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1874个字 阅读需3分钟
这个周末又出现了一次反转戏,主角是锣鼓巷的一家书店。
这家书店的名字叫“朴道草堂”,老板姓周。
周老板最近有点烦心事儿,书店的一个用水泥砌出来的正门要被封了,按照周老板的话说,这叫“杀死一家书店”。
周老板的描述里,用了许多很煽情的词汇,文艺青年们估计要热泪盈眶了,很多人以为,这家店要关闭了。
于是很多人咒骂这座城市,说这个城市没文化,不懂书,不爱书。
一开始我也信了。
但是很快事情反转了,先是有网友曝出:这家书店还有一个门,只不过是通到收费区的。
而后媒体也介入报道,发现确实又一个门,这个门就在原来门的边上。如果不是考虑隔开收费区的问题,似乎挨着开俩门有点多余。当然我也不知道周老板是怎么想的。
顺便说一句,这书店进门100元,我觉不便宜。
关于究竟是这城市王八蛋还是这书店王八蛋的争论,到今天其实还没有停止。
昨天我看到这件事的时候就觉得:这门该封。
首先我觉得这个老板很矫情,因为北京搞清理“开墙打洞”也不是针对你,涉及的商户多了去了。
而你这个门本来就是违建,你凭什么要求保留?
这就好像有人趁没人的时候在火车道上支一餐桌,然后您做那吃肉串,这时候火车来了,您说不成,得让我吃完,不让我吃完就是“杀死了一桌肉串”。
你猜,火车会不会躲开?
有人说了,这可是书店啊!
我想说,书店怎么了。
我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没去书店了,但是我并没有停止买书。
现在但凡大一点的电商都有图书销售,而且上货速度快,内容品种全,我去网上买书很方便。
另外我有一个kindle,我觉得我可以下载很多公版书来看,当然有些可能存在版权问题,但是我也用不着专门去书店。
大概就在春节前,我路过一家外文书店的时候倒是进去看了看,没觉得有什么想买的书,不是因为外文,而是因为实在没啥可看的。
当然了,锣鼓巷这个书店我没去过,有些人说环境感觉很好,我想也是,100元门票感觉还不好,早关门了吧。
但问题是,如果只是因为环境感觉,那么一家叫书店的地方放几杯咖啡几块点心,和一家叫静吧的地方放几本书几份杂志,有本质区别么?
凭什么他名字叫书店,就高人一等?这拆违建就得绕着他走?
这没道理。
要是说书店觉得自己特殊,那药店救人生死,串店民以食为天,裁缝店不能看着人民衣不蔽体,您随便说,都能找出各种理由来。
如果书店要绕开,其他店绕不?
但我也觉得政府的做法似乎有些问题,毕竟这种清理影响到了书店的经营,那么是否可以稍微柔软一些?
加上平时政府一些手法确实不够柔软,我还真觉得似乎应该教会政府这种柔软。
事实教育了我:好为人师没好事儿。
反转的结果让我目瞪口呆:感情您边上还有门。
这我就不太理解了,既然您边上有门,那您这寻死觅活的劲头是给谁看的?把边上的门恢复了就完了。
假如您觉得这样有碍卖门票,那么您可以在里边再分割一些区域,或者提供一些别样的服务(我说的是合法的)。
这些都不行,您觉得就是不成了,就非得关门,那也是您自己的选择。
这就好比您生一孩子,现在老师跟您说这孩子不适合练舞蹈,但是可以好好上学,您就寻死觅活非让孩子练舞蹈,练不成就掐死,到底谁是凶手?
同一天,上海还有一家书店关门了,同样是一副生无可恋的驾驶。
有大V就评论,说这是对世界读书日的讽刺,因为几天就是世界图书日。
我真不觉得!
前边说了,读书不一定需要书店,上网可以买。
所以绝对推导不出书店关门大家就不读书的逻辑。
至于上海这个店,是因为租人家房子被收回去了。
您搞到这样生无可恋的驾驶,请问人家房东是该你的还是欠你的?
至于那大v也够逗的,您的书还全都是从书店买的?
有人说了,这可是书店啊,文化产业,能不能给点温柔给点空间?
我想说:文化产业怎么了?凡是不能自食其力的文化产业都该死,文化之所以高贵,恰恰是靠文化吃饭可以谋求体面的生活,而不是相反。
如果一个产业号称是文化产业,结果里边的人都快饿死了,如果不是伪文化,就是伪产业。
道理就是这样,那么我反思了一下为什么会上这书店的当。
原因之一,是来自熟人转发。
说白了现在大家既不相信媒体,也不相信政府,但是对身边人近乎迷信。
所以甭管媒体怎么说,或者政府怎么讲,朋友圈里各种传说、偏方、段子还是大量流传。
于是当我看到朋友圈里有人转发的时候,我情感上偏于相信了。
第二个原因,是装X。
我不敢说别人是不是装X,但是我反思自己是这样,如果这拆的是个药店、串店、裁缝店,我肯定不言声,因为那样没法装X。
但是书店就不一样了,您看我这关注书店生死,我为出版界的未来担忧,我这是忧虑文化传承啊,这多有X格,多带感。
于是转了,评了,甚至于因为那篇文章还觉得愤愤不平。
第三个原因,是偏见。
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看到“城管”俩字,而且都看到了“封”、“强制”之类的字眼,于是大家就脑补出了一个滥用权力的政府形象。
这似乎是对权力的一种偏见,尤其是对政府权力。
现在大家都说,把权力关进笼子。
但实际上大家都疑心政府权力没有进笼子。
就算它进了笼子,大家也害怕它那天突然钻出来。
就算它没钻出来,大家也觉得它似乎是钻出来了。
这疑心病,或许是当年被权力伤害留下的恐惧,或许是对现在监督能力不足带来的担忧,但不管如何,似乎都让我们在判断时有了偏差。
别人我管不着,这一次我吸取教训,不再上这些书店的当。
(作者:梁千里 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并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