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向来比较杂乱无章,想起什么读什么,看到什么读什么,需要什么读什么,喜欢什么读什么。而我亦非只钟情某一方面的书籍,喜欢读的书也是乱七八糟。所有一年下来,读过的书,什么乱七八糟的书都有,不成系统。然而,要说在读书方面,今年最大的收获,还是参加一年陪伴营所读的那些有关“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史”方面的书吧。
一年陪伴营是从去年九月份开始,前面半年为“中国历史”的学习,后面半年为“中国文学史”的学习,今年一月份和二月份还是中国历史,三月份以后便都是中国文学史了。这一场整整一年的文史之旅,自主、自发地学习,在今年忙得晕头转向、经常熬夜的情况下,我竟然也坚持下来了。
我一直比较喜欢历史,也读过不少历史类的书籍。以前中学时代很系统地学习过历史,但那时候的学习是统一教材,非常枯燥乏味的学习。这一次,又一次这么系统地学习了一遍中国历史,还是自己选择需要的、喜欢的书籍。只恨时间不够长,每一段历史,都只是部分或者浅尝辄止,依旧留下了大片空白等着我去填补。
历史本就是我所好,我会继续读历史。虽然喜欢历史,以前读得最多,也了解多一点的历史有:春秋战国史、西汉史、唐朝史、明朝史和清朝史。而其他的历史,了解的就不算多,很多都只是停留在中学时代的认知里。这是需要去填补的。
而且,我记忆不是太好,经常是一边读,一边就忘了。就像我最喜欢的春秋战国史,读过不少这类书籍,很多事也都有点印象,但要我说出来,我就抓瞎了,只能算是一知半解吧。
由此,我专门开了一个写历史的公众号,用来写历史故事和历史感悟。读书是输入,写下来才是输出。只有输入,读完了也就完了,脑海里不会留下多少痕迹。只有输出,有针对性地输出,才能留下点什么。而且,要想写下来,形成一篇文章,就不只停留在所读的有限的书籍,而是会去找相关的资料,会深入学习和钻研,这样才能写点什么,也才能印象更深刻。
而中国文学史却是第一次这么亲密地接触和学习。对于理工科出生,以前也从未做过文学梦,对文学其实了解的并不多。我喜欢读书,读的书也很多却很杂,经典的文学书籍接触的并不算多,更不了解什么文学史。三年前,也只是因为喜欢写写日记,想记下点什么,而来到简书,开始练习写作。这一次的文史之旅,又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深入窥视文学秘密的窗口。
不说别的,只那些经典小说,我便读的不多。说起来惭愧,或许还没有我女儿读的多。因而,要读的,想要读的,都挺多的,任重而道远啦。
小说就从《红楼梦》读起,很不好意思地说,两三个月过去了,才读完第二回,而且第二回的读书感悟还没写完。读书还是要慢慢地、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写地读,才能印象深刻哈。才完成第一回的读书和读后感,但对这一回的印象和理解就非常深刻。只是还是不能太慢了,不然就又不了了之,自己都会忘了。
今年原来还想学习写古诗呢,实在肚子里没什么墨水,写不出来。但可以先多读点古诗,想《诗经》、《古诗十九首》和《唐诗》等,后面宋元明清后的诗词还是先放一放吧,因为后面的诗词用典比较多,那些前因都不甚清楚,又怎么能很好地理解诗意呢。一样的,每读一首诗,可以写些所思所想所感。
还有一些古典书籍也想读,比如《鬼谷子》、《道德经》、《孙子兵法》、《论语》、《庄子》、《易经》、《离骚》等等,哇,好多啊,不知道有没有时间读,感觉2024年都将只是一个梦想哈。
![](https://img.haomeiwen.com/i5205499/e9f56c993dafec2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