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早过去了,我现在迎接的是儿子的青春。
早晚要来的事,早来或晚来一阵儿又怎样呢?话是这么说,可是毕竟第一次面对。当它不期而至,而你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应付起来难免失措。尽管有力不从心的时候,但作为家长要振作起来,向孩子这个重要的成长阶段道一声:青春,你好!
都说青春期的孩子变了,变得“浑”了。先前的小乖乖不再那么承情顺意,凡事要自己作主,不要别人干涉;认定的事一定要做,而且不撞南墙不回头。无可奈何的家长无数次叹息:这孩子到底怎么了?问过医生,医生说那不是病。——这下麻烦了!是病可以交给医生;不是病,就只能自己想办法对付。
自己能有什么办法?想想孩子小时候,每次犯了错误,家长叉腰跨立居高临下,批评的话如悬河而下。那个时候,孩子一脸无奈又百无聊赖,虽有满肚子委屈和不满,每次翻起眼皮怯生生地瞅着家长那副凶相,心想骂也骂不赢,打也打不过,顿时取消了所有关于反抗的念想。
可是现在不同了。一直以来惯于俯视着的那个孩子长大了,他的身高与你相仿,或者比你还高。这个时候,即使孩子有了过错,对着这么一个块头训话,家长是否会感觉中气不足呢?人的心理优势常常基于生理优势。平视或仰视着跟人说话,最适宜用商量的口吻,除非内功极强的人,强大的气场可以弥补视角的劣势,否则难免自取其辱。我曾见过一个小个子家长训话大个子孩子的情景。长胳膊长腿大身板的孩子坐在那里,摇头晃脑无精打采;家长站着也没比孩子高出多少,不断逡巡着指手画脚,慷慨激昂滔滔不绝,努力使体位上的些许优势转化到气势上来。不过,这个场面的差强人意之处很快就被打破了。临结束时,孩子起身走人,父子俩眼神交会的那一刻,孩子无光的眼涎垂下来,搭在父亲那仰端着的凶巴巴的脸上,一滑而过。看到这一幕,我当时就颓丧了。这哪里是家长在训示孩子?分明是大个子刚找完小个子的茬。
青春期孩子所有问题的根源,在于其野心与能力智慧不匹配,所以才会自以为是、目空一切、不知天高地厚。所有这些不自量力以至叛逆,就是所谓的少年意气。
这个阶段,他们身上那几乎看得见的生长,撩拨着他们那颗稚嫩的心。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再是以前那个无力无主的幼雏,自认为可以摆脱家长的荫庇,在自力自强的声索中寻找存在感。这本是一种极富诗意和激情的嬗变,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并不让人感到浪漫。他们会以各种方式宣示自己的成长。以为蛮干就是勇敢,以为说“不”就是有主见,以为装酷耍宝就会表现得更成熟。真是天真得可爱!我家儿子时常在我面前展示他那不成规模的肩臂肌肉,有时还要攥着拳头蜷曲前臂以示隆起;有时当面拍我的肩膀,似笑非笑却不言不语,一副没大没小的样子;有时还会没事找事地跟我扳手腕,偶尔胜出则狂喜不止,他当然知道我是故意让他。这算不得挑衅吧?我知道那是他感知自己成长的方式,同时也想宣示什么,或者也想得到什么。可是,很多东西在现实世界是无法得到的,于是他一头冲进虚拟世界,意念中把自己幻化成游戏世界里光怪陆离的魅影,手里挥舞着“绝世神器”,在流光溢彩中砍砍杀杀……
我从来不玩游戏,所以不明其中就里。据说那里可以呼风唤雨,所向披靡,指点江山,笑傲江湖;小怪可以长成巨兽,凡胎可以晋级王者;折戟沉沙后可以东山再起,甚或生命可以有无数个轮回。简直太刺激、太过瘾、太容易获得成就感了!这里机会均等,只要你有时间,肯花钱,几乎可以实现所有梦想。乌头少年们以此为勇闯天涯的试验场,但不幸的是有人居然当真,以为那里可以成就人生。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每当打开一扇门,就注定会关上一扇窗。眼看孩子荒疏了学业,脾性变得乖戾暴躁,让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各自的世界里,别人都是旁观者。家长不能体会孩子对当下某些需求的迫切,孩子也同样理解不了家长对其未来成长际遇的种种焦虑。及时行乐与韬光养晦,到底哪个更重要?这个矛盾非常尖锐,简直无法调和。孩子一副无所谓的架势,把家长的苦口婆心变成自寻烦恼式的说说而已,或是倚老卖老式的强权霸道,何曾真正心悦诚服过呢?
作为过来人,不少家长苦心孤诣,渴望从自己的过去寻找经验,却往往难有裨益。这是两个不同的时代,孩子不是当年的自己,自己也不是当年的父母。过去有时埋怨父母没有文化不懂教育,否则自己可能更有出息。可是,如今已是学士硕士博士的自己,虽然常常自以为是,但在直面这一问题时,始觉并不比别人高明。甚至感慨自己的智商情商,在应付一个半大孩子的问题上,竟至如此捉襟见肘。而且常常担心弄得不好,以致孩子在残酷激烈的竞争中胜算寥寥,未来发展还不如现在的自己。这种略带悲哀的心境,看起来似乎滑稽,却是实情。有人说,这不是两个人的争执,而是两代人思想和情怀的碰撞,是两个时代精神的角逐。不管怎样理解,矛盾和冲突客观存在。身在其中的家长,曾经以为强力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试过后才知道,简单粗暴的方式,只会使事情更糟。经过一些回合才渐渐明白,有些事不能直奔主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得绕个弯子慢慢来。终于肯放下架子,尝试温和以待。学着城里文明人遛狗的手法,绳子长了,狗狗走远了,就收一收绳子;绳子太短,狗狗活动不开了,就放一放绳子。收收放放虽然麻烦,但也只能不厌其烦。也许只有用这点滴细微的濡沫,才能温润那颗浮躁而懵懂的心,陪伴着那个用自己基因标记的生命,以健康的方式成长。
其实,所谓青春就是生命成长最有力的勃发。眼见他日渐挺拔壮美,可内心的孤单与荒凉,冷暖只有自知。一个渴望长大成人的孩子,毕竟还是孩子,时常稚气外露。孩子现在仍然俏皮着说的一句话是:“爸,我可爱吗?”——能这样说,本身就很可爱。我知道一定是有什么因素影响到他对自己“可爱程度”的判断,以致需要从我这里求证,获取一种心理上的慰藉。或许他知道自己正在长大,而且注定要开始一场远行。但他不知道要走多久,将奔向哪里。出发前,他要确认一个心灵可以皈依的地方,就像风筝惦念牵引它的那根线。
远行当然要备干粮。干粮少了要挨饿,多了也是累赘。涉世未深的孩子需要经验和见识一些世故,懂得自加压力,学会爱己爱人,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孩子忽然有一天问我:“爸,咱家有矿吗?”我一时没有默契,想到山西老家遍地煤窑,却没有一个坑是我家的。倏忽间洞朗,是豪门同窗的行头气质触动了他的神经。据说同学家长有高官的、有高薪的、有住豪宅别墅的……这些都太高大上,非我所能企及。初次遭遇孩子的鄙薄,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窘迫。像我们这样的普通工薪家庭,从未想过日常的吃穿用度,在满足正常的生活需求之外,还要附带引起别人羡慕的功能。也许别人无心炫酷,但孩子却感受到了不同。在他熟稔的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浅显易懂,但那是圣哲的境界,我不能苛责他就此学以致用,自欺欺人。既然存在问题,那就实事求是解决。“你就是咱家的矿。”我想不出更好的答案,谨此搪塞。这个回答显然出乎他的意料。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他似乎从中咂么出了些许还算不坏的味道,话里话外听出了我对他饱含的赞赏和期许,当然也有为避锋芒而表现出的笨拙和无奈。他没有就此话题继续追究下去,或许代表一种认同。佛家讲究顿悟,我们的交流当然算不上参禅。将来是贫矿还是富矿,完全取决于他自己的努力。我不指望他瞬间明白多少人生道理,但也希望能有所慧觉,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取想要的生活,这是伴随一生的宝贵财富。
在父母眼里,孩子终究是孩子,似乎永远都长不大。我现在已届不惑之年,母亲仍觉得我不会照顾自己,时常还要嘱咐几句。而今我对儿子,也是这种感情。毕竟三十多年的时差,是横亘在彼此心间的一条天河,抹不去,也跨不过。在他生命成长的这个重要阶段,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远观近挺,必要的时候扶一把、鼓鼓劲儿,凝望他一路走去,从蹒跚走向稳健和坚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