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考者想法深度思考
一张图引起的想入非非——顺便再扒一下滴滴事件

一张图引起的想入非非——顺便再扒一下滴滴事件

作者: 沐南秋 | 来源:发表于2018-08-31 10:32 被阅读12次

今天和朋友讨论一个问题时,想到了万维钢《精英日课》中的一篇文章,废了老鼻子劲终于找到了那篇文章,然后就看到了一张让我想入非非的图。

以为老司机要开车了吗,no,no,这并非一张小黄图,而是一张很正经的图,图里具体是什么先卖个小关子。

1

有两个特定的词,单独存在时相安无事,然而一旦放到一起就像天雷勾动地火,瞬间火花四射,堪比「顺风车」加「美女」的组合。

哪两个词呢,「美国」加「枪击」。是不是一瞬间就被惊恐、紧张的感觉席卷了全身,如果你的感觉灵敏的话,或许会感到全身肌肉绷紧,胃部轻微抽搐,冷汗在毛孔里呼之欲出。

紧接着一些恐怖的画面开始不自觉地出现在头脑中,一个疯子拿着手枪在校园中疯狂射击,越来越多的人倒在血泊中,画面慢慢变成了黑色和红色的恐怖交响曲。

美国人持枪合法,这在很多过人看来简直是不可理喻的事情,甚至是替汤姆大叔操碎了心,天天发生枪击案,为什么不禁枪?我之前也是这样认为的,美国人生活在枪击的恐惧下,就像印度妇女生活在强暴的恐惧下一样。(当然,这是无稽之谈。)

直到今天,我看到了这张图。

这是《经济学人》杂志发表的一张图,图中列举了美国每年死于各种事故的概率,从心脏病交通事故到被雷劈被狗咬,可谓无所不包。

那么死于枪击的概率是多少呢,看右下角圈里的数据,每年死于枪击的概率是514147分之1,也就是说,每年51万人中有一个人死于枪击。

什么概念呢,同样的概率如果放到北京城(北京人口2100w左右),每年会有40个人死于枪击,是的,每年40个,多吗?

15年北京死于安全生产事故1031人。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网上找不到,不过全国一年的数据是在6万多(这是交通部的数据,世卫组织给出的数据是20多万),粗暴地按照人口换算到北京大约是236人(按照世卫组织给出的数据则为700人左右)。

一件事情哪怕再危险,如果不会发生那就不会构成威胁,就像你不会觉得彗星撞地球会给你的生命造成威胁一样。这样一对比你应该也就清楚了,美国的枪支带来的威胁远不如帝都马路上的小汽车。

所以,你还会为汤姆叔叔操碎心了吗?

2

很多事件就像美国的枪击一样,看起来很恐怖,但是放到数字的层面一看,马上就露出了本来面目。用主席的话说,一切不讲概率的恐怖都是纸老虎。

(主席:我没有说过这句话.jpg)(配图内容请发挥你的想象力自己脑补)

然而,就是很多这些不该让我们操心的事情成为我们的恐惧,左右着我们的判断。

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年在帝都的一个有趣的遭遇。

换了帝都的第二份工作,工作地点从宇宙中心五道口换到大裤衩边上的呼家楼,跟着住地也换到了6号线上的物资学院。在置备家当的时候犯了难,找了几家超市都没有买到刀,后来问工作人员才知道,北京的超市里禁止销售刀具了……

可是我买的不是三棱刀,不是匕首,是砍瓜切菜的菜刀呀……那么问题来了,老北京们用的都是祖传的王麻子吗?

最后还是多亏了马云爸爸,才让我可以在新居里做饭。

后来上网查资料才知道,原来超市不准卖刀不是北京的传统,而是从13年开始的。

那一年发生了什么呢,一男子在超市买刀后持刀行凶致使1死三伤,想来这也是那年的热点事件吧,到现在网上的残留报道也能看出当初的热度,随之政府出台政策,禁止超市销售刀具,这一起孤立的事件让刀具从北京所有的超市里消失了。

因为一起事故造成了所有北京人从此无刀可买,而有意思的是,从网上你无论买多少把刀没有人会过问,这种形式主义的政策只能以喜人来形容了。

大概可以想象当年的群情激奋,就如今天的滴滴事件一样,必定是铺天盖地的报道与文章,那时的自媒体还没有当今一样火热,却已然造成这样荒谬的后果。

不得不说,猛于虎的除了苛政以外还有民意。

3

为什么民众会如此不理性呢?《思考,快与慢》中丹尼尔•卡尼曼给出了非常深刻的解释。

丹尼尔认为,人的思维由两套系统组成,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潜意识和理性思维,(这里便于理解,没有使用书中的术语。)我们在做判断时,绝大部分都是潜意识在起作用。

潜意识在做判断时有这样一些特点:

  • 可得性。一件事在我们脑海中出现得越容易,我们对这件事的可信度评估就会越高,相应地这件事的权重就会增加。而当一些典型事故发生时,这些事故铺天盖地的报道会让它非常容易地出现在你的脑海里,小概率事件被当成确定无疑的常事是必然的结果。

    比如我就知道一件非常有趣的谬误,有一些朋友(比如可爱的JJ)认为丽江很危险,为什么呢,因为一起女性游客在丽江被打毁容的报道。如果你去算算其中的概率自然就明白这有多荒谬。

  • 生动的画面、具体的描述会增加事件的权重。通常对焦点事件的报道会充满了各种细节,因为媒体懂得读者的特点,这样的报道符合读者潜意识的胃口,越生动的描述会越加使读者相信故事的真实性,同时夸大地相信事故发生的概率。

    最有趣的一个例子就是那个被偷肾的故事了吧,这是一个编造出来的故事,然而大部分人直到现在都还信以为真,因为其中的细节描写太到位了,酒精,迷药,冰块,流着血的伤口,纸条上的提醒,所有这一切都让这个编造出来的故事好像真实发生过,而且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似的。

  • 连贯性。当我们相信一件事情时,潜意识自然地就会编造出使事情合理的各种理由,让思维具有连贯性。潜意识的最大功用是解释,而非质疑。

    还是上面的丽江的例子,虽然这样的事情可能一年也不会发生几起,然而你的潜意识会告诉你,少数民族很危险,外地人受排斥很正常,姑娘一个人出门被坏人盯上了……于是乎,这样极端的小概率事件被潜意识编织成了极有可能发生在你未来的丽江之旅上的大概率事件,为此你很可能会取消这样的行程。

或许你会觉得,好像不是这样的呀?每次我在做判断是都是理性思考得出的结果呢。

实际的情况是,理性思维很懒,就像是贪睡的考拉一样,万不得已不会活动。即使在它短暂的活动期间,也就是我们「思考」的时候,也无法摆脱潜意识的影响。看似是理性的思考,其实思考所依据的印象、感受、判断的依据大部分都来自于潜意识。

4

这是人类思维的一些特点,或者可以说这是一些思维的表象,如果你的理性思维够发达、同时还有一些孜孜不倦的精神的话,很可能你会有疑问:为什么我们人类会进化出这么操蛋的潜意识呢?为什么不是完完全全的理性人(用心理学的术语叫做「经济人」)活下来,而是丝毫不理性的头脑活了下来?

用《自私的基因》里的观点解释起来其实很容易,存在即是合理

也就是说,即使看起来再操蛋的特点,能存活下来就说明它具有其他想当然的选项更优越的性能。

把时间拉回几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正在非洲的草原上和狮子老虎一起快乐地奔跑,那是我们逝去的青春……

扯远了,人类在那段大部分时间里面临的都是生死存亡的挑战,而相对于短短的几千年的文明史而言,那段长长的历史才是人类的常态,而我们绝大部分特征都是为了适应那时的环境而形成的。

在那种大环境下,可以说,只要是你知道的事就都是大概率发生的。这句话或许不太容易理解,为了加深印象再重复一遍,只要你知道的事就是大概率发生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那时人类的交往圈很小,获得的信息十分有限,而在这狭窄的交际圈中,或许终其一生,也只能接触到几十或者上百个同类,而你听说某一个同类因一个事故而丧命,那么这个事故在你身上发生的概率是多少呢?最少也是百分之一,这个概率就很吓人了。

粗暴地换算成天数,也就是说一年内,至少有3天内你是有可能遭遇到类似的事故的,而遇到一次就有可能让你丧命,所以认真地对待这些「传言」、「故事」的人活下来了,而忽略这些故事的人死掉了。

对应潜意识的几个特点,你听说越多的人说过这件事故,也就是说事故可得性越高,无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事故危险度就越高,你就越应该重视。对事故的细节描述得越生动,那么这就越可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越值得去重视,而我们的头脑自动地编织这些事件的可能性也就可以理解了。

这就是帮我们活下来的潜意识几个特点形成的原因。

虽然事故确实可能是假的,你头脑编织出来的解释可能是荒谬的,然而即使是一百次只判断对了一次,你也可以因为这一次的正确判断而死里逃生。那些理性的判断这些事故为假的人呢,无疑已经灭绝了。

而到了现代社会,信息的暴涨,通信的发展却可以让人得到更多的负面、危险的信息,而我们的头脑却保持着原始的思维方式。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数据带有着不适应我们头脑的原罪

5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个例,你肯定有体会,其实人类的很多本能都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具体情况了

比如,本能告诉你,有食物的时候就要尽可能地多吃多储备能量,然而食物短缺的时代早已过去,能量的过剩会让这种本能给你带来肥胖及相关的疾病,从而失去一些竞争力。

本能告诉你,有空闲的时候就要尽可能地保存体力,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生死逃亡中生存下去,然而追逐你的危险动物可能早已灭绝,「懒」只会让你在现代化社会的角逐中落后。

本能上,更耗费能量的理性思考越少启动越好,因为不知道接下来我们将会面对何种的极端情况,然而挨饿、受困这些极端情况早已几乎消失,节省能量和储备能量一样已经成了不必要的习惯。

幸运的是,进化除了留给我们如此多的本能外,还有对于这些本能的一个补丁——理性思考,这让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找到并更正本能的一些错误,以面对可能出现的本能未曾遇到的状况。

从某个方面可以说,进步的本质就是用理性思维战胜本能的过程。本来只是一个补丁的理性成了现代社会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已经渐渐地接受了这样的观点,投资是反人性的,进步是反人性的,成功是反人性的。

这里说的人性、本能其实就是上面的潜意识。人性求安逸、求稳定、爱懒惰,而想要取得多大程度的成功,你就要在多大程度上放弃这些人性。

比如那个可以把一个亿当成小目标的王健林,当你看到他的日程表时你会发现,原来他的成功几乎是以自虐式的生活方式换来的。

所以,想要取得成功 ,先抛弃你的「人性」吧,怎么不舒服怎么来,怎么反人性怎么来。

6

其实这篇文章到上面就可以结束了,下面的最后一个小结可能引起你的不适,因为这个判断与你这些天的信念截然相反,讨厌不适的朋友们到此请点击左上角的那个「X」,而想痛苦地剥离自己的一点「人性」的朋友可以继续往下看。

聪明的你应该已经猜到了,我想要说说余温尤在的滴滴事件。

读过上面这些内容,如果你启动过自己的理性思维,我想,你应该可以稍微理性地分析一下滴滴事件了。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滴滴又「杀人」了,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事件)有一句话,「假如说因为这些事件滴滴真的被取缔了,那这个世界就太搞笑了。」没想到一语成懴,文章发出的第二天,滴滴顺风车业务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暂时停止运营了,而马上就有朋友体验到了这样做的后果。

不过好在只是顺风车业务被关闭了,世界在搞笑的同时还保持着一些克制。不过看一些媒体不遗余力的继续抓热点,被情绪(本能)引导而对滴滴咬住不放的群众或许真的可以把滴滴完全搞倒呢,世界已经如此搞笑了,再搞笑一些也不是没有可能。

好吧,吐槽到此,开始理性分析。

其实滴滴真正的运营数据、出事故的数据我没有,也无法找到,这也是我在判断上不太有底气的原因,不过我能猜到,真正的数据一定离大家的想象相去甚远。虽然没有直接的数据,一些侧面的数据也可以说明问题。

让我们来算算顺风车性侵事件具体的发生概率。

比如下面这篇文章,标题非常的耸人听闻,四年50起性侵事件,我滴亲娘耶,我们的潜意识都要被吓死了。

滴滴的道歉生命中提到过一个数字,在顺风车服务的三年多时间里,「有幸服务了十多亿次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在数量级上没有问题的话,我们可以算出这类事故的概率大概为几千万分之一,这与体彩中500w的概率是同一个数量级。

参照上面的美国枪击案的数量 ,你会发现,顺风车性侵竟然是标准的小概率事件。

危险吗?认为危险的,出门右转买张彩票,你一定能中五百万。

(事实上,更加有趣的是,很多人真的以为自己能通过买彩票挣到500w……)

这个时候,你的本能一定又活跃起来了,司机如何残暴,当时形势如何危险,死者父母如何悲伤,客服如何不负责任,这些细节试图占领你的大脑。垄断、社交属性、不负责任,你的本能已经为故事的连贯性搭建起所有的细节。

你一定很想告诉自己,顺风车就是很危险!滴滴就是不负责任!去死去死,不要跟我说别的,我不管!

可以理解,反人性真的挺难的,需要面对自己犯下的如此明显的错误,承认过去的自己如此不理智,把自己反驳得伤痕累累,然而也只有这样,真正的理性才会从痛苦中重生。

可喜的是,舒服地顺从人性,还是痛苦地反思进步,那个选择的按钮选择一直握在你的手里。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张图引起的想入非非——顺便再扒一下滴滴事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oj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