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的“领导力金字塔”
![](https://img.haomeiwen.com/i3426426/57d8fbb49725294a.jpg)
薛宝钗的领导能力,大家应该都不怀疑。细细看下来,发现其实薛宝钗的领导能力是分层次的。有“基本功”、“初级功”和“高级功”三类,这三类能力,正好是一个职场高手向领导者迈进的三步阶梯,由低到高,形成了完整的“领导力金字塔”。
彰显个人能力的“基本功”
![](https://img.haomeiwen.com/i3426426/6558ca29b909fb4f.jpg)
世事洞明皆学问
薛宝钗第一项比较强的基本功就是学识。她的渊博的学识,不但体现在吟诗作对上,就连日常的生活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论是医疗养生,还是美术绘画,都非常了解。
《第八回》里,宝玉去探望生病的薛宝钗,薛姨妈热情地宴请宝玉和黛玉。鹅掌鸭信,“须得就酒才好”,宝玉又说:“不必温暖了,我只爱吃冷的。”这时候,薛宝钗对他进行了健康科普:“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这话入情入理,比薛姨妈只知道“喝了冷酒,写字要打战”容易理解得多。
如果说这一段还不算太专业,那《四十五回》她去看望林黛玉,说的那段,简直像郎中一样:“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如果我没记错,红楼梦里有三段关于病情和用药的详细描述,其他两处都是出自郎中之口,其中一个还是太医(分别是描述秦可卿和贾宝玉的病情和用药),只有这次是个业余选手。每每看到这段,我都在想,贾家败落了没关系,薛宝钗开个医馆,说不定就没同仁堂什么事儿了。
最让人叫绝的是《四十二回》里她给惜春作画提的建议,“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可见她对作画是十分清楚的;就连画画用的笔,她也知道得很了解,光列出的笔的清单,就十几种,需要的数量也很明白,甚至连染色的器具她都能说得上来,怪不得林黛玉酸溜溜地说薛宝钗把“嫁妆单子也写上了”。
人情练达即文章
薛宝钗的另外一个个人强项就是组织能力。这一点在她协助史湘云组织“中秋节螃蟹宴”上就体现出来了。《三十七回》里海棠社初建,史湘云自告奋勇要做东“先邀一社”,可惜她空有一腔热情,筹划了半天“皆不妥当”。薛宝钗看不过,主动替她谋划,从宴会形式到资金来源,从菜单设计到到诗社拟题,都设计得很周到,就连烫酒煮茶,打扫环境卫生这些细节都考虑到了,难怪贾母夸她:“我说这个孩子细致,凡事想的妥当。”这场螃蟹宴之所以皆大欢喜,是因为薛宝钗在设计之初就有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人,然后方大家有趣。”
从渊博的知识让人敬佩,超强的组织能力让人满意,这两点,是一个领导者具备的“自我管理”能力。一名未来的领导者,只有先将自己的个人能力提升起来,管理好自己,发展好自己,才有可能去领导别人。
“以人为本”的初级领导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3426426/2ef07eb29be81d12.jpg)
不看身份乐助人
薛宝钗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知人”,依靠这个能力,她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薛宝钗乐身边的人,不论身份高低贫富贵贱,只要有困难,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上面我们提到的,她帮助史湘云组织宴会,其实史湘云并不是贾家的人,就是在史家,也不过是个名义上的小姐,没有什么实际福利,更别提权力了,就连做个东道请朋友吃个饭,都要为钱的事儿犯难,另外还要自己做女工来补贴家用。但薛宝钗并没有因此而看低湘云,对她十分照顾,每次湘云来大观园小住,都是住在薛宝钗的蘅芜苑。
《五十七回》里,薛宝钗又帮助了未过门的弟媳妇邢岫烟,不但仗义帮邢岫烟出主意应对贾府的下人,还主动帮她赎出当掉的衣服。至于帮助林黛玉,就更多了,替她开导结烦难,还给她送来燕窝。很多人都认为薛宝钗的这些行为都是为了收买人心,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不认为她的行为完全是功利心驱使,她也许开始并没有想嫁给贾宝玉,她的行为,至少是部分源于她对别人的同情,她能够体察别人的难处,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与收买人心的刻意并不完全一样。
不计前嫌愿捧人
尽管林黛玉看薛宝钗不顺眼,但薛宝钗却一直不吝赞美。贾宝玉因为史湘云和林黛玉都跟他生气,情绪不可纾解之时,写了一首偈子: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林黛玉看了之后说:“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还未尽善。”林黛玉又续了两句:“无立足镜境,是方干净。”薛宝钗听了立刻夸林黛玉:“实在这方彻悟。”她还引用了禅宗师祖惠能的故事,故事中惠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比神秀的诗句“时时常拂拭,勿使惹尘埃”比境界高了很多,把林黛玉比作惠能,这样的夸奖的确是高。
《四十二回》里林黛玉讽刺刘姥姥是“母蝗虫”,薛宝钗说:“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哪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这一夸,把两个人的好处全说了,尤其是林黛玉的用词精妙之处,倒是被她注释得增色不少,所以别人都说薛宝钗:“你这一注解,也就不在他两个以下”。
不但是照顾到贾母疼爱的外孙女林黛玉,就连贾府的小老婆,薛宝钗也愿意捧一捧。《五十六回》里,探春要在大观园实施开源节流的改革,每说一项,平儿都从容应对一项,这时,薛宝钗笑道:“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作的。从早起来到这会子,你说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没见你说奶奶才短想不到,也并没有三姑娘说一句,你就说一句是;横竖三姑娘一套话出,你就有一套话进去;总是三姑娘想的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知识必有个不可办的原故……他(指平儿)这远愁近虑,不卑不亢。他奶奶便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不和也变和了。”她这一段话,不但说透了平儿的左右为难,还很难得地看出了平儿在处理这件事上的高明之处:虽然低调随和,处处赞成探春,但也处处维护着自己的主子王熙凤。关键是,薛宝钗还聪明地点出了平儿这样做的目的:为了她的主子和大观园姑娘们的亲密和睦。可以说,薛宝钗是分析人心的高手,经常主动当绿叶,来衬托别人的精彩。
不分贵贱善懂人
薛宝钗懂人心。她对各类人等的需求和爱好观察入微,做决策时总能“成全别人”进而也成全了自己。《二十二回》里,贾府女眷在贾母的带领下为薛宝钗庆祝生日。贾母让薛宝钗先点戏,退让一番后,薛宝钗就点了贾母喜欢的“热闹戏文”《西游记》和《刘二当衣》的一出,“贾母果真更喜欢”。当薛宝钗第三次点了热闹戏《鲁智深醉闹五台山》时,文艺青年贾宝玉不耐烦了,于是,薛宝钗就给贾宝玉讲了里面《点绛唇》的曲牌,说“铿镪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几部戏文,先搞定了大BOSS,即使个别手下人不满意,也要抓住他们的爱好,有所回应,分分钟皆大欢喜,这就是能力。
《三十二回》里,金钏被王夫人打了,屈辱也好,赌气也罢,总之是跳井死了,王夫人良心受到了谴责,心里很是不安,觉得是自己的罪过(其实就是)。这时薛宝钗及时赶到,她安慰王夫人:“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这段话,先给王夫人定了性,说她是善人,等于直接将王夫人从良心和道德的十字架上解救了下来;紧接着又做了各种假设,无非就是分析金钏的死另有原因,或是意外或是自己糊涂,和王夫人无关;当王夫人还表示有点不安时,她赶紧出主意:“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是啊,钱可以解决一切,包括抚平内心的不安,贾府有的是钱,所以安心可以买得到。这正是王夫人内心的处事逻辑,只不过借着薛宝钗之口说出来而已。
虽然这段情节让我对薛宝钗充满了遗憾,但也不得不承认,她是善于揣摩上级的心理的,这是她的精明之处。
薛宝钗并不是只一味对上用心思,对下级也非常用心,去发觉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比如她对香菱。《四十八回》里,薛蟠出门做生意去了,薛宝钗趁机对她母亲提出让香菱去大观园和她作伴,理由是:“我没夜作活,越多一个人岂不越好。”薛姨妈一听是为了作活,高兴地同意了。薛宝钗为什么单挑了香菱?因为她知道香菱“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了,只是没个空儿。就每日来一趟,慌慌张张的,也没趣儿。所以趁着机会,越性住上一年,我也多个作伴的,你也遂了心。”对于香菱这种文艺青年来说,钱和权她都不感冒,她就喜欢大观园小资的氛围,带她进入到大观园的文艺圈,是对她最好的褒奖。
善于助人、捧人和懂人,是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的体现,这是团队领导力很重要的方面。正是通过这些能力,薛宝钗在贾府赢得了非常好的声誉和支持,这对她今后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深度思维体现高层领导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3426426/130470f25411cac6.jpg)
《五十六回》里,探春想着大观园策划一个“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案来,要把园子里的花草园圃等让一些老妈妈们承包了去,专人负责管理,免税收。对此,李纨和宝钗都赞成,王熙凤也没意见。探春就兴冲冲找了一些“本分老成”的,开始分配职责,这个负责竹子,那个负责蔬菜,还有的负责香料/花草,“某人管某处,按司机除家中定例用多少外,馀者任凭你们采取了去取利,年终算账。”
这时候,探春又担心,年终算账归钱时,贾府帐房的人因嫉妒承包者获利对他们进行克扣,所以建议把帐归到大观园里头来。
宝钗此刻就显示出了大格局:“依我说,里头也不用归帐。这个多了那个少了,倒多了事。不如问他们谁领这一分的,他就揽一宗事去。不过是园里的人的动用。我替他们算出来了,有限的几宗事:不过是头油、脂粉、香、纸,每一位姑娘几个丫头,都是有定例的;在这,各处笤帚、撮簸、掸子并大小禽鸟、鹿、兔吃的粮食。不过这几样,都是他们包了去,不用账房去领钱。你算算,就省下多少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宝钗进一步分析:“他们既辛苦闹一年,也要叫他们剩些,粘补粘补自家。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亦不可太啬。纵再省上二三百银子,失了大体统也不像。所以如此一行,外头账房里一年少出四五百银子,也不觉得很啬了,他们里头却也得些小补。这些没营生的妈妈们也宽裕了,园子里花木,也可以每年滋长蕃盛,他们也得了可使之物。这庶几不失大体。若一味药省时,那里不搜寻出几个钱来。反有些馀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
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四全其美:第一,大观园的经济价值最大化;第二,大观园的物资管理系统化、责任到人;第三,承包者获利,调动了下层员工的积极性;第三,贾府省了部分日常开支;这样的做法,顾及到了各方的利益,也大大激发了承包者的干劲儿,同时考虑到了每个个体的心理状态,满足了他们的预期。
这件事上,探春固然是第一需要赞扬的人,但是薛宝钗更加细致,更懂人心。探春算的是经济账,薛宝钗更多考虑人力资源积极性的调动。两下里,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末了,薛宝钗还有更周到的想法:
“如今这园里几十个老妈妈们,若只给这个几样,也未免太不宽裕了。一年竟除了这个之外,他们每人不论有馀无馀,只叫他拿出若干贯钱来,大家凑齐,单散与园中这些妈妈们。他们虽不料理这些,却日夜也是在园中照看当差之人,关门闭户,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们出入,抬轿子,撑船,拉冰床,一应粗糙的活计,也是分内该沾带些的。还有一句至小的话,越发说破了:你们只管了自己宽裕,不分与他们些,他们虽不敢明怨,心里却都不服,只用假公济私的多摘你们几个果子,多掐几枝花儿,你们有冤还没处诉。他们也沾带了些利息,你们有照顾不到的,他们就替你们照顾了。”
这样的方法,把更多人聚合在了一起的,大家都成了利益相关方,自然愿意为共同的目的做事,避免了互相拆台的现象。
利用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利用人性,而非制度,这样的管理方法,不得不说是技高一筹。
精神层面激励人
到了这个份儿上,利益的事情说完了,薛宝钗又拿人情、声誉、自尊等这些精神层面的益处做最后的动员:
“这些姑娘小姐们,这么一所大花园,都是你们照看,皆因看得你们是三四代的老妈妈,最是循规遵矩的,原该打架齐心,顾些体统。你们反纵放别人任意吃酒赌博,姨娘听见了,教训一场尤可,倘若被那几个管家娘子听见了,他们也不用回姨娘,竟教导你们一番。你们这年老的反受了年小的教训,虽他们是管家,管的着你们,何如自己存些体统,他们如何得来作践。所以我如今替你们想出这个额外的进益来,也为大家齐心把这园里周全的谨谨慎慎,使那些有权执事的看见这般严肃谨慎,且不用他们操心,他们心里岂不敬伏。也不枉替你们筹画进益,既能夺他们之权,生你们之利,岂不能行无为之治,分他们之忧。你们去细想想这话。”
大家分析一下这段话,首先是肯定其资历和人品,其实反面说理:如果不体面就会被比自己小的人教训;然后再进一步说服:我替你们考虑,不但可以让你们收入增加,把这里整治好了你们在政治上也可以获得认可,尊严更不会被践踏。
从物质到精神层面的全方位体贴关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正是薛宝钗最高超的领导力。
难怪“众婆子听了这个议论,又去了账房辖制,又不与凤姐儿去算账,一年不过多拿出若干贯钱来,各各欢喜异常。”家人都欢声鼎沸说“姑娘说的很是。从此姑娘奶奶只管放心,姑娘奶奶这样疼顾我们,我们再要不体上情,天地也不容了。”
管好自己的人
领导者身正不怕影子斜,但往往坏事坏在身边的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薛宝钗深谙其道,非常谨慎。
承包大观园时,探春说:“只是弄香草的没有在行的人。”平儿赶紧推荐了宝钗的人:“跟宝姑娘的莺儿他妈就会弄这个的。”薛宝钗赶紧说:“断断使不得!你们这里多少得用的人,一个一个闲着没事办,这会子我又弄个人来,叫那起人连我也小看了。”
她说得很有道理。但是问题怎么解决呢?她也建议:“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人来:怡红院有个老叶妈,他就是茗烟的娘,那是个诚实老人家,他又和我们莺儿的娘极好,不如把这事交与叶妈。他有不知的,不必咱们说,他就找莺儿的娘去商议了。哪怕叶妈全不管,竟交与那一个,那是他们私情儿,有人说闲话,也怨不到咱们身上了。”
看看这样的处理方式,既避免了自己和自己人的嫌疑,也把这件事妥帖完成,绝对是高手所为。
仔细分析,薛宝钗为什么有这样的办事思维和能力呢?主要是她非常善于把日常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际,层次自然就高了一层。
诚如她自己所言:“学问中便是正事。刺客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这样的层次,是没有学问只有经验的王熙凤达不到的;这样的能力,也是虽有学问但不热心于管理事务的林黛玉所不具备的。《红楼梦》里有一个著名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的就是薛宝钗这样的领导型人物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3426426/d2cc863207d77fba.jpg)
�����sb`�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