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的歌顾城的诗

作者: 真的谭蓉 | 来源:发表于2018-09-29 18:30 被阅读2次

每个纯净的心灵里都住着他

朴树的歌顾城的诗

套用一句很肉麻的话:喜欢总是那么不讲道理,它不是由我说了算!对于朴树,就是如此!

20年前,朴树第一张专辑《我去2000》发布,《白桦林》、《那些花儿》火的一塌糊涂。全世界都认为,他应该庆幸吧。可是又有几个人听懂了。

高晓松说,他的歌里总爱带一点奇奇怪怪的音,不知是法语、德语还是什么语……

《那些花儿》里有一段“笑声”,我问孩子:你听,是哭还是笑?孩子说,笑!

大家都在唱我的歌,却没人懂我在唱什么?这悲哀不亚于《金瓶梅》被当作一本小黄书读,无名氏泉下有知怕是也要跳三跳的。

还记得在2003年,朴树推出过专辑《生如夏花》。多美的名字,朴树怎么不阴郁了?可惜,你错了!这是一个悲伤到骨子里的申诉,它的后半句是“死如秋叶之静美”。死亡,才是最好的状态,不是吗?我们想说的话,都在没说出来的后半句里。

大火之后的朴树,更加地彷徨无助。可我们总要以一种方式,和这个世界沟通。朴树的方式就是写歌,可是20多年来,他也只有28首歌。想有人懂,又害怕被人读懂。于是,小心隐藏,企盼能有那个人出现,读懂我们没有说出口的话;在绝望中,不断否定,似乎,从来就不曾存在这样一个人吧。于是,朴树选择了沉寂!

朴树/顾城

相互吸引的人,气质都差不多。

朴树喜欢顾城——一个人应该获得是自己并且干净。

我总是会很自然地将朴树和顾城联想到一块儿。他们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干净如初,还是孩子。

可现实却是,只分输家赢家,而没有弃权家。他们都想做一个自由的人,心不为形歿,形不为心歿,坐拥着一整块无人的疆域。可是,偏偏社会就是一个角斗场,每个人都是关在笼子里的野兽。

没有人喊开始,便已互相厮杀,仿佛人不是人在主宰,而是受身体里几个小得可怜的原子主宰着。我们杀给谁看,又要取悦谁?

许知远在《十三邀》第一季中,有一段被称为史上最尬的采访,是面对马东。镜头下快乐幽默的马东,与愤世嫉俗、质疑世界的许知远,就像是两个星球的距离般遥远。马东说:这个世界的底色就是悲凉的,许知远问:怎样才能让这个世界不那么悲凉?马东笑了,“这就是我们俩的区别。”

许知远本质是乐观的,这股对未来的乐观驱使他成为当下的批判者;而马东则是悲观的,这股对大历史的悲观,反而让他抛下了知识分子的包袱。

朴树和顾城是悲伤的乐观主义者。就如同悲剧的起源都是美好的事物一般,悲伤的源头其实是乐观和希望。

朴树用沉默坚守着希望,最终他在外界与自我之间找到了平衡,接受与宽容这个操蛋的世界,但是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顾城用终结去坚守,最终他隔断了自我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包括生命。他将遗憾留给了活着的人。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龙应台《目送》

相关文章

  • 朴树的歌顾城的诗

    每个纯净的心灵里都住着他 套用一句很肉麻的话:喜欢总是那么不讲道理,它不是由我说了算!对于朴树,就是如此! 20年...

  • 三行情书

    顾城的诗, 许嵩的歌, 和我的你

  • 黑色的眼睛

    顾城的诗 是大地的飞歌 是时代的先锋 狂浪的叠印 顾城的诗 是天上的星星 闪烁奇异 有点玄秘 因为他是个童话精灵 ...

  • 顾城和《顾城的诗》

    久久还不能平复自己的心绪,是因为一本书,因为书里的一段故事,那是他的一生,里面有着一生的牵绊,诗歌却从来萦绕...

  • 顾城的诗,顾城的画

    诗篇和人生,被定格,被阅读,被评论,有人说他是天使,有人说他是恶魔,我们怀着不同的看法,想念着他。 几乎所有人 都...

  • 顾城的诗,顾城的画

    很久以前,关于顾城的诗,我只读到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句。那时候,对顾城这个人一无所知...

  • 顾城的诗 顾城的画

    我们站着 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 顾城的诗 顾城的画

    顾城,许久未见 三两小事,千万情丝 初见顾城的诗画,甚觉人事静好 柴米油盐酱醋茶,皆有千万语可言 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 顾城的诗

    1《争 论 》 梦 悄悄地 传来一张纸条 告诉我 生活是假的 生活说: 不 是 梦 2《小巷》 小巷 又弯又长 没...

  • 顾城的诗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一代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朴树的歌顾城的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pboftx.html