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过程性
“集腋成裘,积沙成塔”“不积蛙步无以至千里”。“量变引发质变!”都在说明过程对事物发展的重要性,“1+1”教学的过程性主要体现如下:
1. 教师的“导”的过程性
从幼儿、小学阶段的循循善诱的“诱导”“引导”,到大学的“辅导”“指导”,无不体现教师的“导”的“诱、引、辅、指”对学生的“学”的“导”的过程性。
2. 学生的“学”的过程性
(1)从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上,学生从导学案的自主学习,到教学单元组的小组合作学习,到全班集体讨论学习,到主题活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从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群体学习、社会实践学习活动的过程性。
(2)从学生的学习内容变化上,学生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到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进行社会实践,开展探索、创造活动,体现了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性。
(3)从学生的成长上,学生从自在的主体逐渐成长为自为的主体,由个主体逐渐向类主体的成长过程。
3. 教育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性
在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上,对培养总体目标按阶段、年级、学期、单元、课时进行细致的规划落实,体现了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过程性。
4. 教育的过程性
(1)从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教育教学培养体系体现了对学生教育的过程性。
(2)从学生导学案的预习活动,到课堂的教学单元组活动,到全班集体讨论活动,体现了对学生教育的过程性。
(3)从导学案的设计,到课堂教学的组织、讲解、拓展延伸,体现了对学生教育的过程性。
(4)从教师管理的主辅制,到教学、活动的教师主辅制,体现了教师教育管理的过程性。
5. 自我管理的过程性
采用校级活动单元组开展学生日常活动及管理,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在监督与被监督、管理与被管理的角色体验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自省自律意识,引导学生的自在主体意识逐渐向自为主体意识发展。
6. 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过程性
(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模式,全面指导学生学习。
(2)充分利用社团活动、主题活动,挖掘、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