3)别的事 4) 另外的观点 5) 另一些事
2、 1)又分为三个段落 ,X Y Z ,
3、1)X 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X,作者有四个重点,A,B,C,D等等。
四、阅读与写作的互惠技巧
阅读的规则和写作的规则一样。写作与阅读就像教书与被教一样。尽管这些规则是一体两面,但实行起来却不相同。读者是要“发现”书中隐藏的骨架,作者这是以制造骨架开始,却想办法把骨架“隐藏”起来。他的目的是:用艺术的手法将骨架隐藏起来,或是在骨架上添加血肉。
对一本书来说,血肉和骨架一样重要。书,就和人和动物一样。血肉就是为纲要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解释,或是解读。血肉,为全书增添了必要的空间与深度。对动物来说,血肉就是增加了生命。根据一个纲要来写作,不论这个纲要详尽的程度如何,都在给予这本书一种生命,而这种效果是其他情况所达不到的。
五、发现作者的意图
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理论性的问题:
1、某件事存在吗?
2、是什么样的事?
3、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
5、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存在?
6、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7、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8、特性及特征是什么?
9、与其他类似事件,或不相同事件的关联是什么?
10、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
实用性的问题
1、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
2、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
3、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4、以什么顺序?
5、在这些条件下,什么事是对的,或怎么样才会更好,而不是更糟?
6、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做会比那样做好一些?
罗伟思维导图恰恰罗伟思维导图恰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