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炉边闲聊杂的谈秋麓拾遗
中国合唱关系现状的思考

中国合唱关系现状的思考

作者: 徐小多杭州 | 来源:发表于2017-02-01 19:07 被阅读6067次

    我在“简书”上对今年央视音乐频道“合唱春晚”著文的《闹剧落幕后的想法》在昨晚点击率已上万,现在还在继续,但节律明显减缓。可见年初二央视的“合唱春晚”引起的波动,最高峰值已过,我可以冷静的根据时态发展,做些梳理和分析了。虽是后知后觉,但属必要。

    收集一下能见到的意见或评论,大体归属有三方:合唱群体;央视导演;观赏群众。为了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我把三方简单作个界定。

    合唱群体:是指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方式在一起进行合唱活动的人群。群体包括各级合唱社会团体(如合唱协会、合唱联盟等)、专业和业余的合唱团体、合唱指挥、合唱词曲作者、合唱音乐评论及合唱活动组织者。

    央视导演:是具体确指在央视音乐频道就业,根据绩效拿报酬的,导演了“合唱春晚”的王同学。

    观赏群众:观看了或未观看“合唱春晚”的,但在之后加入吐槽的朋友。

    “合唱群体”与“央视导演”的观点看法冲突。双方在微信、简书上往来的一些言语可做佐证。

    合唱群体之甲:昨天晚上央视音乐台的合唱春晚,让全国热爱合唱的朋友看的太失望了,大家盼望能欣赏到一台高雅的合唱盛宴,结果我们没看到多声部的演唱,没听到优美的和声,没看到沉着冷静的指挥,看到的是一台乱哄哄的闹剧。

    王同学:我特别想知道,这里面的所谓指挥们都没有名字吗?想说出自己的观点确不敢署名能说服谁?谁又能认可这些指挥有权威?……为啥要隐去这些指挥的名字呢?不好意思见人吗?放到桌面上来讨论啊!哪个规定的合唱就必须有钢琴伴奏,必须有指挥出面呢?有定论吗?我看到很多的合唱呈现都没有指挥啊。

    合唱群体之乙:王导何必要知道(留言的)是谁呢?难道你心目中没有值得尊重的指挥?主动去问一下不就结了。再不济,中国还有个合唱协会,也在北京,劳王导大驾去一趟(了解一下什么是合唱)也不是难事。

    王同学:所有的节目都是指挥(在台下)用心排练出来的,怎么就没有了指挥了呢?难道非要指挥上镜了才叫合唱吗?

    合唱群体之丙:王导演看来还是以老大自居的心态看待批评。如果是外行人导演你们央视的节目,我估计你也会骂娘!换位思考一下,这样所谓的合唱春晚背离了合唱的理念,误导了大众对合唱的观感。合唱指挥们有意见肯定是正常的。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您必须要审视及接受这样的批评!而不是以“喝水被噎死怪水杯”这样的歪理搪塞过去!这样对你来说只能贻笑大方!

    “观赏群众”的话就各有重点了。

    觉悟型意见:昨晚从头到尾看了翘首以盼的合唱春晚,不知是自己作为一个合唱队员孤陋寡闻,还是被时代拍到了沙滩上,虽耳目一新,但总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看的东西。现看到同行精英的评说,才恍然大悟!!!

    理解型意见:至于吗?导演肯定也是想要舞台效果更好,难道非要一群人弄个站台规规矩矩唱才叫合唱吗?什么都在改革,在市场决定一切的今天,有创新,有观众看得不打瞌睡就算用心了!

    规劝型意见:导演想做这个节目可以啊,但是能不能换个名字,不要跟合唱扯上关系?还不如改叫歌唱春晚

    愤怒型意见:圈内极少教人不懂艺术还装腔作势。艺术是圈外大众(的)。全中国人民高兴就行。老夫子,一个春晚又不是专业合唱比赛。狗屁专家指挥!

    言者无罪。忠言逆耳。不同意见的碰撞本身,就是对中国合唱的另一层面的重视。因此,我又有了一些后知后觉的话,切中的主题是:中国合唱关系现状的思考。

    合唱群体与央视的关系。

    在这里,央视可以作为是中国主流媒体的代名词。

    大家记忆犹新的2008年3月16日晚,当“隆力奇”杯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鸣锣开赛后,我们合唱群体的多少人热泪盈眶了。这是24年来大合唱首次纳入央视的“青歌赛”。全国人民奔走相告,领略了丰富多彩的合唱类型。大赛总策划秦新民介绍,出于丰富比赛项目和发掘新人新作的考虑,合唱纳入到本次大赛当中,合唱类别有望成为本届青歌赛的亮点之一。不少富有特色的合唱队参赛水准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合唱的精髓在于和谐和统一。首场比赛水平之高、形式之多样令人吃惊。”担任大赛点评的著名指挥家李心草说。

    十三届、十四届的央视“青歌赛”,对中国的合唱团队起到了积极宣传的作用,对中国合唱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对无数人投身合唱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后,包括各地的媒体进一步关注了合唱,合唱在中国慢慢摆脱了单打独斗、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客观的讲,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就没有在延续。但是,不能因此就否定了央视,以及全国各地媒体曾经为合唱做过的努力推介。这样的机会是否再来?我个人是乐观的在等待。

    央视音乐频道的王同学是个例,不足以因此而否定整个中国主流媒体。王同学此时应该还是很郁闷:没有功劳还没有苦劳?

    将心比心,让一个不懂合唱的人去跨界趋奉合唱是很危险的。他没有思想准备,还以为可以搏得掌声,却不料事与愿违搏得骂声。让他在两天内反省,换了你,做得到吗?他现在只能“死鸭子嘴硬”以维护他的最后尊严。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正常反应。我们不必再用专业去烧烤他了。我们只需记住:央视和全国的媒体对中国合唱功大于过。王同学不是央视的代表,更不是全国媒体的代表,只是一个没有好好学习,也不想好好学习的懒孩子而已。

    合唱群体和观赏群众的关系。

    合唱群体和观赏群众的关系。其实这两者是互通的,是相互转换的。

    合唱群体因为从事着一项自己感兴趣的,甚至是自己愿意为之牺牲的艺术事业,所以会格外高看了合唱,不允许他人错误染指。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是需要大力褒扬的。但是,若把合唱搞得“万般皆下品惟有合唱高”,也是大错特错了。

    我们都是从观赏群众中走出来——有的是在幼小,有的是在老年——慢慢接近合唱的。我们应该比所有人都理解观赏群众。他们对合唱的误解又怎样了?我们的中华民族作了五千年对合唱不了解、不喜欢、不认同的观赏群众,近一百年才开始接近了合唱。谁去消除观赏群众对合唱的误解,谁去吸引观赏群众对合唱的追捧?我们这些合唱人难道就没有一种失职的疚愧?

    一位我尊敬的指挥在微信上交流:我经常给我们的合唱团员说,合唱就是一个小众艺术,永远不是大众艺术,告诉你大众最爱看什么?大众最爱看脱衣舞。

    我觉得说得不妥,回复了他:合唱不是小众艺术,是呈金字塔的大众艺术。基层是能夠观赏并懂得欣赏的普鲁大众,中间是参与的广大爱好者,顶层是具专业水准的团队。没有基层的热心观众,合唱无宽度,没有中层的热心参与者,合唱无高度。央视音乐频道的“合唱春晚”做了件釜底抽薪的事,动摇的是中国合唱基层,而不是中顶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很危险。中国合唱曾经历了漫长的大众群众歌咏年代,这是历史使然,现在我们费力在培训的,是大众对现代合唱的审美意识。可以说,让中国合唱走上正规,最难的就是扭转基层(包括许多行政领导)对合唱不合时宜的认知,而“合唱春晚”却在此时横插一杠,用自以为是的合唱让基层大众走入了另一个谬误,实在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一位我崇敬的作曲家留言“合唱是一门严肃的高雅艺术”。说得好!这里的点睛之笔是“严肃”。合唱不允许被人亵弄,被人轻慢。合唱需要我们维护,但不意味着我们要关起门来自吹自擂,以“小众”沾沾自喜。

    合唱群体之间的关系。

    这是所有关系中的最重要的关系,但也是我最不好阐述的关系。

    《诗经·小雅·常棣》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意思是说:兄弟内部有分歧,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我们今天在“合唱春晚”面前表现出了合唱群体的一致,但是不意味着我们自身没有分歧,没有问题了。

    作为一个接触了几十年合唱的我,除了在数个基层合唱团、文化馆做着“赤脚医生”工作,也在省合唱协会担任信息收集、活动宣传的中层工作。我对合唱群体之间的关系感慨颇多。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所以我不赘言过多,只引用两段微信留言,抛砖引玉,发人省醒。

    其一:感谢尊敬的徐大哥徐老师写的这篇文章。各位亲看完后可以吐槽!就如某老师说的好“我们吐槽以后还是要关注合唱指挥本身存在的问题:没有认真研究合唱作品、对指挥技法的研究还很生疏、音乐织体语言的走向、练声曲目的选择、作品的理解等。如果基层指挥不认真对待这些,何来让其他人尊重!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合唱的发展与进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无法一蹴而就,很多指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想自己的做自己的。没有与外界沟通,缺乏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带出来的合唱团当然水平也就低下。这或许会戳痛很多人的内心。但事实就是如此。努力吧!中国的合唱指挥家们!”

    其二:我们能用实力征服听众吗?

    我想把它作为结束语,作为对我们所有人的鞭策。

    我们能用实力征服听众吗?

    我们能用实力征服听众吗?

    我们能用实力征服听众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8fd0faa5b5e1:谢谢徐老师给我们合唱人带来的思考与解读,一直在关注大家的评论。合唱道路上很多坎坷,这次央视的合唱春晚也算是合唱界的一个关口吧。中国的合唱之所以落后于世界除了基础性的教育滞后外媒体的传播功能也相对较弱,许多优秀的合唱演绎只能在一些视频网站上看到,而主流媒体却很少播出,这也给合唱的发展及大众认知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中国已经注册了的合唱团队就有十几万,那么还有那些没有注册的呢?加起来如此庞大的队伍,所以说合唱已不是什么小众艺术了。如此庞大的团体如此火热的艺术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参与其中是一件功德多么高尚的活动啊,可以说合唱己不输流行音乐。但翻遍央视频道却看不见一个象样的合唱栏目,一个《歌声与微笑》栏目也是草草做了一年偃旗息鼓了。想必是央视也想做好合唱栏目但是拉不到广告,收益不高又不想出钱好好打造,所以合唱就成为了央视口里的鸡助即不好吃又不能丢掉。所以现在合唱只是合唱人的合唱,在央视人的眼里,可能合唱是老年人的合唱,是消遣用的,所以不用那么用心的去做什么合唱。
        在这里呼吁合唱协会多做些公益培训活动,在各地区设培训点让想学盼学的人能受到正规的教育!
      • d91b4129a61c:这水军一个个评论写的太专业了 不明真相的群众路过
      • db33e7b2302a:什么是合唱?它在声乐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合唱一,群体参与,二,它的交响性:音程的复合(声部),二,音色的复合,同时唱响交织在一起。是既有厚度的叠加融合,又有音色彩的丰富。关于指挥,众所周知,欣赏合唱艺术~听合唱看指挥,听,是通过声音传递信号,看,是通过视觉得到信号。指挥传递的视觉信号,不光是给合合唱队员的,也是传递给观众的。指挥,歌唱,伴奏,是一个表现整体。(无伴奏合唱除外)
      • 1e9ffb2dfe91:读了文章以后很长知识,就想说一句话中国的合唱人一定能用实力征服听众……。
      • 沣西先生:合唱水平是基础音乐教育国民素质教育的体现!“对于非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它也无动于衷!”合唱人一直在努力,路还很长。只有筚路蓝缕,继续前行,提高教育水平,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征服观众。
      • e5e6c0d899d4:合唱艺术在中国仍至世界早有定论,如不然随便百度就能呈现出许许多多的中外艺术精品。我们中国热愛合唱艺术的老百姓最直观、最喜欢的总政、武警以及国内优秀的合唱团经常演绎优秀作品给大家带来了无法比喻的精神盛宴
        。央视王导这次所设计导演的这场晚会为什么让全国广大热爰合唱艺术的观众失望?为什么让滿怀憧憬的央视王导大跌眼镜?归根到底是他至今未深刻理解合唱艺术的内涵。当然即然叫合唱必然有合唱的精髓,这台晚会有唱、有舞、服装亮丽但为什么还引来这么多非议?就是丢掉了合唱的精髓,整台晚会听不到美妙的和声,听不到层次分明的混声旋律。只见呼呼拉拉的热闹场面。当然合唱可以不用指挥但4一8声部所进入时间和节奏点需合唱团员掌握的洽到好处,这就是高超的艺术规律。人越多难度越大,黑鸭子组合为啥能风靡全国?美妙和声让人耳目一新,让人听的如醉如痴?这就是美妙的和声。我是一个喜欢音乐的爱好者也是合唱艺术的忠实粉絲。央视的王导你如果仍然认识不到为什么这台合唱春晚得到了费力不讨好的结果,那就是你沒有认识到合唱的真缔。硬把不挨边的其它艺术往合唱上靠,就有指鹿为马的嫌疑了。



      • 96be01eae631:值得大赞的好文!
      • 心随天籁:改革?创新?但不要出现“腐败”人物。
      • 王一凡TeamLeader:写得中肯
      • 窖主:其实有个技术问题大家都忽略了,我国目前的电视系统是单声道的,加上电视机普遍比较差的音质,这样的系统放合唱是不可能好听的。我们的电视主要是用来“看”的,导演这样搞晚会思路没有错,错主要错在把“合唱”这个词儿用错了
        窖主:@徐小多杭州 即使载歌载舞,在合唱群体的概念里应该还是唱和听为主,而不是跳和看为主,所以合唱跟电视媒体还是天然不相容的,合唱真正的生命应该在音乐厅。老百姓是“看”电视而不是“听”电视的,所以他们当然不能理解这边的诉求。至于指挥嘛,可能的很多人觉得有没有指挥是没区别的罢,如果这样的确指挥没有上台的必要了,还挡人视线。无知无畏,唉
        徐小多杭州: @窖主 您说得有理。大家纠结的是晚会混淆了合唱与独唱、歌伴舞也的各自特点。其实现在也有一类合唱载歌载舞的,有可看性,当然也有争议。
      • cf730799358a:直言不讳!一百个赞!
      • 810abf7ca2dd:徐指挥写的文章非常值得拜读,长知识了
      • d87ad94a49a3:转徐老师的文章

      本文标题:中国合唱关系现状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dl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