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故事很簡單,講的是未來新新新新新新.....紐約里,活在地下城市的人們被困在高速公路里,因為大家都想為了尋求更好的未來。結果卻發現交通堵塞堵了20幾年。
本來以為這只是一集通過講未來交通堵塞來反映現代社會過分依賴汽車的車文化。結果覺得這集有趣,是從一輛車只有三人才有資格進入快車道這個情節開始的。
【人生就像一條通往死亡的路】
里面有太多寓言式的設定。我記得有一個鏡頭是鳥瞰整條高速公路的。那個時候我突然覺得每部車就像是一個個棺材,如同那個最常的比喻“人生就像一條通往死亡的路”。如果說家庭是社會最小的單位,那麼每輛被堵塞在公路上的車就是一個個家庭。為什麼一輛車里一般都只有兩個人或者一個人?假設這就是現代社會兩人組建的小家庭模式,一對朋友(最後成為伴侶)的一夫一妻制或者同性戀伴侶制或者是獨自一人單身制,而不管你選擇哪個,通常都是不會中途搭人的。至於“每輛車人數達到三人則可進入快車道”這個奇怪的規定,我剛開始也想不懂為什麼。我想是不是下一代意味着革新反叛,所以當下一代成人之後,必須整個家庭送至“快車道”進行清除,如果不是的話,當叛逆的下一代希望可以快點到美好的未來,則有可能選擇在慢車道到隨意超車,就會破壞現在社會的穩定。
說起來,其實整個社會的穩定不是因為整個機制有多高效率。Gridlock,就是說它是交通堵塞,是一個死結,更是一個僵局。所有通向美好地上世界的出口都被封鎖,其實每個人都在兜着一個巨大的圈子,而維持這個“交通堵塞”是人們不敢面對現實,對美好未來的無條件期待。片中似乎沒有對這種“希望”進行批判,從大家合唱聖歌,Martha感動到掉下眼淚這個情節安排上,看得出,以doctor為代表的懷疑主義論會對這種“人本主義似的希望”不可置否,認為大家被一個目標所蒙蔽,這種盲目毫無意義。但是卻似乎暗示着這種希望正是人類之所以為人類的原因?盲目地相信某種期望,即使知道事實而寧願相信那縹緲的未來,這反而也是另一種勇敢?
【final destination】
說起來,其實片中對於這種“最終的目的地”看法是分成三種人的。
最早進入車道的以那對年老婦女為首,她們是最早追隨“final destination”的人,是最虔誠的,他們不願逃離,希望安安穩穩地到達終點。而那對中年夫婦願意接受陌生人進入他們的汽車,卻不願意進入快車道離開。而那對年輕的夫妻甚至願意拐帶一個陌生人到車里為了進入快車道,卻不願意承認快車道的怪物。
大家都隱隱約約感受到“final destination”的不對勁,但是沒人願意往深層想。而線索都很明顯,20多年沒有交通警察出來管制,快車道奇怪的聲音,永不散去的尾氣...所有這些奇怪的線索都被大家“忽略”了。有一個很著名的心理实验叫“看不見的大猩猩”,就是當當你過於專注一個目標的時候,你會忽略身邊的一切。
【上層社會的滅亡】
最後頗為諷刺的是,上層社會被滅亡,是因為一種叫“極樂”的藥物,它後來變成致命的傳染病毒短短幾分鐘時間讓整個上層社會滅絕。相反,地下世界即使生存條件惡劣,卻被保留了下來,而且還能自我運行幾十年。這似乎有點自由主義的味道,沒有政府,沒有管制,社會卻安然無恙地運行。
【成人童話】
越來越喜歡DOCTOR WHO的原因是,一旦你將里面的故事人物事件賦予各種新的寓意,你會發現即使是成人也能在其中找到各種啟發。正如一百個觀眾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不管是小孩還是大人看都可以樂在其中,而且誰能確保你從這些故事里得到的寓意就會比小孩子來得深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