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这个主题很久了,起因来源是上一次听白老师《运动与人生》的演讲,发生在现场的一幕。
演讲尾声,是现场提问。我想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在这种难得的机会里一定都有问题想要白老师解答。由于现场原因能够获得提问的人很少又幸运,而没能有机会的便要有所遗憾了。但这种遗憾又可在白老师回答别人问题的解答里得到些许安慰,因为同样可以获得了白老师的见解,吸收到营养。
首先,我知道来听演讲的人一定都是奔着习得东西来的,其次,就是目睹白老师的风采,因为他是当今出了名的有智新闻“段子手”。所以,每个人都很珍惜白老师的回答,而更加期待提问者带来有价值的提问,这样我们才能在一丝丝遗憾里能够满足一些。那这为数不多的提问者就带着几乎所有人的期盼,期盼在老师的回答里吸收更多的营养来填补思想稀缺。
我没有想过提问题,因为问题太多了。我也相信有在场的志同道合之人能够提出好的问题,我可从中得到些答案。的确,前几个提问者的问题还是好问题的,我想大家和我一样也如愿以偿得到了些什么东西。
白老师很照顾听众,第二日也是因为他对读书会的发起者说不喜欢让人等,我才得已在没有票的情况下受了读书会的益。
回到现场,老师将最后一个机会给了远在二楼的一个妇女,因为她在提问环节里不知疲倦的举着手,白老师不忍,将话筒给了她,而我们都在急切的期盼她是不是有什么疑惑而这么不知疲倦的举着手。不得不有些小敬意。
很有激情的一个人,这是我冒出的第一想法,社会好心人,是第二想法,接下来,她便一直再讲这些年做的好心之事,中间也有工作人员不断提醒,然并卵!“真啰嗦”、“怎么还不停”、“提醒了一次还这么长篇大论”、“讨厌”、“怎么这么执迷不悟,还在说自己”、“问题什么时候来”、“这人真讨厌”“故事终于完了,可恶提问机会浪费在这么个人身上”。以上便是我在听这位“有志之士”夸赞自己时的心里活动,以至于写的时候还是不住的讨厌。
最后终于有个间隙,老师一句“谢谢你的演讲”结束了白老师的演讲活动,感觉很不对劲。
出于人道主义,我们忍受了这位人士的演讲,而我想这位曾是年度好人榜的妇女得到的更多的是人们的厌恶,为什么?
因为她不分场合,忘记了这是什么场合,忘记了她是个提问者,是带着所有听这场演讲观众期盼的信使,理所当然的得到人们的厌恶。
没错,你是值得尊敬的人,可你在今天不是主角,全程的提问变成了你的小小演讲,大家是不容许的,这场活动中,你浪费了一个大家都在争夺的提问机会,剥夺了大家想要得的东西,因此你也得到了厌恶。
所以,你再怎么是个好心人,请保持尊重别人。
下定决心动笔之前,还有个小插曲,前两日看《亲爱的客栈》,发现蹭热度的各种达人不少,为了见明星或者真的热爱大自然,我不置可否,当然,也没我什么事,但作为吃瓜群众总想吐槽一番。
节目里,时不时出现“逼迫”员工明星们的情况,他们想法设法的传授各种技能给这些每天服务于他们的明星。为了某些目的忽略了明星在这时是员工,而为了你银幕形象员工明星们不得不在工作中忍辱负重。达人们性格还都不错,我相信技能上更是佼佼者,受人敬仰的人,可这种逼迫行为也不得不让人讨厌。不想针对什么人,只是明星也是人,兼顾的很多,不能管了生活还得被迫的学习工作以外的技能,明星们吧不拒绝还不好意思,拒绝了又被怕被批冷漠。所以人要为彼此多着想一下,更别忘记这里你是自然的观赏者而已。
真到写这篇文章,是昨日从白老师口里知道了朱镕基总理的小故事。一次朱镕基的记者发布会上,一位提问的外国记者进行了如那个妇女一般的长篇大论,而朱总理巧妙的一句“谢谢你的演讲”回答了这特殊的“提问”。看来这也是个历史遗留问题。而看白老师也有偷师得来了智慧。
自信的人的确有好的一面,可这种不分场合的自信,或者激情在这里变成过分的亢奋,不会受到别人尊敬外还会令人讨厌。既然有心做那个好心人,但请你分清场合,你的好心才能成为真正的好心,适当的沉默也不失为一次好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