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演讲者,美国著名自学专家乔希·考夫曼在《关键20小时快速学会任何技能》这本书中明确提出了一个观点:一个人通过20小时的专注训练是完全可以掌握一项技能的。在这本书中,考夫曼特意向我们强调了“技能习得”和“技能学习”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2008年,马尔科姆·格林德威尔出版了一本叫做《异类》的书,在书中,他提出了一个影响了很多人的观点:一个人要想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他只需要坚持训练一万个小时,这个理论也被称为一万小时定律。但是,我们普通人学习某项技能有必要达到专家的水平吗?我们只是为了掌握而不是精通,换句话说,这个1万小时定律对我们并没有太多的指导意义。
花在技能习得上的时间不但关系到你能不能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刻意的学习”和“聪明的学习”中,而且关系到你最终的学习效果。
考夫曼认为,如果我们只是想学会而非精通一项技能,那我们只需要20个小时的刻意训练。他认为,只有刻意的训练才能使我们掌握技能,日常的重复并不能使我们的水平有所增长。
20多年的心理学研究发现:有两种可以使人们创造出不同世界的思维模式——僵固式思维模式和成长式思维模式。 卡罗尔·德维克《看见成长的自己》
在这本书中,作者特意强调了刻意训练这一概念,“神经学家认为人的大脑是可塑的”,只要通过练习,任何技能都是可以在短实间内掌握的。他还提出了快速习得技能的10个方法:选择方向,集中精力,制定目标,分解技能,获得工具,扫除障碍,腾出时间,及时反馈,计时训练,数量速度。
另外,考夫曼也提出了有效学习的10个方法:收集信息,克服困难,关联类比,逆向思维,咨询交流,排除干扰,间隔重复,创建定式,预期测试,尊重生理。
这20条方法是否真的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掌握技能?我最初也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是作者特意介绍了自己如何20个小时定律学会瑜伽,编程,盲打,围棋,尤里克克和冲浪的经历,这就让我产生了好奇心,要不去试试?
首先,选择方向,于是我决定去学C++,这门开了了半学期我却从来没有听过的课,第二,集中精力,我特意把手机留在宿舍,用了2天晚上(四个小时)的时间大致把课本看了一遍,接下来就是制定目的了,我给自己指定的目的是能看懂课本上的程序并且会编一些简单的小程序。于是我认真的把课本上的课后习题做了一遍。每天花一个小时,这花了我一周的时间。然后就是分解技能了,我把自己掌握的不好的数组和指针这块作为重点突破对象,用了两天晚自习的时间把这方面的概念和习题又复习了一遍。
现在是第五阶段了,获取工具,我在电脑上装了一个C++,把课本上的程序每章挑选几个重点的运行了一遍,所有有问题的都通过调试最终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之后就是腾出时间和及时反馈了,我把自己得困惑和老师进行了深入彻底的沟通,最终他建议我要多加强训练,争取提高自己得熟练度,我听从了他的建议,开始进行有计划的计时训练,最终,15天前还对C++一无所知的我在期中考试中得了72分,虽然比不上那些大神们,但对我来说,我已经满足了。
我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来鼓吹快速学习的优越性的,而是想给大家传播这样的一个观念:通过刻意的专注和有计划的训练,我们是有可能在短期内初步掌握一项技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