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下篇)

作者: 靳靳不计较 | 来源:发表于2024-01-01 22:11 被阅读0次

大三生活对于单身女孩来说,百无聊赖的时光真的很多。巧合的是,隔壁有机食品系,一个和孟旦很合得来的女孩,在餐厅打工,由于班级有活动让孟旦顶替一会,老板看孟旦做事踏实邀请孟旦到哪里做兼职,孟旦就答应了。

有天中午,孟旦放学后就匆忙来到学校餐厅的后厨,穿戴好工作服,站到岗位上开始打饭,忙的热火朝天时,有点熟悉的脸庞映入眼帘,此人正是“瘦男孩”,戴着一副眼镜。孟旦脸色微红突然有点别扭,或许对方看出她的不适,便微笑回应。

大三的课程不算多,晚自习空出来不少。

故自由活动的时间多了起来,或集体活动,或自助学习,而已周四这晚。李生不知从哪里搞来了《肖克申的救赎》的u盘,大家看的津津有味。

恰逢孟旦的同桌请假,李生不知做何缘故竟移了过来。李生的悄然靠近,让孟旦有点不适。心里总觉得李生在刻意看他,虽然内心有点怦然心动的信号,可想起以往种种,喜欢与委屈很快功过相抵,随之而来的也是刚燃起又被浇灭的喜悦。

在一次文化课的大课上,班里同学起哄推荐了李生和孟旦合作场景对话朗诵。

这是唯一一次两人并肩站在讲台上,孟旦略微近视的眼,扫了眼台下黑压压的一片,顿时有点不安。但很快她又迅速调整好了状态,露出习惯性微笑,尽量控制住自己不安的情绪,很快便进去了角色。

由于是班委的缘故,很多门课的老师都对成绩优异,做事踏实沉稳的孟旦颇为喜欢。

有次孟旦往楼上送作业,这门课的任教老师是一位知识渊博,低调和蔼的男性好老师。他微笑着教导:你们现在这个年纪都有点太浮躁,沉不下心来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总是接触一样选择一样,手里有个苹果,看到香蕉就扔掉苹果捡香蕉,看到西瓜又扔掉香蕉捡西瓜,目标更新太快,很容易浮躁。就像处对象一样,你不仅要看样貌,看能力,更重要的是人品,如果暂时碰不到也不要着急去选择,可以宁缺毋滥。

很久以后,哪位长者的教诲孟旦已模糊不已。但最后的“宁缺毋滥”却深深地烙在了孟旦的心底。

以至于毕业后的很多年,她面对父母亲戚街坊邻居乃至同事多方面的催婚,她依旧心如磐石,不为所动,只为遇见频道一致、三观合拍的那个人。在这之前的原则依旧是“宁缺毋滥”,不原将就。

春暖花开的时候,班级组织了爬山活动。全班同学对这户外活动都异常兴奋。

先是搭公交到景区,接着分组坐旅游车到达山脚。然后就可以向上爬了,那天向老师借了相机,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

孟旦和舍友一路上也是拍拍停停,在拍照是,李生手持相机总是很合时宜的偷拍几张。偶尔孟旦和同学拍照时,李生总悄然靠近站在她的身后,这让孟旦有点尴尬,但又要保持毫无波澜的样子。不能让大家看出异样。毕竟李生身边是有赵慧的。

而对于孟旦喜欢李生这事,除了孟旦自己没人知道。有时候,孟旦自己都佩服自己的隐忍力,可以把喜欢掩饰的毫无痕迹。就像是海上再波涛汹涌,而在千里之下的海底依旧风平浪静。

她有时觉得,自己喜欢他与他无关。所以喜欢他所产生的一系列烦恼活该她一个人承担。

五音不太全的孟旦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教室里流行了李行亮的歌《只愿得一人心》朗朗上口的情调搭配唯美的歌词,很快在这群意气风发的少年中传唱开来,李生也不例外。

“只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课前课后李生总是哼唱着这高潮部分。由于座位离得不远,孟旦每次听到他不经意间的哼唱时总会莫名其妙的烦躁。久而久之,上升到讨厌这首歌了。

某天,下了晚自习,时间还早,孟旦受隔壁班好朋友刘洁邀请前去学校的无名湖畔散步聊天,俩人漫无目的的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没有话题时,刘洁打开了手机音乐,减入耳边的居然也是《白首不分离》。

孟旦叹了口气说,“怎么又是这首歌,能换一首吗”

刘洁不明所以“这歌不好听吗?”

孟旦苦笑着说“好听,就是天天听,有点吃不消”。

刘洁说“那我换一首吧”

其实,面对唯一这个可以交心的朋友,孟旦有很多次冲动,想把自己的心事告诉她。这样也能有个宣泄的出口,或许对方可以开导开导自己,这样就不会独自烦恼了。

可每次,孟旦都适可而止的放弃了。因为她太了解刘洁了,自己能和她成为大学的唯一知己,在很大程度上,她们是一类人,家境一般,内敛矜持又夹裹着少许自卑,理性而善良,话不多,也不爱嚼舌根,不爱刨根问底,对方说,你就听;不说,也选择尊重。告诉她,也只会徒增她的烦恼。

与旧事归于尽,和来年迎花开。

逐渐的,孟旦放下了心中的执念。心墙在自我愈合和生活不断更替中慢慢地正在一点一点的土崩瓦解。

迎接新生活,孟旦也开始随心发挥。

大三的5月19日是全国旅游日。附近好多景点免门票,孟旦开始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穷游。爬了泰山,去了五台山,普救寺……

那应该是孟旦很快乐很充实的一段时光。

没有阴暗潮湿的李生种种,没有枯燥无味的学校生活。

有一句话孟旦十分认同“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要么身体,要么灵魂”。他明白自己心里的那片灰色地带,年久失修,已成顽疾。别人是走不进去的,只能依靠自己走出来。

那旅游便是这枯燥而又循环生活的一味解药。

相比孟旦,李生没那么幸运了。

当一个人的要求很高时,他注定是不快乐的。何况功利心切的李生,他总是和辅导员相伴左右,多余的时间不是泡在学生会的会议室,就是游走在系里的大小事宜中。他忙着追逐国家奖学金和系里的评优评先活动,深陷其中,烦躁不安。而和赵慧似乎也产生不愉快,这都是孟旦无意旁听的。

大三哪年寒假。孟旦和一群发小正在白雪皑皑的大路上压马路,慵懒的雪花似下非下的随意扬撒。正玩得兴高采烈时,手机铃声响起。孟旦犹豫片刻,接通了李生的来电。

俩人像许久未见得老朋友一般,相互寒暄。谁都不提那段别扭的时光,就像曾经矛盾再怎么如钢,遇到高温室总能悄然化解,便遇圆则圆,遇方则方。

有一次,和舍友在操场上跑步,偶遇了舍友的对象以及其朋友(那朋友正是孟旦遇到的瘦男孩)。在舍友相互介绍后,两人相视一笑,几人一同结伴而行。直到这时孟旦才知有过数面之缘的瘦男孩本名:张志新。

步入大四生活,已经开启了毕业答辩的阶段。多数时间不是泡在实操室,就是自由准备实验报告。总之都是自由安排的偏多。

有天孟旦跑楼上送报告时,在楼梯拐角碰到了张志新,他叫住孟旦,说他在学校的一个农业有机食品外包部做了一年多得兼职,现在因故不能继续了,问孟旦有无兴趣接替他。一个月有四五百的兼职费。

孟旦有点心动,毕竟现在学校空闲时间还是蛮多的。至于实训报告集中精力写的话,也很快也能完成的。兼职也是每天下午三点多过去,听从安排。而孟旦的大多数同学也开始利用空闲时间外出找兼职做,大多数并不是奔着钱去的,而且渴望提前接触社会。能有点经验积累,为以后毕业找工作做铺垫。

孟旦去了张志新介绍的地方,就在校内。工作地点很是方便,兼职与学习两不误。工作内容也相对比较简单,就是给设计简单的宣传册,加上编辑好的文字,上传到网站上。增加广告效应。前几天张志新会带一带孟旦这个新人,俩人为方便交流,孟旦要了他的扣扣号。

2012年那会,主要的聊天工具还是扣扣,进彼此的扣扣空间,流行发说说,留言板留言。那会貌似已经有微信了,知道的用的还是少数。孟旦的一个舍友,率先下载了微信,打开了“摇一摇”功能,据说可以加到附近的陌生人。那时,孟旦想:这可能是无聊的人才会玩的软件。因为在孟旦眼里,世界上的人和事,都是非黑即白的,没有所谓的灰色地带。而且孟旦的扣扣好友,都是真实认识的人才会通过,对于陌生人的邀请,大多都以拒绝通过收场。

直到很多年以后,微信逐渐取代了扣扣,一度成为每个人的聊天工具。孟旦总能想到初接触微信自己嗤之以鼻的想法。

大四课程更少了。大多数同学都开始频繁外出,找兼职找工作。对于第一份工作,大多要求都很低。

孟旦也开始试着在网上投简历,对于有回应的单位。孟旦也开始坐着公交前去面试。大多数无疾而终。就这样一直持续找工作一周,也没有合适的。和孟旦一起外出找工作的舍友率先放弃了,打算近期先回家,因为已经11月份下旬了,找不到工作就回家躺着过年。年后人事调动频繁,工作应该好找。

孟旦也有这样的想法,不过这会回家也无所事事,还不如再坚持找找看。好在,运气还不错,她面试了一份销售内勤的岗位,待遇虽然不高,但是包吃住,解决了他的住宿问题。

很快,孟旦投入到了工作当中。初入职场,孟旦小心翼翼的适应着这场生活。

年后,孟旦已工作四月有余。因为他开支小,便积攒了一点钱。经济独立的第一件事就是换了一部新手机。此时,大多数同学还在忙不更迭的找工作换工作。她是他们班里最早一批稳定下来的人。

春暖花开的一天,孟旦休假。李生和孟旦相约一起逛了她附近的一个公园。俩人围绕公园散步聊了好久。走过那么多的弯弯绕绕,在即将毕业之际双方都释怀了。因为,彼此明白,李生毕业后会回归故乡或远走大城市,而孟旦目前工作稳定待遇也不错,摆在面前的是分离。

后来没多久,大家都收到老师通知回校拍了毕业照。同学们相互之间都相互寒暄着,毕业典礼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不久,便则聚了餐,散场后去了KTV,大家热泪盈眶的唱着“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

最后的最后,渴望变成天使。

歌谣的歌谣,藏着童话的影子

孩子的孩子,该要飞往哪儿去

……”

唱到动情处,班级的很多女孩都热泪盈眶了。

几天后,大家陆续的回校领了毕业证。这一刻,是真的要与生活了四年的地方,说再见了!

在不知不觉中,学校生活以及同学们随之淡忘在人海里。接踵而至的是新的环境,同事,领导,和公司的客户。

一年后,由于公司业务往来,在一次展会中,孟旦碰到了赵志新。在人群中,赵志新率先发现了她,孟旦当时有点愣神。看着既陌生又有点熟悉的人脸庞有点尴尬,因为对方准确的叫出了她的名字,而她却在脑海里拼命的回忆和寻找有关他的记忆和名字。直到对方离去,孟旦也没有想到他姓甚名谁!好奇心的促使下,她询问了舍友。从舍友那里才得知他——张志新。

毕业一年多,大家都各自忙碌着。很少交流。孟旦无聊之际,也会打开静静的躺在她通语录里的李生。偷偷的翻开他的每一条朋友圈。后来听舍友八卦:李生毕业没多久便和赵慧分开了。李生也前往广东开启新生活了。

孟旦有时也会把大学里无李生有关的事,在脑海里一遍一遍的放映。此时,她更多的是释怀。她明白:在错的时间对到对的人会注定有缘无分。既无缘分,那便是过客。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暗恋(下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zu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