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有之间

作者: 就一枚大叔 | 来源:发表于2020-11-11 22:22 被阅读0次

    by 大叔本叔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十一章

    有生于无。宇宙本就从无到有,生物进化也是一样。鸿蒙初始,寂寥无声,这是无。但这无不是虚空,而是清空,是自然规律的形成。虽然万物还未出现,但在一片空无之中,有的基因已经慢慢孕育。等到无的状态达到极致,道生一,有就出现了。有生于无这个词语,比无中生有更能描述事情的本质。

    现实中,有是我们需要或者希望得到的东西,是我们需要的利益,而这个有来自于无,无是有的条件。就像我们喝水,需要用一个杯子去盛放。水是有,空着的杯子就是无。如果杯子不是空的,那么水怎么盛放呢?小孩子学东西很快,因为小孩子本身的预设条件很少,可以完全接收,这也是一种无,这个无就是一种清空的状态,其他东西才能进来。大人学东西常常会拿已经掌握的东西去参照、去做比较,这就不是无的状态,所以要获得新知,是有一定障碍的。

    有无相生。有和无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人在极安静的的情况下,耳朵不是听不见任何声音,而是充满了刺耳的杂音的。但你在听一些白噪音的时候,却会觉得很安静。有个说法,音乐就是用音符创造休止的时刻。因为有,才能感觉到无;因为无,有才变得格外醒目。国画很讲究留白,是因为空白能让人有更多的想象。

    从这个角度,或许我们可以重新来看一下那只被嘲笑的掰苞谷的猴子(苞谷,就是玉米。猴子掰苞谷——边掰边撂,是说猴子在地里掰苞谷的时候,看见一个就掰一个,然后把手上掰下来的又扔掉,就和小猫钓鱼的故事寓意差不多)。整个过程,它不是什么都没得到,而是不断地在有和无之间切换。正是因为一次次的舍弃,才能又一次次的去拥有;也因为一次次不断地想要,变成最后的两手空空。而我们人在某种程度上也和这只猴子很像,在一次次的取舍之间,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更迷惑)。没有舍哪来的得?如果执着于有,那么真的就变成了无。

    功成而弗居。功成是一种有,而弗居是无。有和无是不断变化的,没有必要过分执着和强求。有时放下反而是一种成全,就像这句的后半句:夫唯不居,是以不去。燕青和李师师远离江湖,范蠡功成身退,反而成就了一段佳话。

    行走人世间,既要有有的能力,也要有无的胸怀。就像水,既能聚而为刀、削铁如泥,也能阔以为海、纳容万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有之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gy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