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在“人民公园”为女儿相亲的大爷红了一把,因为他的语出惊人:“一万块钱就是讨饭吃”,让很多人感慨,也引发了大讨论。
有的说大爷说的没毛病,在上海月薪一万确实紧吧;有的发现原来自己何止是讨饭,那简直就是喝西北风的;还有的质疑大爷的相亲观,认为大爷将婚姻建立在了物物交易的基础上。
在上海,大概没有人不知道“人民公园”相亲角这块“圣地”,它近乎荒诞的存在却成了魔都的一个特色场所,引得人们争相前往探究。
存在即有道理,这里浓缩了这个城市的婚恋爱情观,反映了都市繁华喧闹的背后,人们在精神上的孤单,以及遗传学上对后代繁衍的渴望。它显示了这个中国最前卫时尚的城市中,男女结构比例和文化的特点,赤裸裸的“明码标价”,让单身的男女像商场里的商品,待价而沽。
以前对相亲这件事,T同学还是比较抵触排斥。女性内在的自我崛起,怎么能够凭借你家几套房、年薪多少万来决定要不要坐在一起开始彼此了解呢?它,理想的婚姻,不是应该建立在因缘分而结识的两个人,然后熟悉起来,慢慢的或者火热的走在一起,最终因为性格、喜好、三观而发展成为恋人或建立家庭的吗?
直到,T发现这个残酷的现实:自己也被剩下了。这时候,她才意识到,这个关系不管怎样认识和深入,它总要有个“开始”才行。至于这个开始,喜欢或者不喜欢,最快速的途径,就是
相亲。
1. “我有房,你跟我一起还贷,再生俩孩子”
于是,在朋友的不断催促、积极帮助、和热情联络下,T同学终于妥协,加了朋友的老公的同事的微信,开始了这个隔空的“交往”。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的,没聊两回,对方就把自己的条件和期望值摆了出来:
“在昆山有套房,在还贷,在老家也买了一套;希望女方可以跟随他回老家发展,一起还贷,再生两个孩子” !!!
...... ......
T无语:程序员的思维果然直接。可是谁让T是一个能理解他人的人呢,忍着后面继续了交流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仓皇的败下阵来,找个借口溜之大吉,从此删掉微信,再也没有任何联系。
这样赤裸裸的摆条件,甚至都没有进行基本的精神层面的交流,也是让T醉了:为什么是男方在提出条件和要求,而没有先去了解一下女方的期望呢?
似乎,这位男士很有主动权和选择权,也许认定了T的年龄不能等,于是他要守住自己的准则,来要求对方妥协和适应;当然,也不排除,自己先提出,看女方是否可以接受,然后再商量的可能。不过,从后面的沟通中,这一点没有得到确认。
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说自我中心也好,说传统男尊女卑的文化也好(即便今天,依然有很严重的男权思想,不懂得尊重女性),相亲市场上,谁占据优势,谁就占据主动权,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自然法则。
优势是什么:男方有房、有车、有好的工作、有社会地位、有实力有资源;女方年轻、漂亮、能生育、有稳定的工作、也要有匹配的经济实力,然后是性格好、有趣、谈吐得体。
它充分地验证了先有物质基础,再有上层建筑的理论。“想谈情说爱?先把贷款帮我还了,我有房,你可以来,一起还贷,然后再给我生个孩子,咱们一起过日子,其他的再说。”
2. “我很注重精神”,可是为什么谈论的全是物质
最近,J同学也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场相亲。从见面认识,到后面的两顿饭、三次相处,再到最后结束,say goodbye,不过半个多月之余,之迅速,让J同学自己都瞠目。
感受就好像,彼此看到了货,试用了一下,有些用途还可以,不过还是有不足,em...不太完美,不太合适,还是再找找其他的吧。于是,就这样没有成交,干脆利落,没有浪费彼此的时间。
回想起。作为首次相亲,感慨倒是不少,也长了一些经验。总体下来,就像一场面试,面试的结果就是:没有通过考核。
对方很礼节性地说:我觉得我们还是适合做朋友。好吧,多么经典的拒绝用语,简单的J同学还真以为可以做朋友......所以,第一个经验就是:当对方说“我们适合做朋友”的时候,亲,你要明白,你被拒了。
不明不白的被拒,J同学深刻反省: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思前想后,有几点挺关键的:
1. 年龄。其实对方还算是一位相对优质的对象,外企中高管,彬彬有礼,这样一说,似乎好像人家挑剔也是正常的(女士们是不是自己也已经给自己这样先入为主的意识了呢?)。如果J同学不暴露自己的年龄的话(因为长得比实际年龄看上去年轻,所以很多人误以为J本身年纪就小),对方应该会是一个很愿意给J职场建议和人生指导的人,毕竟成功的男士总喜欢被人仰慕和欣赏。
只是,第一顿饭J同学就没hold住,十分坦荡的如实相告。然后,之前的热情相约,电话里的谆谆教导,就变成了后来的再也不主动联系。年龄或许不是决定因素,但一定是个影响因素。
2. 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J同学其实很阳光,也比较文艺清新,就是爱开玩笑,用一种玩世不恭的轻松态度对待纷繁复杂的生活和压力,这恐怕是她的一种生活哲学。偶尔也透着一点消极忧郁,文化人不都这样吗?咳咳。于是,她的“不正经”对于一个企业的管理者看来,就有些不太能欣赏了。虽然觉得J很有趣,但是生活态度或许更重要。谁都想要一个积极阳光的人陪伴吧。
3. 穿着印象。在大型外企工作久了的人,或多或少有一种傲娇的心态,生活层次高嘛,就挑(矫)剔(情)一些。人家真可能会玩几次突袭,看看日常工作生活的你,是怎样的穿着,低头扫一眼你脚上的鞋子,来判断你的收入水准、生活质量和品味。J同学就搞砸的不能再砸,因为性格奔放,对方几次突然邀约造访,J的穿着都不入流,最重要的是:三次见面脚上穿的都是同一双廉价的运动鞋。
老实讲,其实J也很讲究有品位的,虽然没有大名牌加身,小牌子还是有的,也一贯OL风,知性又气质,职业又吸睛。只是现在的公司类型和风格,休闲居多,尤其那三次,一次赶火车,一次去运动,J同学也无奈:也没撞到自己好好打扮的时候呢,也没说提前约一次做些准备呢。
所以说,不管怎样,女人都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姿态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不是为了迎合男人的口味,而是自己由内而外的自尊和自信。
4. 自卑的心态。因为不屑于相亲这种方式,认为通过这种方式不会修成正果,所以J同学也没有很认真的态度对待相亲这件事情;另外,J的潜意识里也认为对方比自己优秀,自己不够好,而配不上对方,于是也不会有结果。
所以,后来,就是,没有后来了。
前面几点都是J同学深挖本质剖析自己得出的因素,有内在也有外在的。但是细想,正经坐下来谈论的话题,却不外乎去过哪些国家,家里什么情况,有没有房,兄弟姐妹什么工作,投资收益有多少等等。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吧:硬件的,才是杠杠的。
什么软件、潜力,是不是一块待抛光的璞玉,都不重要,对方没有时间去打磨你,也不愿花时间去投资一只潜力股,他们更想快速看到眼下的收益。
短暂的相亲经历,就把对方的经济状况review了一遍,然后加上感觉和判断,初步进行了筛选。就像面试,综合各种criteria,分析权重,然后决定选择。
走过一遭,才发现:原来社会如此现实。都不给你过多的时间浪费,让彼此了解彼此的精神层面。原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底两层完全就可以决定。
欢迎来到成人的世界。欢迎来到上海的交友活动和相亲圈子。
如果你对自己认识不足,那么请来这里;如果你想让自己多积累一些情感方面的经验,请来这里;如果你想看看自己的市场价位,了解市场行情,也请来这里。
这里浓缩了整个社会的现状,让我们看清楚自己在食物链的哪一个级别,让我们直面冰冷残酷的现实,让我们飘在空中的思想坚实地落地,找准自己的定位。
这里是相亲,
一场让你认清自我和社会现实的社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