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学习状态似乎不太理想,也不太专注,总觉得目前学得东西都没有起到作用,感觉是在瞎忙,方法不对,方向也不明确。之前那些信心满满的计划好像都慢慢失去了意义。
练习口语的时候觉得没有用,以后用不上;看书的时候也觉得没有用,因为看的也不是专业知识;甚至连文字都不想写了,觉得写的文章又不能赚钱,写的东西也没有用,写作本身似乎就是在浪费时间。感觉稍微好一点的就是学习日语了,第二轮自学,在开始看视频课程,虽然也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是心里或多或少有一些安慰。最后一点乐趣应该是画画了吧,坚持七天了,每次画的时候心里都很平和,人是静的,心也是静的。
其实导致这种状态,就是学习懒散,缺乏活力和动力这种状态,其原因我是知道的:觉得学得东西都没有用,也就是没有及时的回馈。我很想说,其实它们并不是没有用,只是暂时没有用上。也许我现在就是在为以后不知什么时候会出现的机会做准备呢。可是这样太不确定了,我更希望的是自己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那样努力才有动力和意义。
本来写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至少给我带来了很多美好的感觉。落到实际生活中来,我也不愿意用写作去赚钱,就像写上次那样的科技数码文,真的没有意义。写小说吧,也深知自己没那个水平,想象力也不够,自己读的小说本来就少,而且现在的网络小说大多数都是假的。比起虚假的文字,我还是喜欢真实的东西,写写日记,写写生活感悟,读书心得,或许写作对我的意义就在于此了吧。我再次感受到了:当我们把喜欢做的事情变成了一种目的去达成的时候,喜欢就失去了原本的情感,我们甚至会失去对这件事情的喜欢。
难道生活中就不能留有几件真心喜欢,只为坚持,而不去期待回报的事情吗?
再说说看书吧,平时都在看人际交往,心理学,经济学,投资理财,写作等方面的书,比如《好好说话》,《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沃顿商学院》等。其实这些书都是值得看的,可是当我花了大量时间来看这些书后,最近却不太想看了,还是这个想法:没有用。我真的不想给自己这么消极的暗示,可是我的感觉是:现在没有用上,以后就忘了。写到这句话时,我突然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事情:我在看书的时候没有做笔记,只是系统地看书,划金句,可是我很少回头去重读这些划线的内容,也没有认真地做一次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其实就算我这样做了,现在也不会有什么用,但是我不确定我会不会多一份充实感。
现在的状态是,生活慢下来了,想学习,却只想学有用的东西,就是可以靠它实现经济独立。
而画画呢,是真心出于喜欢。只为静心,希望自己能够把它变成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说到画画,就想到摩西奶奶。
看到别人的画可以卖钱,别人的绘画成长可以制成付费课程,其实自己也没有靠画画谋生的打算,至于插画师,就顺其自然吧。那些名师也是从零开始的,他们最初也是零基础,可是他们有那样的决心和目标,他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中的艰辛和苦楚也只有他们自己最能感受到。所以他们能成为大师,我一点也不羡慕。因为他们付出了,收获是他们应该得的。
而我只是把画画当生活情趣去热爱,去坚持,我更喜欢这样的感觉。
一直最引以为傲的英语,也渐渐失去了热情,曾经是那么如痴如醉地投如,而今却觉得它没有用,我真该骂醒自己了,怎么会没有用呢?是我自己没有学得好吧。我在想,也许最后我会选择当英语老师吧,这个曾经首先就被我排除掉的职业,最后也许会成为我迫不得已的妥协。想想在时间面前,人真的是经不起折腾和考验,我们的时间有限,不可能一辈子都在寻找和准备的路上,总得找个目的地歇歇脚。
还剩一个日语了,也是出于纯粹的喜欢,之所以还保有热情,估计是因为它是一门新的语言吧,我学习它不到一年的时间,自学也很快乐。而对于新东西,我们总是能够比较容易就看到回馈。毕竟学会一个东西并不难,难的是学好一个东西。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做到极致,才是真正的牛人。
下午在写作群里寻求大家关于写作的建议,想知道写作到底有什么意义。其中有个朋友说了一句,大概意思就是,自己喜欢就好,喜欢就坚持下去,喜欢就有意义。记得以前表姐也这样跟我说过,然后我也一直奉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永远都不算是浪费时间。”我希望自己可以找回这样的初心,坚持做喜欢的事情,像呼吸一样自然。
群主老师后来体贴地私信我,问我是不是写作遇到瓶颈了。此时我突然发现其实自己不是写作遇到瓶颈了,而是人生遇到瓶颈了。
每一天都是新的起点,从零开始。
最后我不得不试着告诉自己:“我真的不是写作遇到瓶颈了,也不是人生遇到瓶颈了,我发现是自己在偷懒。”
看看这洋洋洒洒一千多字,根本就是毫不费力,文思泉涌,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写的不怎么样,也的确没有什么用,可是至少是我的心声,我记下了我此刻的心情,它们是我真实的情感和迷惑。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我在梳理自己的思路和人生。最后我的心是不是又通透明朗一些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