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黑格尔说幸福是包含了用生活形式和社会契约束缚人类的非理性原理。
绝不仅仅是成功者的幸福。掰开解释,幸福本来是自然,却要接受折磨,经历自强、自足、自洽和自律,才能走向自由。
寺山修司说,理性社会秩序框架内的幸福,是通过超脱于乐观,进行的自我说服,是一种极为主观的自我认可态度。这种无视历史理性,直接传承古希腊概念的幸福论,和后人倡导的,纯历史理性的幸福论,两者都是矛盾的。
在他看来,胜者王侯败者贼是历史观幸福,古希腊来自第欧根尼、伊壁鸠鲁,或斯多葛哲学家的幸福则是关注个体。历史观历史价值过于关注英雄,就会忽视本质。社会的发展,如果没有造成个体的幸福感增强,就是失败的发展,造就对立的发展,引发斗争的发展,不理性的发展。
“只顾看着飞鸟,而忽视了背后整个蓝天。”仅仅是成功者感受到理性的价值,合理吗?而那些个人的幸福,同样需要人去论证。
绝对不是人生最后的幸福。如果幸福论只能终结的时候出现,讨论还有任何意义吗?通常幸福论的结果要么和现实社会进行斗争,要么是放弃式的解脱。
你说,我又不是赫拉克勒斯,干嘛要接受折磨,对不起,你依然要接受应该接受的考验,才能得到相应幸福,要不然无法得到幸福感受。这是无法言语的痛楚,可是现实。天天在美好爱情之中,那么,很有可能,时光很快将收走这份爱,天天都能够创造美好,很有可能突然就会陷入缺乏灵感状态。人只能蹑手蹑脚的担心着,胆战心惊体验着,不经意中得到意外的收获之喜。
总之,真正的幸福绝对不是最后的“悲欣交加”,都在日常中感受幸福,认同自我。
绝不是和理性对立的幸福。很多人会陷入情绪的内卷,感受到无力疲倦。马尔塞尔在《快乐批判观》中写道:“幸福与理性的对立一直刻意追溯到古代哲学。特别是在压制个人自由,和个人自我牺牲的社会秩序中,快乐观对于秩序正常化很难起到作用,除非将快乐观在道德成面上,内化并转换为实用主义。你必须将幸福物化,固化,或者变成其他可计量的事物,要不,人们会认为你是不理性的,缺乏幸福感受的。
在这样认知下,理性认知对获得幸福没有作用。如果你书店老板、大学生、快递小哥,或者是大学教授,要么斗争,要么放弃,还需要看清生活真相,理解幸福的要义和内涵呢?难道这碗饭吃得还不够艰难?还需要夜不能寐,进一步考虑大学教授也没有想明白的问题吗?
不管怎么样,这是他们的责任,说不明白,就是在割韭菜。
理性的作用,让人看清了真相,依然努力,没有放弃。学习幸福论,更多是教会自己一种方法思考,其实很难治愈,因为你需要的持续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