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上市陷入造假丑闻,华为降公积金上热搜。到底是谁在动我们的钱包?
你比想象中更穷,也比想象中更有钱
好好花钱作者:异见者
1、三亿人都在用假货泛滥的拼多多
最近有三个和“花钱”有关的事上了热搜:拼多多上市、拼多多假货泛滥、华为降低公积金。
号称三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以“价格极其便宜”迅速超越京东等知名电商,APP下载量直逼淘宝,7月6日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首日收盘上涨超40%,市值近2000亿人民币,创始人黄峥身家达到140亿美元超过刘强东。
与此同时,创维下架在拼多多上的全部商品,并发布声明,要求拼多多立即停止其侵权行为。拼多多上“假货泛滥、山寨成灾”,再一次成为大众焦点。
然而,20元的电饭锅、400元的电视机……这些你早已“不屑一顾”的便宜货,正充斥着四五线城市、乡村。一看就是“山寨货”的产品,又为何会受到如此追捧?
2、华为降低公积金引热议
曾经因为“工程师跳楼”、“45岁被迫退休”等热点新闻频频进入大众视野的华为待遇问题,又一次因“调减至5%的公积金”而站上风口浪尖。
(华为内部员工哭诉)
虽然华为坚持称自己待遇依然对标业内最优,却掩盖不了一个事实:即使是收入在业内已经很高的华为工程师,依然是极其“脆弱”的人群。
两千元,就是这些中产人群的“无法承受之重”!
3、也许你比你想象中更穷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国家统计局在2018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2017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中位数是22408元。
人均一个月不到2200元,中位数甚至不到2000元,就是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现状。
拼多多的兴起、山寨货的泛滥,一切都有迹可循。全中国一半的人口,一个月只有不到2000元的可支配收入,能买得起什么呢?
这里我们理清一个概念: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
举个例子,一个孩子上幼儿园的三口之家,丈夫与妻子收入(包括工资、理财等)每月各6000元,扣除税费及社会保险,实际到手共9300元左右,那么这个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是3100元。
而这个收入,属于什么水平呢?
按全国居民五等份年收入分组:
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2495元
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4547元
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4元
注意:这是年收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1/t20180118_1574917.html
换句话说,从全国来看,这个家庭已经属于中等偏上收入组。
然而,他们能过上“中等偏上”的生活吗?
我们来看看,这个三口之家在武汉、成都这样的二线城市,要有哪些支出:
房贷:假定家庭住房120万元,首付3成,公积金贷款50万、商贷34万,那么前20年每月月供为4640.45元。假定每月有1440元的公积金(12%),则两人需负担1840元左右。
车贷:一辆裸车价10万左右的车,首付4万3千元左右,两年月供3千元。每年保险、保养、油钱等1万元左右。
教育支出:不算课外班,公立幼儿园各项费用月均2000元。
所以,每月的固定支出是4600元~7600元之间。
为什么要设定是幼儿园阶段?因为上了小学,不上任何辅导班几乎不可能。而且幼儿园阶段已经有很多孩子要去学英语、数学、音乐等课外班了。
如果不接受家里老人的帮助(啃老)的话,这一家三口,每个月最多能有4500元左右的生活费用。这包括了三个人吃饭、购物、旅行等等……
在这个基本花销的构架里,并没有列入诸如保险、储蓄、投资等抵御风险的投资性消费。如果以1000元保险+1000元的储蓄、投资为基本配备,那么留给这个三口之家的就只有最多2500元的消费。
所以,即使家庭月收入1万2千元,已经是中等偏上收入群体,却依然无法做到最低等级的财务自由——菜市场自由、即想买什么菜就买什么菜。10元一斤的有机蔬菜与4元一斤的普通蔬菜,恐怕他们只敢选后者吧?
如果这时候,公司将公积金降低到5%呢?最简单的计算下:每月到手收入增加768元,而房贷需要多付出1456元,等于将家庭收入减少了将近800元。
这是他们实际能支配的“活钱”的五分之一。
如果像前面提到的那位华为员工,每个月的收入绝大部分要用来还房贷和信用贷,他少掉的两千元,就是他能支配的所有活钱的近乎百分之百。
而全国半数以上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2000元,家庭可支配收入不足6000元呢?买不起房的话,房租可能要占去收入的三分之一。剩下的钱又怎么应付一日三餐、教育医疗呢?
所以,拼多多这样的“质次价低”的网站大行其道。
所以,我们远比我们想象中有钱,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了“中等收入”乃至“中等偏上收入群体”。
我们也远比我想象中贫穷。也许只是7%的收入变动,就能剥夺我们所剩不多的“花钱自由”。
“隐形贫困人口”“无产中产阶层”“新穷人”,每天我们都在给自己贴标签。而大多数为钱苦恼的问题,往往是因为我们缺乏对金钱的管理能力。
要学会针对一个月、一年安排时间和金钱使用计划,系统管理,更要学会投资,让财富增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