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他人误解,还没人道歉,心情坏到极点!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些经历:
和老公吵了一架,愤怒、委屈、抓狂......他,既不道歉,也不沟通,却呼呼大睡。
工作中被同事误解,有口难辨,伤害你的人浑然不知,继续我行我素。
因为被伤害,又得不到道歉,内心反而更容易再次受到伤害。
哈丽特·勒纳在《你为什么不道歉》一书中告诉我们,面对犯错者,受害方非常希望得到对方的真诚道歉,如果对方不能及时道歉,就要降低期望值,先保护自己,再去降低对方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有机会听到你的声音。
在书中,作者分享了6个有效方法,其中3点最为实用:
01.强调事实
强调:特别着重或着重提出。事实:就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的真实情况。
人在情绪激动时,最容易过分夸大事情的真实情况,这样只会让犯错者产生戒备心理,很难做出道歉。只有陈述事实真相,保持双方情绪稳定,才能达到有效沟通。
比如,夫妻关系中,丈夫这个月出去和朋友喝酒玩到凌晨已经3次了,你却说他出去了5次。
这个时候,丈夫只会把焦点放在夸大的次数上,而不是反思自己的行为问题?更不会因这件事向你做出道歉。
如果换成别一种说法,你按事实说出喝酒3次,还把他这个月的3次和上个月的4次做对比进行表杨,希望他下次能早点回来,你和孩子都需要他的陪伴,丈夫会是什么反应呢?
我想,他会马上对自己的行为道歉,并保证尽量少出去,或出去后早回来。
可见,强调事实非常重要,稳定情绪、减少他的戒备心理更加重要。
02.言简意赅
就是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
女同胞在生活中最容易发生的情况,就是不能就事论事,总是啰里啰唆说一堆,中间夹杂许多没用的话。
比如,工作中,和同事发生工作冲突,你可能会说:“今天又把文件发错了,造成我工作不便。上次和你说过要一次,为什么总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错误,你的工作别人不能总操心,让人好累,影响我工作状态。”
“你要是对我有意见就直接说,没必要把打着工作旗号攻击我.....”矛盾再次爆发。
如果换成这样说,“今天的错误你已经出现过三次,下次不要出现,它已经影响到我的工作。”
同样的表达,第二种说法显然更加简洁明了,直接说出问题的本质,对事不对人;第一种说法有扣帽子的嫌疑,会让对方感到对她的人品有成见,很难产生道歉的想法。
因此,言简意赅的表述问题所在,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03.不要羞辱对方
自尊心人人都有,当你希望别人道歉时,不要羞辱对方。因为羞辱对方会出现2种情况,一种是对方迅速做出道歉,摆脱被羞辱的窘境。另一种是被羞辱刺激,矛盾升级。
比如,超市中,一个孩子在超市货架上抓了一把糖果塞进口袋,结果在离开超市时被发现母亲。母亲说:“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这样违反法律。咱们回超市去,你要向人家道歉。” 孩子没有吭气。
这位母亲开始转变话题,从批评他的错误行为变成对孩子的人身攻击。“真不敢相信你会这么做!我跟你说过要做诚实的孩子,现在让我怎么信任你?我对你太失望了。”
这个孩子大概有7岁。孩子低着头,躲开母亲的目光,说了句对不起。
羞辱他人,强迫他们做出的道歉是不真诚的,更多是为了逃避令人难堪的羞辱。
如果这场对话换成17岁的孩子,可能就会出现激烈争吵,道歉就不再是第一位的,自尊心会成为首要问题。
所以,任何情况都不要羞辱对方,羞辱只会让我们和他人的人际关系受到根本性损害。
总结,当与他人发生冲突或口角时,不要急于得道对方的道歉,要从强调事实入手,言简意赅的说明情况,在不羞辱对方的情况,进行有效沟通,避免矛盾再次发生。
除了上述3种方法,书中还介绍了其他几种方法:学会分清各自的责任;用好双重标准,不要怪罪对方,以免产生自我防御心理等。
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正确处事方法,化解生活矛盾。用真心的沟通,诚意的道歉,构架友谊的桥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