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纯净的心灵里都住着他
![](https://img.haomeiwen.com/i7717478/a9a4965f919d72f5.jpg)
套用一句很肉麻的话:喜欢总是那么不讲道理,它不是由我说了算!对于朴树,就是如此!
20年前,朴树第一张专辑《我去2000》发布,《白桦林》、《那些花儿》火的一塌糊涂。全世界都认为,他应该庆幸吧。可是又有几个人听懂了。
高晓松说,他的歌里总爱带一点奇奇怪怪的音,不知是法语、德语还是什么语……
《那些花儿》里有一段“笑声”,我问孩子:你听,是哭还是笑?孩子说,笑!
大家都在唱我的歌,却没人懂我在唱什么?这悲哀不亚于《金瓶梅》被当作一本小黄书读,无名氏泉下有知怕是也要跳三跳的。
还记得在2003年,朴树推出过专辑《生如夏花》。多美的名字,朴树怎么不阴郁了?可惜,你错了!这是一个悲伤到骨子里的申诉,它的后半句是“死如秋叶之静美”。死亡,才是最好的状态,不是吗?我们想说的话,都在没说出来的后半句里。
大火之后的朴树,更加地彷徨无助。可我们总要以一种方式,和这个世界沟通。朴树的方式就是写歌,可是20多年来,他也只有28首歌。想有人懂,又害怕被人读懂。于是,小心隐藏,企盼能有那个人出现,读懂我们没有说出口的话;在绝望中,不断否定,似乎,从来就不曾存在这样一个人吧。于是,朴树选择了沉寂!
朴树/顾城
相互吸引的人,气质都差不多。
朴树喜欢顾城——一个人应该获得是自己并且干净。
我总是会很自然地将朴树和顾城联想到一块儿。他们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干净如初,还是孩子。
可现实却是,只分输家赢家,而没有弃权家。他们都想做一个自由的人,心不为形歿,形不为心歿,坐拥着一整块无人的疆域。可是,偏偏社会就是一个角斗场,每个人都是关在笼子里的野兽。
没有人喊开始,便已互相厮杀,仿佛人不是人在主宰,而是受身体里几个小得可怜的原子主宰着。我们杀给谁看,又要取悦谁?
许知远在《十三邀》第一季中,有一段被称为史上最尬的采访,是面对马东。镜头下快乐幽默的马东,与愤世嫉俗、质疑世界的许知远,就像是两个星球的距离般遥远。马东说:这个世界的底色就是悲凉的,许知远问:怎样才能让这个世界不那么悲凉?马东笑了,“这就是我们俩的区别。”
许知远本质是乐观的,这股对未来的乐观驱使他成为当下的批判者;而马东则是悲观的,这股对大历史的悲观,反而让他抛下了知识分子的包袱。
朴树和顾城是悲伤的乐观主义者。就如同悲剧的起源都是美好的事物一般,悲伤的源头其实是乐观和希望。
朴树用沉默坚守着希望,最终他在外界与自我之间找到了平衡,接受与宽容这个操蛋的世界,但是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顾城用终结去坚守,最终他隔断了自我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包括生命。他将遗憾留给了活着的人。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龙应台《目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