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散文
2021年就要来了,你对自己的公司有信心吗?

2021年就要来了,你对自己的公司有信心吗?

作者: 清风拂天涯 | 来源:发表于2020-12-27 01:03 被阅读0次

一、天上不会掉馅饼,更不会掉信心

信心这东西,是谁给你的?

这是一个难回答的问题。

什么是信心?信心,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对恐惧的管理能力。

从远古时期开始,恐惧就支配着人类。虽然人永远无法消除恐惧,但是,当你对恐惧的管理能力越强时,你的信心就越强。

图片

在今天的所有企业当中,恐惧代表着我们对未来的不确定,这种恐惧不仅会遮蔽管理者的战略视野,还会影响日常决策。

“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这句话是任正非的名言。

任正非的华为“冬天论”、“死亡论”,带有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他的“熵增”、“灰度”管理哲学,也全都体现着向死而生的哲学意味。

虽然任正非认为自己的人生总是在和失败、磨难打交道,但是今天,你从他的状态中,找不出半点恐惧、畏缩、犹豫的样子。吴晓波这样形容任正非——“悲观的勇敢者”。

2002年前后,由于任正非害怕自己决策上的失误,将导致华为失去核心竞争力,曾一度患上抑郁症。但后来,任正非出色地管理好自己的恐惧,克服了阴影,重获经营信心。

管理者必须提升自己管理恐惧的能力,才会对未来充满更多信心。而想要管理好恐惧,前提是正确认识自己。

华为“针尖战略”,强调在前进发展时,聚焦主航道。这是因为任正非对自己的能力、对华为的能力有着深刻而清晰的认知,他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干得好什么、干不好什么和绝对不能干什么。

“以有限为无限”,人只有知道了自己的边界在哪,才有可能“无边界”的成长。边界,也是一种让人恐惧的事,人承认自己有边界,敢于打破自己的边界,这同样需要极大的信心。

总结来说——

第一,信心来自于正确认识自己。

复盘2020年,有些企业都把自己失败的原因简单总结为新冠疫情的影响,但实际上,即使没有这场疫情,很多企业也很有可能干不下去。

疫情,扯开了企业的遮羞布,让我们意识到认清现实、认清自己的重要性。

正确归因,才能找到企业真正的病根所在。以管理者为表率,勇敢承认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企业存在的各种漏洞,承认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图片

第二,信心来自于自己,也只能来自于自己。

天上不会掉馅饼,解铃还须系铃人。危机爆发,唐僧被妖怪捉走,孙悟空也必须自己施展神通,才能迅速救出师父,等到各路神仙、天兵天将的救兵来了,就只是亡羊补牢了。

审视当下,当外部的资源、投资、供应链、合作伙伴等等都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好好地支持你时,管理者必须思考清楚:自己还剩下哪些优势?企业在业务上还剩下哪些优势?这同样需要正确归因、科学归因。

归因,是为了总结规律,提高认知,要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而科学,是强调总结那些正确的规律,而非我们自己假想出来的因素。

图片

在认知这件事上,人想要更加准确地认知自己,就必须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层次。

爱因斯坦曾说,人之所以陷入困境,是因为我们不能用与制造问题同一水平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NLP(神经语言程序学)领域的大师罗伯特·迪尔茨,把人的逻辑思维分为6个层次:环境——行为——能力——信念/价值观——身份——系统/灵性。

 

想要解决更难的问题,就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不同的思维层次,具有不同的关注点和行思考模式。

第一层,环境。

思维层次在环境层的人,聚焦于外部环境,把所有问题都算在别人头上,或是归咎于环境不好,和自己没有关系。

第二层,行为。

思维层次在行为层的人,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环境的,相信自己多努力一点,就会让周围环境变得不一样,不会去抱怨别人和环境。

他们更关注自身的行为举止,认为问题的发生是因为自己的行动力不够,自己的努力不够。

从环境层到行为层,人的思考模式在改变,但也有局限。比如思维层次在行为层的人会认为:工资低就要多加班,赚更多的加班费;业绩不好就要在销售上加大力度,追求更多利润。

第三层,能力。

思维层次在能力层的人,关注自己的能力提升,他们认为能力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

比如,工作没有做好,或是工资低,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要加强提升自己的能力;业绩不好,是自己的综合管理能力出了问题,而不只是某一方面有问题。

第四层,信念/价值观。

思维层次在价值观层的人,关注的是自己的理念,“我要做什么样的事才正确”。

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结果,这个时候,人的思考模式就从外在开始转为内在了。

第五层,身份。

思维层次在身份层的人,关注的是“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比如稻盛和夫始终追问自己“作为人,何谓正确”?因为他立志要做一个伟大的经营者,带领全体员工创造幸福,也为社会创造价值。

一直强化自己的身份,所以能做出选择和行动,并且有所为,有所不为。

图片

第六层,系统/灵性/愿景。

思维层次在愿景层的人,关注的是“我与这个世界之间有怎样的关联?我如何做可以改变世界?”

这个世界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达到愿景层,因为他们是站在系统的角度思考问题。

系统层面定格局。对于一个领导人和管理者来说,如果认知水平仅停留在下三层,那么就很难准确认知到自己的劣势与优势,在日常经营中,就会稀里糊涂地决策,错误百出,造成管理混乱。

当一个人能够正确认知自己,知道自己能在未来做好什么事的时候,你的信心就有了。

二、做好自己,是管理者唯一的路

正确认知自己,才能科学归因;科学归因,才能科学决策。

如果连本质问题和根本原因都没找对,那么所有决策就都是治标不治本。

“每个管理者的首要管理技能,就是制定有效决策。”

在德鲁克看来,决策就是管理的基础。

伟事达总裁教练关苏哲非常认可德鲁克的这个观点,他说:“科学决策,会大大降低管理者犯下重大失误的概率。”

关苏哲还提出了“六步法”:第一步,发现问题;第二步,确定问题;第三步,探索根因;第四步,制定策略;第五步,策略评估;第六步,作出决策。

第一步,发现问题。

问题无法解决,80%的是因为无法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发现问题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管理者跳脱“立即解决问题”的固有思维局限,站在更高的维度,俯瞰全局,从而引发思考,发现问题所在。上文提到的6个逻辑思维层次,就是发现问题的方法之一,可以向上切或者向下堆。

站在更高角度想问题,不仅能够发现你之前发现不了的问题,还能学会提问。提问,是最重要的领导力,会提问题,就说明管理者是在进行升维思考。

问题是什么?问题的本质,是目标与现状出现了较大的落差。发现问题,就是理清自己的理想目标是什么?目标现状是什么?差距在哪里?

第二步,界定根问题。

根问题,就是藏着表面问题背后的本质问题。发现问题后,不是要马上解决问题,而是继续思考背后的本质问题。

德鲁克说:“没有什么比正确回答了错误的问题更加危险。”在很多会议上,大家往往都是在为了一个错误的问题,努力给出很多正确的答案。

所以,还是要提问:你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你为什么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你期待的理想结果是什么?这个问题会包含哪些子问题?......

如果把本质问题界定错了,一切解决方案就都是白费。

第三步,探索根因。

想要有效解决你所发现的本质问题,还必须找到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很可能不止一个,如果只是围绕问题的表面症状提出解决方案,那么问题肯定还会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就是没有找对病症的根本原因。

找对问题的根本原因,需要三步:

首先,先询问目标和现状的差距是什么?

今年业绩比去年同期下滑,具体下滑了多少?具体是哪些指标没有完成,差多少?

其次,识别出导致问题发生的潜在因素。

导致业绩下滑的因素可能有很多,先把这些因素写在一张纸上,做横向的分类;

再把你认为有因果关系的影响业绩瞎画的各种因素用箭头关联起来,这样,你就知道了问题的源头在哪里。

最后,继续研究,不断追问引发核心问题的其他可能因素是什么?

不要满足于已经发现的那些因素,还要不断分析,不遗漏任何重要的核心因素。

第四步,制定策略。

确认了根因之后,开始制定策略。但策略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达到目的,在过程中所做的一系列选择,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方法。

制定策略,必须围绕根因。用5W1H提问法,能让你更好地理解策略,想出新想法,以确保在实施策略之前,考虑周全。

5W1H代表:What(何事)、Why(何因)、Where(何地)、When(何时)、Who(何人)、How(何法)。

第五步,策略评估。

制定策略时,大家总是在一起头脑风暴,脑洞大开,但之后往往产生一堆策略,导致很难最终决定采用哪一个策略。

事实上,根本不存在最优方案,通过对所有策略的评估衡量,然后进行取舍,找出最适合的策略即可。

多策略并行,会导致失去重心,分散资源,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终只会低效,甚至无效。

在进行策略评估时,要按照重要性和可操作性两个标准,对所有策略进行优先排序。重要性,即对未来绩效的影响;可操作性,即自身能力的适配度,自己以及企业是否有能力实施这个策略。

另外,不仅要对所有策略优先排序,还要对某一个策略中这两个标准下的各个要素进行优先排序。但优先排序通常是一个迭代过程,无法一劳永逸,还需要根据实践检验来不断调整策略。

策略评估时,要让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参与进来,并确定一个问题:需要多久才能收获预期的收益、达到预期的结果?

第六步,行动,作出决策。

最后一步,落实行动,也就是知行合一。

前面五步的铺垫,是“知道”,而行动则要求“做到”,因此在正式行动之前,就要规划好行动计划。

同时,行动通常是员工的工作,管理者的责任是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行动力。

管理者可以通过提问,让员工自愿担当责任,比如:行动步骤是什么?(第一步做什么?哪些是重要步骤?)责任人是谁?(每个具体步骤分别由谁来负责?)每个责任人期望什么样的帮助以及谁可以提供帮助?完成时间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执行?多久汇报一次?截止日期是多久?)负责的员工有多大意愿去执行行动计划?......

知道不等于做到,只有当员工自己有强烈的执行意愿时,一个决策才会真正产生执行力。

——科学决策,意味着管理者要更加依靠自身的全局思维能力,这既是管理者经营企业的根本,也是作为管理者的工作本分。

尾声

信心永远来自于自己,而非外在。

科学决策,重新聚焦本质,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努力做好本分的事,你的信心就有了。

充满信心地迎接2021年,也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1年就要来了,你对自己的公司有信心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in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