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解读》索引

《论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解读》索引

作者: VET周培公 | 来源:发表于2021-03-14 00:14 被阅读0次

俞吾金

人物索引

  • 东德的理论家弗朗克·菲德勒
  • 康德
  • 费希特
  • 谢林
  • 黑格尔
  • 费尔巴哈
  • 莱布尼茨
  • 基佐先生

著作索引

  • 俞吾金《让马克思从费尔巴哈的阴影中走出来》,载《南京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
  • 俞吾金《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6年第1期
  • 俞吾金《马克思对西方哲学传统的扔弃:兼论马克思的实践、自由概念与康德的关系》,载《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 俞吾金《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载《哲学研究》2002年第11期
  • 俞吾金《对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当代反思》,载《哲学动态》2003年第6期
  • 俞吾金《马克思本体论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载《哲学动态》2001年第10期
  • 俞吾金《物、价值、时间和自由》,载《哲学研究》2004年第11期
  • 冯契等主编《外国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
  •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6)
  •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8)
  •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13)
  • 《马克思恩格斯文库》(1925)
  • 弗朗克·菲德勒《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求实出版社,1985年)
  • 恩格斯《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程》(1844)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马克思《神圣家族》(1844)
  •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
  • 《莱茵报》(1842-1843)
  • 《德法年鉴》(1844)
  •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1821),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
  • 康德《形而上学原理》(1785)
  • 康德《实用人类学》
  • 费希特《人的使命》
  • 谢林《对人类自由的本质及与之相关联的对象的哲学探讨》
  • 康德《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1784)
  •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
  •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
  • 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1843)
  • 康德《判断力批判》(1790)
  • 黑格尔《伦理体系》(1802-1803)
  • 黑格尔《实在哲学》(1803-1806)
  •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1807)
  •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
  • 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56年
  •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罗达仁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
  •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 康德《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历史观念》
  •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
  • 马克思《博士论文》(1840-1841)
  • 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1842)

学派索引

  • 德国古典哲学
  • 马克思哲学
  • 黑格尔哲学
  • 近代西方哲学
  • 当代西方哲学
  • 黑格尔体系
  •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
  • 德国古典唯物主义
  • 德国资产阶级古典哲学
  • 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体系
  • 青年黑格尔主义者
  • 政治经济学
  • 唯物辩证法
  • 历史唯物主义
  • 后德国古典哲学
  • 神学
  • 人类学
  • 人本主义
  • 亚里士多德哲学
  • 实践唯物主义

摘要

一、 人

显然,在马克思看来,“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是德国古典哲学留下的基本的哲学遗产之一。

在某种意义上,马克思哲学归根到底是一种解放全人类的学说。这就深刻启示我们,马克思一直把人的问题理解为德国古典哲学基本的遗产之一。

二、市民社会

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的产生的过程 。

三、实践

也就是说,在观察、思考一切社会现象时,马克思都把“实践”与“直观”对立起来,把“感性的人的活动”与“抽象的思辨”对立起来。马克思不仅把实践理解为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理解为检验任何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而且也把它理解为自己的哲学与一切传统的哲学之间的分水岭。马克思甚至把自己的哲学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

四、自在之物

在康德那里,自在之物的概念具有三种含义:第一,作为感性刺激的来源;第二,作为知性认识的界限;第三,作为实践理性,即人的意志的范导性原则。

这样马克思就彻底地解开了自在之物的谜底,即康德以为超验的、神秘的、不可知的自在之物实际上正是隐藏在生产劳动与之打交道的、作为商品的“物”背后的社会生产关系。

五、历史意识

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的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从现实历史的基础出发来解释观念。

在马克思看来,观念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用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这些观念的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消灭这些观念。

第二,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第三,只有理解现在,才能正确地解释过去。

第四,历史结构优先于历史次序。

六、自由

时间是自由得以展示的地平线,而缩短工作日则是人类获得普遍自由的根本条件。

总之,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人、市民社会、实践、自在之物、历史意识和自由等要素构成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遗产。

相关文章

  • 《论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解读》索引

    俞吾金 人物索引 东德的理论家弗朗克·菲德勒 康德 费希特 谢林 黑格尔 费尔巴哈 莱布尼茨 基佐先生 著作索引 ...

  • 俞吾金教授索引

    论文 马克思对黑格尔方法论的改造及其启示,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

  • 马克思-绪论

    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 1、马克思主义(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 【每日一书】1001.《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刘玮解读 关于作者 关于作者伊曼纽尔·康德,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传统的开创者。他用“三...

  • 古典拳论的古典思考

    古典拳论的古典思考 文/趋贤 古典思维形成了古典拳论,要解读古典拳论需对古典思维作出古典思考,或许才能对神秘奥妙的...

  • 康德(上)

    伊曼努尔·康德德国作家和古典哲学创始人。出生和逝世于德国柯尼斯堡,德国哲学家、作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

  • 《美学》:美学的哲学基础

    中国当代的美学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实践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

  • 黑格尔

    黑格尔(1770-1831年),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以辩证法著称于世,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 《政治学》学习日记之马克思主义框架

    马克思主义主要包含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构成。三大部分分别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2)

    马克思——达尔文 一、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德国,1818-1883年) 马克思不仅是哲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解读》索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mf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