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5

作者: 房夏巴随笔 | 来源:发表于2019-11-05 12:19 被阅读0次

年纪轻轻本该磨炼坚定的意志,却沉溺无尽的欢愉;年纪轻轻本该享受无尽的欢愉,却染上思念的忧郁。

最想得到的时候,不仅会幻想自己已经得到,还最怕失去,这就叫杂念;得到以后,便想得到更好的,这叫妄念。

即使最初特别坚定选择的路,走的时间长了也会疲惫,也会想象一下那条被遗弃的路途有什么风景。

处于梦境中很少会意识到自身在做梦,在意识到这是一场梦、很快又睡去,则梦仍可持续,亦或还可以换个梦继续做;如果意识到这一事实,还想把自我意识强加到梦中,梦就随之变质、破碎、消失。要么我们从睡眠中惊醒,要么意识被困于梦的形式,产生梦魇。

人在苦恼的时候就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它,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人的内心有自我不了解的地方,这是苦恼产生的原因。其二、人们说的话有时候不是实话,这加剧了苦恼;人们说的话都是人们内心的自我体验,在遇到了自己内心不了解的领域时,自我摸不清体验,便不能保证他说的话。

一个人若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便获得了正直;然后走向感性,被情所困;当走出感性,朝向理性;在理性中面朝自由,之后体会到被最初向往的自由所束缚,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一个人总以为自己理性,却意识不到自己的无知,甚至觉得感性都太低级,至于自由定是随心所欲,而这正是无知的表现。

如果生活出现意外或者应接不暇,偶尔还莫名苦恼,那定是哪出了什么问题。

无论如何都别追求忙碌。

生活本无格式,只是时间太久、积习难改,才充满了喜怒哀乐,这是积习而不是生活的趣味。

得到前极度痛苦,得到后并无过多幸福。为什么不在之前便思考一下是否真的需要呢?然而不得到怎么能知道需不需要呢?这真是个伤脑筋的悖论。至于最后舍弃的勇气也消失了,只好又回到痛苦。

内心匮乏又没耐心的人,除了忙着充实生活,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

不管是树叶的飘落,还是苍蝇在桌子上的爬行,抑或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都反驳不了万物运行机理,恰相反说明了自身的无知。

我们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我们应该有我们所向往的生活,随着生活阅历,我们会明白——我们只能在通往我们所向往的生活的路上。当我们得到了我们曾所期待的生活,那么这种生活就 不值得再停留。

如果对一个事物产生了感情,那绝不是纯粹的一种感情。

若时代给披上一件外衣,就为真理遮上一道面纱;若被光鲜的外衣吸引,真理就远离而去。

某一情绪的持续总需更甚的事物来满足,这好比是掉进了无尽的加剧循环圈,此类事物一旦终止,随之而来除了无尽

2019-11-0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11-0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ps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