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日本的时候,对日本人的规则意识不以为然,认为那是迂腐,是轴文化的表现。很多中国人到了日本,如鱼得水,因为太多可以利用的规则漏洞。由于自己的工作就与规则制定紧密相关,所以常常在想,难道这些规则的制定者,没有考虑到这些漏洞可能被利用,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吗。为什么本地人可以如此自觉,对这些漏洞熟视无睹呢。
学校研究室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原则上每个研究生都有一套桌椅来进行研究。中国学生秉承了占座传统,上届师兄师姐在离开之前,会把桌子上贴上醒目的字条,标明“occupied by xxx”。显示占领者的主权。而且一人经常占据几个桌子,哪怕用不上,也会用来囤积杂物。
研究室乱七八糟的局面下,我在观察日本学生的表现。
新来的日本学生,并没有直接去占领无主的桌子,而是跑过来问我,研究室管理规则在哪里,她想看一下。其实来了都一年了,我压根就没想到这还应该有个管理规定。在得到了我不知道的答复之后,日本学生的第二个问题是,研究栋的学生自治会在哪里。中国学生一向习惯拥护校方领导,潜意识里对参加这类组织,觉得是与校方作对,从不往前凑。当然也只能给她一个不知道的答案。
问完之后,日本学生没有占座,而是发了个邮件给学校的相关部门。
很快,学生自治会开始主导整顿研究室乱象。
可是整顿思路跟我们又是不太一样。一般情况,作为改革推动者,为了减少阻力,我们都会尽量不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是我们改革过程中耳熟能详的原则方法。我认为日本人会等毕业季之后再开始,毕竟研二的学生马上就毕业走人了,没必要得罪这些人。可是整顿却是一刀切,也就是规矩面前,没得商量。你说没有人情味的改革,也不尽然,他要求你提交一个需要研究室位置的情况说明,把自己的实际情况介绍一下,有特殊困难,还要特别照顾,分配结果经过自治会讨论,并公示。
这个我们看来很琐碎很小的事情,折腾了好几个星期,在我们看来得不偿失,程序性的形式主义远远大于了实际价值。
为此,我专门问了一下自己的老师。他说了一句,规则意识不仅是保护现实,更是给你一个踏实准确的预期,给你的是安全感。过程虽然看似繁琐,但是你有明确的求助途径,有明确的预期,有利于减少民众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
而且在看似繁冗拖沓的征求意见过程中,由于是完全透明的决策过程,大家表达了该表达的,念叨了想念叨的,各种压力和不满在此过程中消解于无形。
规则意识是现代商业社会契约精神的重要部分,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础。讲规则守规矩,不是因为我们觉悟有多高,也不是因为我们智商低,而是因为这是商业社会中降低交易成本的最佳选择。
反思各种奇葩证明。比如为了领养老金要证明自己还活着,要公证你妈是你妈。其实产生的原因,无非是产生了死亡仍冒领退休金的问题。
其实这类问题,单靠国家部门出台各种制度堵塞漏洞,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要知道,普罗大众的智慧永远超过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的知识精英。
讲规则守规矩看似是一个习惯,实际上反应了整个社会的焦虑心态。
我们,经常生活在焦虑中,往往是因为担心上不了政策的末班车,被其他人甩在身后,成为变革的牺牲品。从孩子上学,自己购房,买车摇号,再到各种考试。
我们一方面焦虑,比如排队永远挂不上号或者买不到紧缺商品,另一方面却肆意破坏规则,想着办法捡拾漏洞走后门。
在冷冰冰的社会现实中,我们其实并没有想到破题的方法,只能用脚投票,违心地做自己讨厌的那种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