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冬日难得艳阳高照了几日,马上就摆出一副“别高兴得太早”的脸,淫雨霏霏,隐天蔽日,光阴如滞,度日如年,是人都差点憋出抑郁症。然鹅,像我这样的无知者永远是无畏的,总有一万多种办法打发时间,譬如看场电影——当然在家里。
早就听朋友介绍,有本根据历史上第一名女性指挥家安东尼娅.布里克的传记改编的电影《指挥家》,——讲的是出身底层的安东尼娅在上世纪30年代,凭借自身的努力与坚持,在男权与上流社会的轻视之下成为出色的指挥家的故事。
有评论说,这是部女权主义的电影,尽管有许多诟病,但电影拍得还是很励志的。女主角顶着被鄙视被嘲笑,成功证明了自己。
评论的最后一句,我实在在电影里看不出。安东尼亚最后只能指挥一个全女班的交响乐团,临了还解散了。在结束时,电影意犹未尽的打出的字幕倒是属于点睛之笔:世界最具权威性的古典音乐刊物之一《留声机》杂志在2017年3月6日,评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50位指挥家,安东尼亚没有名列其中,也没有一个女性。
其实活跃在国内外舞台上的女指挥还是很多的啊!我这样孤陋寡闻的也知道好几位——西蒙·杨、马琳·阿尔索普、娜蒂娅·宝兰歌、西本智实,国内也不乏如郑先生、张美女、吴大姐这样的顶尖指挥。
创办于1923年的《留声机》杂志,每年一度的"留声机大奖"是世界古典乐坛与“奥斯卡”“格莱美”级别雷同的行业重要评奖。安东尼亚的落选是因为技不如男人,还是性别歧视?我不敢说。
“指挥”一词,现在解释为“管弦乐队或合唱团”在台上的那个背朝观众,拿着或不拿着小棍子上下左右比划的那位。不管今天的指挥愿不愿意看到,在外语中,这个单词还有公交车售票员和列车员两个义项。也就是说,“管弦乐队或合唱团”的那位和公交车售票员、列车员同属一个系列,——尤其是在今天交通工具智能化运行中,——有,很好;没有,也无所谓。
追本溯源,在中文里,指挥是个军事术语,是指某一军队或某场战争的最高首领。在中国军事历史上,指挥倒是几乎清一色是男性。
哈哈!就在此刻,我就知道有人不服气了。是不是在扳着手指数着例外?好吧,我来帮你数,反正用不了一个巴掌。
妇好、花木兰、洗夫人、平阳公主、樊梨花、佘太君、穆桂英、梁红玉等等。看来一巴掌手指不够用了。别急,别忘了,除了甲骨文记载的妇好,算是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性军事统领外,其余的大多是靠演义、传说的口耳相传,而非通过所谓的正史留芳百世的,有没有这回事还有待举证呢。
差一点忘了,早年有部电影《战火中的青春》是根据陆柱国小说《踏平东海万顷浪》改编的,讲了一位女扮男装的解放军副排长高山。
从花木兰到高山,千百年来有个共同的称号“巾帼英雄”。英雄就英雄了,干嘛前面冠以“巾帼”二字?还是那句话,“战争,让女人走开”!你不走开可以,想打入男性世界,首先要与男性同化,要过男人的日子,做男人的事。吃喝拉撒向男性看齐,化个妆什么的免谈。但是,这样迁就了男性,质疑也就来了:如果女人变成了男人,那世界要女人干什么?
为迎接可能的战争,现在军队已全球改观,不排斥女性了。女性也有担任军事指挥的,也能“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了。但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艺术的指挥似乎还不太“张”。
芬兰指挥教父帕努拉斩钉截铁地否认女性指挥家。俄罗斯指挥瓦西里·派切克强烈指出,“女性的性别特征容易使乐团分心”。心理学家也发声了,说,“人们通常接受比自己强壮、声音比自己大或者更有攻势的人作为领导者。女士在这些方面完全不占优势。”这倒也是,西方古典音乐历史中,女性是被排除在外的。不用说指挥,连歌剧为飚一个高音,也宁可把男性变成阉人。虽然也有同情者宣称“指挥只是一种技术,根本没有理由证明女性不能够将这门技术发扬得更好”,但是声音很弱。
似乎一切还是围绕了“性别歧视”,还把道理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不过我想,如果推倒了“性别歧视”,女性就能扬眉吐气了?真正推倒“性别歧视”的,是女人理直气壮地把自己当女人。
女性可以与男性平起平坐的意义在哪里?仅仅是可以站着撒尿,坐着喝酒吗?仅仅是在地球上多了一个有女性性徵而干着与男性一样的事的女人吗?肯定不是。
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的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有一句名言: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的。我就纳闷了,她为什么不敢说“伟大的灵魂,都是雌的”?
我更欣赏一位男性——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周国平。他说,如果一定要在两性之间分出高低,我相信老子的话:“牝常以静胜牡”“柔弱胜刚强”。也就是说,守静、柔弱的女性比冲动、刚强的男性高明。
女性是永恒的象征,女性的伟大是包容万物的。女性是通过自己的宽容、柔软、细腻,凭借听觉系统的敏锐,逻辑思维的形象,以及与人和谐相处的习惯来驾驭周边世界的。很多时候,女性体现出来的“无事不胆大,有事不胆小”是男性远不能与之媲美的。这样的灵魂,何必一定依靠上雄性?
如果说,一位学生完全照搬老师的全套本事而没有自己的东西,充其量只是老师蹩脚的翻版,是一件赝品。那么今天,在男性长期统治的指挥舞台上,女性指挥如果完全照搬男性,那也只是男人蹩脚的翻版,是一件赝品。
前几日遇到一位传媒学院的影视博士。他感叹今后的电视台日子会不好过,真实的主持人迟早会退出银屏,因为当今科技完全可以在电视传播中仿真一位一字不错、字正腔圆主持人。这一点是毋庸讳言的,就像当年的深蓝机器人。
卡内基·梅隆大学许峰雄博士研制的深蓝机器人,有32个微处理器,每秒可以计算2亿步棋,存储了从18世纪到当时的经典对局,可以搜寻及估计随后的12步棋。1997年5月,深蓝挑战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并战胜了他。
想到此,我后背一凉。我仿佛看到了,指挥终于有一天也会有个机器人。他(还是它?肯定不会是“她”)存储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50位指挥家”的所有资讯,作品理解和诠释可以集大成而天衣无缝,挥拍图示可以一招一式十分赏心悦目,俨然就是空前绝后的。
所有的男指挥都会输在机器人手下,因为提供机器人资讯的50位指挥家都是男性,无一女性。当年不买女性指挥帐的乐队乐手,现在也断然不会买机器人的帐。
现在,轮到女性指挥异峰突起,施展拳脚的决定性机会到了。她们绝对可以彻头彻尾做回女人,不做假小子,扬长避短,把性别优势发挥出来。他们注定是与机器人指挥唱对台戏的鲜活力量。
我预言(当然预言的分量不会超过打一个嗝):女指挥的世界,和我面对的天气一样,今天下雨,明天下雨,过几天还要下雪,但是,灿烂的太阳一定会升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