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雲中书院简诗集读书
七律 读柏拉图《理想国》

七律 读柏拉图《理想国》

作者: 旃檀之林 | 来源:发表于2017-11-30 14:03 被阅读97次

    平生删述惜昂藏,脚注于今志未央。

    光影洞中谁可辨,原知忆里或曾忘。

    轻飘羽翼终相隔,凭附神灵不自量。

    乱世即逢寻理想,岂堪长策哲人王?


    *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三卷中就曾提出并讨论了删诗和从理想城邦中驱逐诗人的话题,认为应作为法律明确地写入建立理想城邦的诸原则中去。

    阿兰·巴迪欧 《柏拉图的理想国》

    *怀特海说过:“欧洲哲学传统最确实的一般特征是,它由对柏拉图的一系列脚注构成。

    延续这个传统的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最新的长篇哲学著作干脆就叫做《柏拉图的理想国》--- 在本书中,巴迪欧模仿柏拉图《理想国》的对话录写作手法,将《理想国》原书中的古希腊背景换成现代社会,并将其中的智者和事件都换成现代的人物及事件,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古代的经典哲学,赋予了《理想国》以现代意义。

    洞穴之喻(Allegory of the Cave)

    *洞穴之中的世界相应于可感世界,而洞穴外面的世界则比作理智世界。柏拉图借解放囚徒失败的故事比喻苏格拉底的悲剧,他从失败汲取教训,总结了哲学家的使命和工作。要认识这一隐喻,就必须认识到,人类囚禁在自己的身体之中,并且与其他的囚徒朝夕相伴,任何人都无法辨别相互之间的真实身份,甚至也无法辨别自己的身份,人类的直接经验不是关于现实的经验,而是存在于人类的思维之中。

    *柏拉图为论证他的理念论而提出的一种认识学说。他认为,人的感觉只能认识变灭的、不真实的现实事物,而不能认识永恒的、真实的理念。人们关于理念的知识只有通过回忆的途径才能获得。以前读博尔赫斯的小说《永生》,开头有这么一句:“所罗门说:普天之下并无新事。正如柏拉图阐述一切知识均为回忆;所罗门也有一句名言:一切新奇事物只是忘却。 ”

    *整部西方哲学史都是柏拉图思想的脚注,可见古希腊这位哲学家的重要性。然而正是柏拉图,很不把诗人看在眼里,甚至要将诗人驱逐出城邦。在他看来,“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作诗或代神说话”。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对诗人提出两个罪状。第一,诗不能教人认识真理。例如画家画床只是模仿木匠制造的床,而木匠造床又模仿床之所以为床的道理(理式),所以文艺只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着两层”。其次,诗滋养着应该由理智压制下去的“人性中的卑劣部分”,例如情感和欲念。而且,希腊诗人把神和英雄写得无恶不作,破坏了宗教信仰,起了伤风败俗的作用。根据这两大罪状,他把诗人逐出了他的理想国。

    *柏拉图的灵感说包括两个方面,灵魂附体和灵魂回忆: 第一种解释是神灵凭附到诗人或艺术家身上, 使他处于迷狂状态, 把灵感输入给他,暗中操纵着他去创作。 另一种是不朽的灵魂从前生带来的回忆。

    *柏拉图与孔子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都是生逢乱世,有满腔政治抱负。柏拉图感慨道:“政局如此混乱,我心中惶惑,莫知所措。我一再考虑,政治社会究竟如何改革,如何挽救。最后觉得各邦政治,都有问题。”怎么解决呢?答案就是众所周知的“哲人王”,让哲学家执政,或奇迹产生,执政者都掌握了哲学智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展我一天星:柏拉图说:“诗人失去理智陷入迷狂才能创作”,不知道这种迷狂的状态是否类似于抛却了“妄想、分别、执着”后的超然?可能这种状态才是心的本真,难怪亚里士多德说:“诗比历史更真实。”
        旃檀之林:@展我一天星 尼采说“Plato is a bore" :smile: 他对柏拉图要把诗人从理想国驱逐极不以为然,柏拉图曾把人分为九等,诗人排第六,就连“体育爱好者”还能排第四等...: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 雲中小蘇:最佩服这点,读过一本书可以自由转换为古诗词。这样的“翻译”“悟性”不是人人都有。👍
        旃檀之林:@雲中小蘇 :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谢谢鼓励,这是我在实践的用诗心读书的方式
      • 亦垚:哈哈,哲学家和诗人都是“不正常”的人群😄
        旃檀之林:@亦垚 :pray:太理性的和太感性的都偏离中庸:smile:

      本文标题:七律 读柏拉图《理想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dm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