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一本探究国富国穷的书。
全书700页,但只看到了200+,余下的部分看了网上的摘抄——人生苦短,这种叙述冗长的科普书籍看太多并没有太大意义,且本书的政治立场实在浓重偏颇得令人不忍卒读。
在这之前,看过的探究这个话题的书籍有:
-Jeffery Sachs: 《End of Poverty》
作为一个支持援助的经济学家,Sachs主要观点是贫穷有其地理原因在,而不能单纯归结于制度或者文化因素(例子:内陆且多山的玻利维亚,只能出口高净值的农作物,以弥补高昂的运输成本);
-《枪炮、细菌、钢铁》:也是地理决定论;
-《资本主义与新教伦理》:探究了文化和宗教因素;
-《Poor Economics》:MIT J-pal实验室的创始人出的书,观点——扶贫政策的失败是因为政府不知道怎样扶贫才是有效的;扶贫可以科学化,从实验中得到最有效的方法,而后才进行大规模的推广。
以上四本书,印象中没有任何一本敢说,自己的观点是国家贫富差距唯一的解释。但Why Nations Fail一书说了,国富国穷的唯一原因就在于制度因素——包容性的制度会诞生富裕,而压榨性的制度必然导致国家贫穷和崩塌。包容性制度的代表国家就是美国,压榨性制度的代表国家是苏联和北朝鲜。
WNF一书最大的缺陷是——貌似史料详细,论述宏大,但细看都是“孤证立论”。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中贫富组合,在这个组合中或许国家制度是决定因素,而在另外一些组合中——地理、科技、文化或执政无知——则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或许地理决定论不能解释美国和墨西哥边境两个小镇巨大的生活水平差距,但同样的,制度因素也无法解释南美内陆国家和沿海国家的生活水平差距。
另外,WNF还忽略了一点——政治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政治制度的诞生绝不像两位作者说的那样偶然,它是人民为适应自然环境而演化出的社会关系,和地理、气候都有关。比如,农耕文明就容易诞生家长式的制度——因为传统农耕必须要有很好的分工协作。海权文明则容易诞生有制衡能力的商业阶层。
个人情感上,本书令人不适的还有它浓郁的西方中心色彩。一般的西方读者读这本书会很舒服——Jeffery Sachs说的“Soothing”。
缺乏基本判断能力的西方读者阅读时可能的心路历程如下:制度是富裕的唯一原因=> 美国的成功源于良好的制度=> 其余还在权威主义中的国家,你们是没有未来的。这就赋予了美国全球扩张(四处惹事)一种政治合理性。欧美在工业革命前后残酷的殖民扩张也可以忘却——制度优越性才是我们西方发展的根源。
还有,这本书也提前假定了一个恶意的权威政府。但,明治维新、亚洲四小龙的工业化、中国的改革开放,也都是在权威政府的推动下成功的。精英政府是自利的,但政府的利益不一定就对立于民众利益。
总结一下:严肃地看,这是一本过誉的书,观点片面、叙述冗长。能取得这么大的关注,是因为它很符合西方的需要,以及一部分中国人的需要。在中国,本书适合大一或大二的学生、以及有意成为公知的社会各阶层人士阅读。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