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的感官体验是对现实的真实反馈吗?

我们的感官体验是对现实的真实反馈吗?

作者: 吾非拉里 | 来源:发表于2022-06-04 18:56 被阅读0次

我们所能感受到最真实的体验就是感官带来的体验,视觉、触觉、嗅觉、味觉与听觉,一般来说我们默认,感官体验是对外界世界的真实反馈,比如我的视觉体验就好像是一台照相机,对外界拍摄了一个静态照片。我们相信视觉体验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获取真实,但是真的如此吗?

一、感官体验不是对外界的真实反馈

《眼见非实》是一个TED演讲,主要介绍的内容是研究人员发现感官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动物获取真实,而是为了提升动物的适应性,适应性是一种能够让动物在环境中生存下来的特性。也就是说,感官世界的最大作用是掩盖真实的世界,让动物能在其帮助下生存繁衍。

他们的实验得出一个结论,无法看见真实但是具有适应性的动物总能生存下来,而能看见真实但没有适应性的动物往往无法存活。根据进化论,一路留下来的,并不是能看见真实的感官系统,而是能提高适应性的感官系统,哪怕损失了真实也无所谓。

说一个极端一点的案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有幻视、幻听的症状,这些症状就和正常人所看见、听见的事情一样真实。《美丽心灵》的男主角,在自己的世界中创造了三个人,这三个人的真实性就与现实中的人一模一样,导致他一直以为这三个人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事实上只有他自己能看见他们。

我们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与嗅觉并不是对外界现实的真实反馈,而是为了让自我能生存繁衍的必要工具。

二、感官体验是与意识有关的过程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与嗅觉能够带给我最真实的感官体验,这些感官体验是外界与意识联合创造的,并且意识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没有意识的参与,那么就不会产生感官体验。

听觉

问题

如果森林中有一棵树倒下了,没有人在场,那么这棵树倒下时会发出声音吗?

声音产生的过程

这是一个禅宗公案。现在用科学的角度,分析一下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

树干与树枝倒下的时候会撞击地面,让周围的空气产生波动;对某种介质(空气、水、钢铁)进行干扰,产生的波就是声音。

波向外扩散,像是一阵微弱而迅速传播的风,风本身并不具有声音。

如果没有耳与脑的参与,以上的情况仍旧会发生。

让一个人(耳朵)进入现场,风吹到身上,鼓膜产生震动,刺激神经把电信号送到脑的一个区域中,产生对声音的认知。

只有当风的频率在每秒20-20000次之间,人的神经系统才会转化为声音,比如每秒钟15次频率的风,也是一阵空气脉冲,但是无法让人产生声音体验。

必要条件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来,产生声音的必要条件有三个,一是波动,二是介质,三是人的耳朵与大脑(听觉系统)

回答问题

现在来尝试回答一下上述的公案。

如果森林中有一棵树倒下了,没有人在场,那么这棵树倒下时会发出声音吗?

答:不会,只会有空气的脉冲波

但这个不是结束,空气的脉冲波是什么呢?是一种触觉体验。


触觉

问题

再提出一个与上述相似的思考问题:如果在没有人触碰的情况下,树的外表还是坚硬的吗?

触觉产生的过程

同样来分析一下触觉产生的过程:

树的外壳上是原子,这些原子都带有负电子,我的手上也如此,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这些电子之间互相排斥

我的皮肤会将这种排斥的信息,传递给大脑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创造出树的外表非常坚硬的触觉,并在大脑中放大这种体验,让我感觉到

必要条件

产生触觉必不可少的条件:树表面的原子,生命体表面的原子,生命体触觉与大脑

回答问题

在没有人触碰的情况下,树的外表并不是坚硬的;坚硬不是树外表的固有属性,而是外界与意识联合起来,共同创造的感觉。


视觉

问题

问题:在没有人观察的情况,蜡烛燃烧带来的火焰光,是固有的颜色吗?

光产生的过程

光源(所有的光源都一样)发射光子或电磁能的微小波包,每一个波包都是由电与磁的脉冲构成

电磁的瞬间表现,就是光的本质

但是电磁波本身都不可见,没有固有的颜色属性;蜡烛的光也没有固有的颜色属性

以上即使没有眼睛参与的过程,仍旧会发生,不会产生有颜色的光,只会产生电磁波,其没有颜色属性

现在加入人的视觉神经系统,电磁波冲击人的视网膜,如果电磁波的波长正好在人类可见光的范围中,那么电磁波释放的能量就对视网膜上细胞产生刺激。

视网膜上锥体细胞对脑神经元发射电子脉冲,然后大脑其他部分开始运作,最终产生视觉,看见蜡烛上有黄色的光。

对其他的生物做同样的刺激,但是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的动物会有灰色的感觉,有的则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

必要条件

首先是光源,其次是电磁波(必须是人眼可见的波长),最后是人的视觉神经系统

回答问题

在没有人观察的情况下,蜡烛燃烧会产生电磁波,但是不会产生黄色的光。黄色的光,不是一种固有属性。

必须是有意识进行参与,才会产生出光。


我们感觉到的真实,是与意识有关的过程。

如果没有意识参与,声音不存在。只是一阵风。

如果没有意识参与,坚硬的触觉不存在。只是互相排斥力的作用。

如果没有意识参与,光的颜色也不存在,视觉中的一切都不存在。只是电磁波。

三 哥本哈根的猜想

其实上面的描述可以再向延伸一下,还是那个禅宗公案:如果森林中有一棵树倒下了,没人在场,这棵树倒下时会发出声音吗?

因为没有人在场,没有听觉系统,就不会产生声音,但是会产生一阵风(脉冲);注意了,所谓的风也是必须依靠触觉系统才能感知到,如果没有人在场,那么风也不存在;再往深想一想,如果没有人在场,那棵树还存在吗?那片森林还存在吗?都不存在。

爱因斯坦曾经问自己的好友,你相信“我不看着月亮的时候,月亮就不存在了吗?”

说这话的时候,他想反对哥本哈根的猜想。

对于微观粒子而言,同时存在波与粒子的两种特性,也就是波粒二象性。著名的物理学家费曼曾经做过一个猜想:粒子性与波动性同时存在,但是无法被同时观测到。如果对一个粒子的路径进行观察,那么双缝干涉实验中的干涉条纹就会消失。

这个实验在之后被科学家们做了出来,结果真如费曼的预料。

在光子通过双缝之前,摆上摄像机与探测仪器,来探测光子到底通过了哪条缝。但是实验结果令人震惊:不打开探测仪就出现干涉条纹;一旦打开探测仪,干涉条纹就消失了。

就好像光子知道探测器有没有打开一样,如果你看我,那么我就变成粒子,乖乖找个缝钻过去;如果你不看我,我就变成波,同时穿过两条缝,形成干涉条纹。

屡试不爽。

哥本哈根派给出的解释:当探测器打开时,粒子进入双缝之前就被意识观察到,波函数坍缩,粒子失去了两者可以选择的的自由,提前坍缩为粒子,从一个缝中穿过;如果探测器没有打开,那么粒子就仍旧处于波函数发散的状态,此时它并不是占据空间与时间的实体,而是处于概率的波动中,既可以是波也可以是粒子,以此状态透过双缝,产生干涉条纹。

意识的介入与否会改变粒子的表现形式。在意识介入之前,并不存在真正的粒子,只有在意识介入之后,粒子才坍缩为一种现实的存在。没有什么是真实的,除非被观测到。

宏观世界目前还不受此影响,但是已经有实验研究到分子级别的情况。

四 总结

感官体验不是对外界世界的真实反馈,更像是对外界世界进行加工塑造。重塑的目的是为了自我可以生存与繁衍,不是为了看清真实。

感官体验必须有意识的参与,并且意识在此过程中扮演了必不可少的角色,无意识则无感官体验。

在微观世界中,意识的介入与否会影响粒子的表现形式,意识介入之前,粒子并不真的存在,只有意识介入时,波函数坍缩才存在。

相关文章

  • 我们的感官体验是对现实的真实反馈吗?

    我们所能感受到最真实的体验就是感官带来的体验,视觉、触觉、嗅觉、味觉与听觉,一般来说我们默认,感官体验是对外界世界...

  • 如何辨别是否是计算机模拟的世界假设与论证

    首先我们都明白,真实的定义是我们自己认为的那种,是痛觉,视觉,感官等一切反馈给我们的体验感受。 其次我们要明白,并...

  • 关于幸福

    今晚引出思考:1,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拥有的幸福是真的幸福吗? 幸福是不是真的,我觉得是一个人的感官体验,在体验的那一...

  • 记忆的错觉02

    第二章 被弄脏的记忆 我知道感官会影响我对现实环境的体验,也知道记忆会因此产生错觉,但这感觉就是真实的不可思议。【...

  • 《必然》——未来的样子9:“互动”

    互动Interacting 虚拟现实就是营造一个虚拟的环境,但人在其中的感官却是真实的。我曾体验过一台虚拟机,体验...

  • 探索我们的感官体验

    我们体验了正念应对,而不是冲动反应,这个强有力的练习, 我想知道你是否对自己所遇到的压力前进, 以及自己在自动导航...

  • 2018-10-22

    我们如何评估遇到的现实?关键是真实化。我们如何通过我们的提问将现实真实化?首先,我的结论和现实相关吗?第二,那是合...

  • 现实世界是真实的吗?

    建立在常识基础之上的传统唯物论的基本信念是:相信在我们周围存在着一个纯粹客观的、不以人的感官而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

  • 哲学十三课 对理性的质疑

    对感官的怀疑确实是真实而有道理的,因为感官有缺陷,因此可以怀疑。就像上节课我们说的小黄花,花是由原子构成,但是我们...

  • 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是真实的吗?

    初稿 这章主要讲我们是如何感知、判断和解释我们的社会以及我们的期待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力。 总得来说我们在认识(感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的感官体验是对现实的真实反馈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cl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