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次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
往年十月份开始割土蜂蜜,跟着山里的农户开箱取蜜,将整片蜂巢放进食品箱,称重之后给他们结清费用。
这段时间多数都在山里,一直到十一月中旬才会消停。有些农户忙着弄玉米,十二月初还有开箱取蜜的。
现场的视频和图片,秦岭一白每年都会发些。
专门做土蜂巢蜜的人,大多会在山里现场装巢蜜。先将蜂群招走,再将土蜂箱抱到远处割成小块装到盒子里。
我不太习惯在取蜜现场分装,因为裸露的蜂蜜很容易招来蜜蜂。戴着蜂帽干活不方便,脱掉又很容易挨蜇。
各位也都知道,秦岭一白是个怕麻烦的人。
将装满蜂巢的食品箱装车,拉回来之后再统一处理。因为山路颠簸摇晃,比较鲜嫩的新巢很容易被挤碎变形。
挑出大片形状完整的蜂巢,切成一块块后装进饭盒里。每块重量肯定不一样,分量不够就只能添加液体蜜。
如果看过《一瓶土蜂蜜应该卖多少钱》那篇文章,就知道巢蜜的价格比液体蜜低些,因为没有过滤损耗。
但是,装巢蜜的过程太费事了。
我每年只做少量巢蜜,这和个人态度有关系。
巢蜜是蜂蜜的原始形态,消费者也是吃个新鲜和新奇。刚好赶上自然成熟的季节,来两盒尝尝就可以了。
不要迷信那些吹嘘的神奇功效,人体是非常复杂精致的系统,不该对日常养生食材寄予大力金刚丸的厚望。
生活习惯八面漏风,天天啃人参也糊不住。
巢蜜的食用方法单一,只能用勺子干挖着吃。蜂蜡嚼起来是挺带劲,可怜吃意蜂巢蜜嚼的还是人工巢础。
我的巢蜜只做到元旦前后,因为放久了没有鲜度,而且有些巢蜜会自然塌陷,液体部分结晶后也影响口感。
蜂蜜,几乎是唯一能做到营养和口感相融合的天然食材。
装完少量巢蜜,其它的捣碎过滤出液体蜜。
此项步骤能亲切感受到一句质朴农谚: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当初偷的小懒,要用更大的代价来偿还。
北方秋末的温度比较低,土蜂蜜本身又很浓稠。从竹筛到细布网的好几道过滤,出蜜速度慢而且容易堵塞。
过滤之后还得静置数日,要等细小碎渣慢慢浮上来。轻轻撇出来这一层,单独装瓶留着自己吃或者送亲戚。
大块的巢蜜都能吃,这些小黑点其实没啥影响,只是看着感觉不好罢了。
这个过程最怕蜂蜜结晶,因为节气温度的条件符合。要是没有过滤完或者静置好,就只能大眼瞪小眼去吧。
想做这行的朋友们,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估计除过秦岭一白的文章,没几个人会说这些机密招式,哈哈。
一旦土蜂蜜结晶,到来年夏天都没法完全融化。
意蜂蜜不存在此问题,因为产量规模非常大。
我以前在原料厂上班时,收回来的蜂蜜全部堆在库房。只需按照品质蜜种划定区域,登记完数量就会封存。
几吨十几吨出货时,先将蜂蜜搬进蒸汽房加热融化,再用水泵抽出来过滤,最后灌进新桶里装车发货。
瓶装蜜厂家采用类似的方法,将蜂蜜倒进融蜜罐里加热。反正是要加工浓缩的,结晶再硬也不是问题。
木桶土蜂蜜那点产量,连润滑设备管路都不够。
单论技术革新,现代工艺的确可以大幅提升效率。然而所有食材怕热不怕冷,真正的天然蜂蜜更是如此。
秦岭一白并不是抨击厂家做法,这是规模和体量决定的。面对场地人员等各项成本,只能靠技术提升效益。
所以,这是全产业链的问题。
最后,说说开头那句话的意思。
秦岭一白目前剩余的土蜂蜜,估计撑到八月初就卖完了。距离取新蜜还有俩月时间,青黄不接已成定局。
从前年开始,随着秦岭土蜂蜜的热度升温。很多外地老板过来提前收蜜,往期文章也说过这个现象。
今年依然如此,或许是受疫情和经济影响,感觉阵势没有去年那么大,也不知道十月份会是何种情况。
我想起独居深山窑洞的老唐,他曾说过:都是瞎搞,等采完黄离子之后,土蜂蜜才会更醇香更有营养。
另外还有浩哥,自己平时每次拿两三瓶吃,却给甘孜庙宇捐出一百五十瓶,这都是让我坚守本心的力量。
再次感谢大家的信任支持,我们十月份再约土蜂蜜。在断货的这两个月里,秦岭一白会陪着小梧桐长大。
另外,争取好好写点历史人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