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里的自我救赎者——探春》
《红楼梦》中塑造了许多个性丰满的女性形象,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的探春,其形象气质都是与众不同的。 三姑娘探春,是贾政与赵姨娘所生,宝玉的同父异母的妹妹,贾环的胞姐,绰号“刺玫瑰”。她是红楼梦里的一个重要的人物,初次出场时,作者是通过黛玉的眼睛这样描绘她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回)
《大观园里的自我救赎者——探春》
探春是贾府中的佼佼者,薛宝钗曾说“我们家里姑娘们就算她是个顶尖儿.”有才情,有远见,敢说敢做,具有精明的才干;她机敏灵巧,工于心计;她自尊自强,极力维护自己的不容人侵犯的尊严。但由于“庶出”的身份,囿于世俗的偏见,她内心深处也有着强烈的自卑感。
《大观园里的自我救赎者——探春》一 才自精明志自高
同样出身大户人家,探春却表现出跟其他姐妹不同的品味和追求。且看作者对她闺房的描写:
三间房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书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 的白菊花。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幅对联,乃是颜鲁公的墨迹。” (第四十回)
这一种高雅疏朗的情调,一扫一般闺阁的庸俗与纤弱的气息,与她非凡的胸襟是吻合的。她在菊花诗会中她取名“蕉下客”,并宣称“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 (第三十七回)何等的气魄!让人叹服。还写诗道“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第三十八回)她正是以这种高雅的诗情来表达她的与时俗之人不同的高尚情操。无论是她闺房的脱俗布置还是她高雅的诗情,都是与她心胸、志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琴棋书画本是高贵家庭小姐们的消闲品,若论诗的格调与才气,探春确实不是最高,远比不上黛玉、宝钗、宝玉等,可诗社的发起者却是探春。从有了诗社后,黛玉、宝钗、宝玉以及湘云、李纨诸人才时常自动集合,展开了青年们不以长辈为中心而相聚的局面。这可以说是曹公对于探春的组织才能的一点小小表现,还不算是具体的刻划。
从种种现象也可以看出探春对于自己的日常生活的处理是平稳而谨严的。她不同于迎春的怯弱和惜春的孤僻,但她也绝不沾惹一点是非。她和姐妹丫鬟们相处时,连玩笑也不多说一句。迎春的丫鬟司棋为了要吃炒鸡蛋而大闹厨房,后来又出了与表兄潘又安恋爱的乱子。惜春的丫鬟入画也为了偷存哥哥的银物而获罪。探春的丫鬟却从没出过毛病落人话柄。当抄检大观园的时候,迎春惜春都吓得不得了,独有探春对这件事的执行者给了一个迎头痛击。这就是因为她平日能注意丫鬟的管理,才能有恃无恐。
上面所说的还不足以说明探春的组织管理能力,对于她这种才能的描写,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弊”,是《红楼梦》中众多精彩绝伦的篇章片断之一,在这里,更集中地展现她这一性格特点,她的才情和干练都在这里显露无遗。凤姐小产卧病,并不是真病,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躺倒”。这时的贾府正经历由盛而衰的严峻现实。凤姐是长房媳妇,王夫人的内侄女,这件事,表面上看是“一碗水端平”,其实,这个凤辣子心里明白的很,贾府的长房只是个摆设,甚至是个窝囊废。因此,她办什么事都是看王夫人的眼色,实施王夫人的主张。这样的结果是贾府里面的关系非常复杂,正如探春自己所说的一样,“整个贾府个个都像乌鸡眼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三姑娘探春就是在这种矛盾重重,经济出现了“负增长”的严峻情况下上任的。加上她是贾政的偏房所出,有一个人人不齿的母亲和一个近乎恶棍的弟弟,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特别是贾府,这无疑又增加了探春的一层压力。即便如此,她一登上“议事厅”,几件事一过手,荣府的管事娘子们便感到这三姑娘“精细处不让凤姐儿”。平儿向凤姐儿汇报探春理家的情形之后,凤姐儿也连连夸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她不错。”“都知爱慕此生才”的凤姐是善识人的,三个“好”字也充分的显示了这三姑娘理家的能力。就是因为这样,她决心要和探春“协同”,拉她“做个臂膀”。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刺玫瑰”理家的精彩表现:
探春当事之初,恰遇到她的生母赵姨娘之弟赵国基死亡之事。这样一个尴尬身份的人死了贾府该赏她多少银子呢?老管家媳妇吴新登家的故意刁难而不说明往例,不提供办法,难一难这位年轻姑娘,结果探春决定按旧帐赏银二十两,当面指斥了吴新登家的。这是探春第一件表示大公无私与英明独断的事;
第二件便是免了贾环贾兰宝玉上学的点心纸笔的月银。这两件事虽不严重,却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与警惕。在凤姐对她不敢抵触的情形之下,探春又提出了两件事。一件是把每个姑娘每月重支的头油脂粉费二两银子免了。因为姑娘们每月已有了二两月银,丫鬟们又另有月银,这又和学里的八两一样重叠。
另一件事,便是探春看了她家的奴才赖大家的花园的管理方法,感到大观园所生产的稻米竹笋莲藕花果鱼虾完全糟塌,提出了一个新的管理方案。她委托几个园中的服役的婆子媳妇分别承包,把大观园分包给她们,把一个消费性的大观园改造成了生产性的种植园,为贾府的经济找到了一个新的生长点。
探春确实是贾氏姐妹中的佼佼者,她是“心里嘴里也来得”的,她说过“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了,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第五十五回)。她是个很有抱负的人,她与红楼众女子的区别也在于此。
贾琏的小厮兴儿演说荣国府时说她是“玫瑰花,又红又香,只是有些扎手”。探春是朵玫瑰花,又香又艳,只是有刺儿扎手,不好惹。她又是杏花,命中主得贵婿,嫁为某地的王妃,一去无归。她离去的时候是清明佳节,送行的在江边上,探春要乘坐一艘大舰远行了,彼此临别都悲怀涕泣。
探春说,这些,孩儿已思虑再四,才敢出头的。因为,我一走,可换来特恩宽赦,家事可保;我自己虽远嫁不幸,总比抄家之后没入官家给人去做奴婢要强得多。所以我这一去,可望家里外头勉图各保平安,不致大灾大祸。如此,只得请父母暂舍不忍之心,别无他路可走了!这就正是所说的“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的十个字的真正内涵,这也就是探春大义超常、舍身救众的“脂粉英雄”之本色!
《大观园里的自我救赎者——探春》《大观园里的自我救赎者——探春》 《大观园里的自我救赎者——探春》 《大观园里的自我救赎者——探春》 《大观园里的自我救赎者——探春》 《大观园里的自我救赎者——探春》
二 生为庶女要逆袭
探春在贾府的地位是尴尬的:一方面,她是贾府的主子姑娘,享有封建贵族的一切特权;另一方面,她又是封建社会最让人看不起的姨娘所生的,为世俗所轻。特别是她的生母赵姨娘在贾府又是一个庸俗而可怜,让人所不齿的人物。她由奴才出身而做了贾府的侍妾,始终处在很卑贱的地位,而她又不安心,经常搞一些闹剧,让探春脸上更加的无光。加上她还有一个让丫鬟奴才都看不起的儿子贾环。这一切,都让探春感到非常的难堪。
在“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的社会体制下,探春的顾虑不是杞人忧天,兴儿曾向尤氏姊妹夸赞探春之后,说“可惜不是太太养的”,凤姐在连夸她三个“好”之后,也颇为惋惜地说:“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子里。” (第五十五回)她自己对平儿还说过一句话,可以说是当时婚姻的一种约定俗成的风气:“将来攀亲,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还是庶出,多为庶出的不要的”。(第五十五回)
对此现实,敏探春是认识得比谁都清楚的,对自己的优劣势她心里也是分析得很透彻的。她清楚的知道“庶出”这一致命伤最深深的影响她的社会地位、婚姻生活等。她是不愿意活得像迎春那样懦弱,也不愿意活得像贾环那样窝囊的。她极力向贾政、王夫人靠拢,竭力远离赵姨娘。她希望别人最好就忘记她是赵姨娘所生,只知道自己是“主子姑娘”,为此,她称自己的亲母亲为“姨娘”,处处维护王夫人,有一次,贾母因贾赦要讨鸳鸯做妾而动怒责骂贾赦邢夫人等,而王夫人也被冤枉,在这种情景下,众人都不敢发一言,惟探春不然:
探春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屈,如何敢辩;薛姨妈现是亲妹妹,自然也不好辩;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儿、宝玉一发不敢辩:这正用得着女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了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 (第四十六回)
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探春的心思的何等的精细,她对众人心理的揣摩,形势的分析是非常到位的。能用一句话为王夫人解冤,让老太太自觉糊涂,探春的机敏可见非同一般,也正是因为这次解围,让王夫人对她越发另眼相待。
她极力亲近贾政、王夫人,费尽心思去搏取他们的疼爱。对宝玉亲热的称呼为“二哥哥”,经常为他做些小手工,而对于自己的胞弟贾环却极尽鄙视,与别人一样的歧视他,这固然也是贾环活该,但个中原由,与他是赵姨娘所出也有一定的关系的。
纵观整本红楼,凡有探春出现的地方,基本上她的刻意强调的尊严也随之出现。尽管探春自己说“不管什么偏的庶的”,然而恰恰是她,最在意这种“偏的庶的”的尊卑概念。书中有一次:
芳官几个唱戏出身的丫头和赵姨娘打闹起来,探春对她母亲的不自重行为非常的反感,毫不客气的教训了她生母一番:“何苦不尊重?大吆小喝,也失了体统。” (第六十回)赵国基死了,探春理家而不肯多拨一分银子,赵姨娘这个蠢妇人不知女儿心思,不满意探春给的抚恤金找她评理,我们通过她母女的对话来看看探春的心理:
赵姨娘气的问道:“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你如今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探春没听完,已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一面哭,一面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道谁给谁没脸?” (第五十五回)
女儿掌权,当妈的希望多得些好处,是自然之理,而女儿不给面子,反而不承认赵国基这个母舅,只认王夫人的兄弟王子腾为舅舅,赵姨娘的忿恨是可以想见的。探春最忌讳的,就是在众人面前强调自己的庶出身份,而赵姨娘偏不避讳,(事实上按照我们今天的观点,她也无需避讳),驳了女儿的面子,刺痛了探春的心。她哪里能够理解,庶出,是探春心里永远的痛。
和每个年轻女孩子一样,探春对未来也抱着无限美好的憧憬,囿于女儿身,她不能做一番事业;囿于庶出的身份,她不能像谪出小姐们那样,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尊严,这两者都是生来就注定好了的,无法改变。她只有拼命遮掩,拼命回避,拼命摆脱,所以,她对亲娘的斥责,对亲弟弟贾环的冷淡,对王夫人几近谄媚的示好,都是这种心结发展的结果。同时,她对赵姨娘还有一种怨恨的心理,是赵姨娘把她带带到世上,是赵姨娘给了她庶出的身份,后来的读者指责探春没有人情,在事实上是成立的,但是生在那样的环境里,她的痛又如何摆脱呢?
《大观园里的自我救赎者——探春》 《大观园里的自我救赎者——探春》 《大观园里的自我救赎者——探春》三 自尊自爱气场强
因为庶出的身份,探春内心有着生来的自卑感,可是要强的性格又决定了她尊严的人格,由于自卑,这种尊严和自强越发显得珍贵,这也是探春一直以来用心维护的生命价值。探春虽然精明乖觉,却不曾有害人之心,可是,一旦自己的尊严受到威胁时,她就会毫不犹豫地坚决反击。这也是我为什么说探春是贾府为数不多的极力自我救赎的一个人物。
在抄检大观园的事件中,一路从宝玉,黛玉,李纨,迎春,惜春房里搜检过来,都没有遭到反对,即使有,各房的主子奴才也没有表现出来,多是忍忍就过去了,就连一向厉害的晴雯也没有做过多的反对。只有探春的反应最激烈:“我们的丫头都是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弄得凤姐下不来台。凤姐劝慰了一番,也没有承蒙她的领情,干脆将自个儿的东西全打开了来,说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得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会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置,我自来领。你们别忙,自然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的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第七十四回)
好一段酣畅淋漓的斥责!面对抄检,探春自己先挡在前头,既是对抄检的反抗,也是对房里丫头的保护。不像惜春,恨不得将房里的入画给拿了去,好脱了干系,落得清净。探春的挺身而出,还有一个更深层的意义,那就是对自己尊严的维护,她认为触犯自己的丫头就是触犯了自己,强烈的自尊不允许这样的犯禁,即使这命令是来自平时一向费心靠拢的王夫人。这是一个原则问题,管她是贾母,王夫人,还是凤姐,她是不管了的。在这一点上,她体现出了比宝钗可贵的地方,她活得更有人格的价值。
最后的一句话,是探春对贾府的预言,也正是贾府未来的命运。许多人分析说其实是曹公自己的话,不过是借探春“代言”罢了。依我看,这又何尝不能使探春的见识呢?这个女子,本身就体现出了与其它姐妹不同的特质,脂粉香气不是她的最爱,有一番作为,实现自身的价值才是她的最高理想,探春要是个男儿身,只怕要做个高官,立功立名,况且,作为贾府的一员,贾府的命运关系着自己的命运,操心焦虑,也是情理之中的。
《大观园里的自我救赎者——探春》 《大观园里的自我救赎者——探春》四 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的归宿,正如“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上所言: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远嫁他乡,在我们今天来看没有什么悲哀的,可是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则意味着音讯全无,生死两别。面对家长的安排下的这场婚姻,探春没有表现出过分的激动,书中只写道是“闷闷的,掉泪而已。”前途未可知,去到遥远的海隅,身边没个亲人,是好是坏都得自己担当。可是想到自己总归要离开贾府,又是庶出,能有个这样的归宿也算得不错了,所以,一向坚强的探春也只能是无奈大于悲哀,默默接受命运的安排。难怪在[分骨肉]里要唱道: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份量低,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第五回)
《大观园里的自我救赎者——探春》
这样一个贾府里的“顶尖儿”也走了,贾府的衰亡已是近在咫尺。探春走了,走在贾府覆灭之前,有幸没有亲眼目睹这个庞然大树倾倒的过程,却又是幸运的。她在尽自己的全力于泥沼里自我救赎,终于摆脱了贾府这个烂泥塘。至于探春的婚后生活是否幸福,是如迎春一样遭到丈夫的虐待,还是如昭君出塞有一番青史留名?我但愿是后者。虽然从上面这首词中暗示,恐怕探春的命运一如一望无边的浩浩江水,渺不可知,终归要比大观园众女儿的命运好太多,相信她这样的一个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的人,肯定会战胜命运,不再受命运的摆布。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