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不知会遭遇什么.
真正的能闲下来读书的时间,是从大学开始的,当时,空闲的时间多,又没有钱买书,就到处找书看,一开始的目标是学校的图书馆,图书馆像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每每怀着期待接过管理员递给自己的书,看着斑驳满面的书本,略略有些失望,内容具有可读性还罢了,如果遇到内容生硬的书,像是被鱼刺扎了喉咙,赶紧的还回去。
时间久了,我也不再对图书馆抱什么期待了。于是,又去校外的借书屋里借书,办了书卡,借的书也都是些破破烂烂的小说,借书屋与图书馆相比像是个久经风月场的人。可是不到一个月,借书屋无声无息的搬走了,交的押金也付诸东流了。
读小说,每每都陷在愰惚的场景里。读的久了,开始厌烦小说编弄的虚幻情节,又开始寻找那些纪实的书籍,于是转看人物传记,人物传记写的精彩、气势磅礴,读久了,发现传记也失去了真实性,也有可能那些著名的人物,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太远了,接受起来困难重重。后来接触了一本书,卢梭的《忏悔录》,整部书的文学性还算可以,真实性却是足够了,他将最阴暗的人性,也写在书里,能够如此揭露自己的人,需要有虔诚的信仰,需要有足够面对自己和他人的勇气。
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又开始转变到经济类的书本上,看了几本厚厚的大部书后,耗费了太多的精力,也没研究出个结果来。
经历了太多的世事纷繁,生活的尘垢越积越多,为了清除内心的郁结,读着、读着,就想读些清净修心的书,于是又遇到了各种学派的书籍,最后,读到了王阳明的心学,读到现在也没接触到他的心学的精髓,读的大多都是王阳明的传记,介绍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从小立志做圣人,骑马习武强身,用棋布阵防敌,后又弄诗作词,科举落第也不伤心,直言不讳被贬龙场,讲学布道享清贫,又被朝廷启用平定土匪贼寇。后又请辞在归乡讲学。’他的一生都在不停的探寻着做圣人的道路,修练着内心,他布道讲学,提倡“知行合一”,但不为此著书立说,他认为大修为的道理都是简单的,只需要潜心的悟道,像孔子、老子那样,讲学都是口授,并且提出“人人都可成圣贤”。
希望,以后读的书能越来越少,慢慢的沉静下来,向外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