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林读《诗境浅说》一

作者: 旃檀之林 | 来源:发表于2017-11-21 23:11 被阅读62次

    檀林读《诗境浅说》一

    在狱蝉唱 [骆宾王]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起句言狱中闻蝉,题之本位也。三四句由蝉说到己身,层次井然。而玄鬓白头,于句法流转中兼工琢句。五句言蝉因露重而沾翅难飞,犹己之以谗深而含冤莫白; 六句言蝉因风多而响易沉,犹己之以毁积而辞不达。末两句慨然说明借蝉喻己之意。此诗取譬最为明切,大凡咏物诗,或见物兴感,或借物自况,或借物寓意,方有题外之味。不拘拘迹相,诗经兴赋比三体中之比体也。

    咏物用典能贴切固佳,能用典切题而兼有意则尤佳。昔人诗《过贾谊宅》云“寒林空见日斜时”,用庚子鵩鸟事。《隋宫》云“终古垂杨有暮鸦”,用隋堤栽柳事。 《桃花》云“怪他去后花如许 记得来时路也无”,用崔护重来事及桃花源记,雅切而又活泼。咏物数典者,可以类推。

    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写的《在狱咏蝉》诗。 写这首诗时,本来担任任侍御史的骆宾王,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身陷囹圄。这首诗借蝉抒怀,以“霜重”、“风多”喻处境的险恶,以“飞难进”喻政治上的不得意,以“响易沉”喻言论被压制,以“无人信高洁”喻自己的品性高洁却不为时人所理解。

    全诗取譬贴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到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蝉诗中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明周珽编的《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评此诗:次句映带“在狱”。三四流水对,清利。五六寓所思,深婉。尾“表”字应上“侵”字,“心”字应“思”字,有情。咏物诗,此与《秋雁》篇可称绝唱。

    此诗用的韵部是“下平 十二侵”。


    我们再来看另外两首非常有名的《咏蝉》诗:

    1 . “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

    隋朝旧臣虞世南,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后,由于才高学广,为人正直,深得器重,于是,他笔下的鸣蝉就成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的象征,成了诗人自己是因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因为凭借外在的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 --- 借咏蝉以言志。

    2.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李商隐

    晚唐李商隐的《蝉》诗则是另一种格调,诗人满腹经纶,抱负高远,然而却由于为人清高,生活清贫;后来,又意想不到地陷入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不受重用,潦倒终身。因而诗人在听到蝉的鸣唱时,自然而然地由蝉的立身高洁联想到自己的清白,由蝉之无同情之人联想自己同样也是无同道相知。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高难饱”、“恨费声”的慨叹。

    再看《诗境浅说》中俞陛云对此诗的赏析:

    “此与骆宾王咏蝉 ,各有寓意 。骆感钟仪之幽禁 ,李伤原宪之清贫 ,皆极工妙 。起联即与蝉合写 ,谓调高和寡 ,臣朔应饥 ,开口向人 ,徒劳词费 ,我与蝉同一慨也 。三四言长夜孤吟 ,而举世无人相赏 ,若蝉之五更声断 ,而无情碧树 ,仍若漠漠无知 。悲辛之意 ,托以俊逸之词 ,耐人吟讽 。五六专说己事 ,言宦游无定 ,而故里已荒 。末句仍与蝉合写 ,言烦君警告 ,我本举室耐贫 ,自安义命 ,不让君之独鸣高洁也 。学作诗者 ,读宾王咏蝉 ,当惊为绝调 ,及见玉溪诗 ,则异曲同工 。可见同此一题 ,尚有余义 。若以他题咏物 ,深思善体 ,不患无着手处也 。”

    三首诗都是唐代借咏蝉以寄意的名作,但由于三位诗人的地位、际遇、气质不同,使三诗旨趣迥异,各臻其妙,被称为唐代咏蝉诗的“三绝”。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对这一点的评论可谓一语中的:“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借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檀林读《诗境浅说》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mg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